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賢德

齊賢德

齊賢德,航空博物館館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賢德
  • 性別: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工作單位:航空博物館
人物簡介,從軍為圓大學夢,出版圖書,做科研,建航空博物館,

人物簡介

11月15日,在慶祝人民空軍成立60周年舉行飛行表演的同一天,中國航空博物館經過數月的閉館改擴建工程重新亮相。一時間,通往京郊昌平大湯山的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成建制的空軍士兵忙碌地疏導著車輛,藍色身影在凜凜寒風中成為一道特別的景致。成飛翼狀的現代化新展館內外人頭攢動,在國慶閱兵式上才剛剛現身的戰鷹“落了地”,引得觀眾陣陣驚嘆。
送走首長車隊,一身戎裝的齊賢德館長匆匆落座會議室,肩頭兩槓四星的肩章格外耀眼。按照人民軍隊傳統,齊館長首先提起的就是艱苦奮鬥的歷程。“我們第一任館長薛培森當時兩手空空,打著背包,來到這個當時很荒涼的地方。作為機場洞庫,只有少部分戰士留守,裡面積滿了很深的水,一個黑暗的大洞。那時候真是什麼條件都沒有,大家就立起鍋灶,開始做飯,開始工作,清理場地,整修院落,清理大洞,一點點地初具了博物館的規模。”當記者問起個人經歷,齊館長爽聲一笑,“我只是很平凡很普通的軍人”。

從軍為圓大學夢

“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去當空軍或者飛行員。我所在的學校是很好的,當塗一中有百年歷史,是我們安徽的重點學校。我確實是想考大學,當時所在的班也是很好的。但考了兩年都沒有被錄取,名落孫山吧。考慮到家裡還有四個弟弟妹妹,如果再學下去負擔會比較重,就想到部隊來。不管自己最後做什麼,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就值得。”
1980年進了部隊,齊賢德在遼寧阜新的軍用機場做地面勤務兵,條件異常艱苦。“白天溫度差不多零下20多度,一出門汗毛和眉毛上面都是冰霜,那時候我們部隊連個腳踏車都沒有,都是趕毛驢車去辦事。我們南方人不會,就自己學,驢拉不動人還要幫著推。冬天穿棉大衣,經常是外面一層雪裡面一層汗。”跑道上經常結滿了冰,戰機還要保證正常的起飛作戰,地勤人員肩負著重大的責任。齊賢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上學的念頭一直支撐著他,“既然到部隊來了就一定要好好乾。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去考軍校”。
“當時考得也不是很好,考了一個空軍第二航空技術學校,現在叫長春飛行大學,畢業後就分到了北京空軍的一個研究所。”深造之路從這一直延伸下去,齊賢德邊工作邊學習,不斷地去克服家庭和工作中的困難。後來在北京理工大學進行了本科的學習,又到西安工程學院上研究生。身為軍人,在大學裡學習的專業必須聽從組織安排,齊賢德不但沒有怨言,反而一直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幹啥學啥,只要我們能上學就非常好,學到知識是我最大的希望。我們航校那一屆兩千多名畢業生只有兩個進了北京,我是其中一個。”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齊賢德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06年6月1日
《飛機的誕生與發展》是2006年6月1日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賢德、程昭武。

做科研

部隊的科研單位不同於普通研究所,並不進行原理性和原發性的研究,而是一種套用型的研究,主要為了解決武器裝備在部隊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技術上的難點。齊賢德工作的領域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很陌生:飛機的疲勞和壽命。對此他解釋道,“飛機和一般的地面設備、車輛不一樣,車輛跑多少萬公里才報廢,不像飛機那么嚴格。飛機的壽命是以多少小時多少分多少秒計算,都要記得很清楚。如果一架飛機能飛三千小時,就要嚴格控制在這時間之內,超出就不能起飛”。
人民空軍最早沒有相關的研究項目,飛機往往使用十幾年即瀕臨報廢。科研人員後來發現,飛機不僅僅有飛行小時壽命,還有“熱力天數”壽命和疲勞壽命。通過材料的選擇和使用來加強重要部位,外加合理的維護,飛機最終使用壽命可以得到相當的延長。至於有關自己科研經歷的故事,齊賢德只是笑而不談,“沒有什麼故事,說說這些技術性的東西就行了。我之前在研究所工作期間,自己感覺比較喜歡,一是這個工作很有意義,二是對於部隊建設、裝備建設很重要。做好了就能確保我們部隊的飛行安全,是對戰友生命的一種負責。同時如果我們把這個疲勞和壽命的關係搞清楚,把飛機的效率發揮到最好,飛機飛到最佳的狀態和最合理的時間,就可以給國家節約大量的經費”。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組織上的需要就是他的選擇。2001年航空博物館第二任館長韓文斌到了退休年齡,需要換新館長。經過親自考察,老館長認為齊賢德很合適,組織上一確定便把他從研究所副主任的位置上調到了博物館

建航空博物館

初到博物館與研究所,反差相當強烈。沒有辦公樓,沒有一個綜合的現代化的展館,只有一個洞庫,空曠的館區里零零散散停放著200多架飛機。“我2002年接任館長工作時就開始琢磨,拍腦袋乾一件事情,絕不是一個國家級博物館發展的方向。所以組織大家從規劃做起,不圖大、不圖洋,要按照現代博物館的功能需求,結合我們國家實際的水平條件和特點來做。當時邀請了很多博物館界、園林界、航空界的專家幫助我們。”8年間,辦公樓、人工湖、館標牆相繼落成。2008年獲得了國家一級博物館認定以後,航博更加受到空軍首長的重視和關心。“空軍黨委明確表示航博要建設成為空軍的視窗,空天文化教育的課堂。結合今年60周年活動,我們加大了建設的步伐。例如把60年來為空軍建設事業獻身的英雄名字鐫刻在牆上;以旗幟的形式建設的藍天門雕塑,在雕塑的前面有三個不同時期飛行員的頭像,分別代表過去、現在和未來。”
“航博現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示範基地、國家級的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我們獲得了北京市綠化美化花園式博物館稱號,還獲得了總後綠色軍營的稱號。我覺得這些都是社會和國家給我們的褒獎。”講到榮譽,齊館長並無得意的神情,更像是軍史館裡標準的解說員。
投身文教事業,天天與飛機打交道的齊賢德寫了本科普讀物《飛機的誕生與發展》,以講故事的形式,向讀者講述飛機原理,“我這是邊學邊乾,向老同志和社會請教,自己多看點書。有句古話說做什麼吆喝什麼,當館長我就要在這個方面加深了解不斷學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