齒稃草

齒稃草禾本科植物,一年生草本,分布於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天山和塔巴爾哈山的前山丘陵,有一定的飼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齒稃草
  • 拉丁學名:Schismus arabicus Nee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Gramineae
  • :齒稃草屬 Schismus
  • :齒稃草
  • 分布區域:中國、前蘇聯(中亞和西伯利亞)、巴基斯坦和印度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齒稃草高5—15Cm。葉條形,短小,寬0.5—2cm。圓錐花序較緊密,卵形,長1—2cm,小穗長6一7mm,含5—7小花,穎短於小穗,長5—6mm,具5—7脈,第一穎稍短, 外稃長2.5—3mm,具9脈,下部約1/2處被柔毛而以邊緣為密,頂端膜質,無芒,內稃頂端尖,長達外稃裂片的基部 (圖32)。細胞染色體,2n = 12。
齒稃草

生長環境

齒稃草為旱生叢生小禾草,喜溫暖,耐乾旱、耐瘠薄,生長於海拔350一1000m的沙漠及荒漠帶。土壤的 風沙土和砂礫質灰棕荒漠土。在沙漠中,以白稈沙拐棗(Calligonum leucocladum)、蛇麻黃(Ephedra sp.)、沙蒿( Artemisia arenario)、為建群種的草地類型中,齒稃草為散生種,常長在沙丘邊緣低凹處。其他伴生植物有羽狀三芒草 (Aristida pennata)、倒披針葉蟲實 (Corispermum lehmanninum)等。在平原戈壁的毛蒿 (Artemisia schischikinii) 群落中,齒稃草可與四齒芥 (Tetracme quadricornis)、荒漠庭芥 (Alyssum desertorum),東方旱麥草 (Eremopyrum orientale)、形成短命植物層片。主要伴生植物有沙生針茅(Stipa glareosa)、叉毛蓬 (Petrosimonia sibirica)、鹼韭(A1lium poLyrrhizum)、木地膚 (Kochia prostrata),角果 藜 (Ceratocarpus arenarius) 等。齒稃草為短命植物,生育期較短,能充分利用早春融雪水和降水完成生活周期,種子能度過盛夏與嚴冬,第二年重新發芽。一般4月上旬萌發,6月開花結實,7月上旬枯死,在極端乾旱年份,6月就乾枯。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天山和塔巴爾哈山的前山丘陵,蘇聯(中亞和西伯利亞)、巴基斯坦和印度也有。

主要價值

齒稃草植株矮小,在雨水好的條件下,草高可達10—25cm。青鮮時全株柔軟鮮嫩,各類家畜均喜食,尤為小畜所挑食。乾枯後莖葉殘留良好,秋季小畜喜食。在平原戈壁多為春秋放牧利用,早春齒稃草生長發育迅速,在春季缺草的情況下可作為小畜的優等放牧青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