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清 男1980年生於中國山東,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 ,現為職業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文清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
- 出生日期:1980年
基本資料,人生經歷,19歲立志當畫家,吃羊肉串扎破舌頭,尋覓藝術大師的蹤跡,個展,聯展,個人自述,相關新聞,參考連結,
基本資料
姓名;齊文清
出生年月:1980年
籍貫:中國山東
畢業學院: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油畫系
職業:藝術家
住址:北京朝陽大山子環鐵藝術區
齊文清作品齊文清是當代畫家,他的畫裡延展了太多的自我,有肆無忌憚的快意,也有困頓、高傲、頹靡、瀟灑。透過他的作品能夠找到一種符合自己內心感受的形象和色彩,追求一種非理性狀態下的灑脫與自由,畫面流露出當下藝術青年特有的焦慮和憤世嫉俗,色彩和線條充滿了力量。簡約的構圖、細微的色彩,表現出了齊文清內心的平靜與無奈的情緒。雖顯幾分稚嫩,但是許多大師就是從這樣的起點邁開創作腳步的。
人生經歷
19歲立志當畫家
當代世界著名畫家、畫壇奇才培根早年自學成材,齊文清與他的經歷相似。齊文清19歲開始立志學繪畫,他說那純屬 偶然。那年高二,1米83的他本來喜歡籃球,還進了學校的體育隊,但是有一次練球時胳膊摔折了,只好靜養。他從小喜歡畫畫,那天他看同桌畫畫覺得自己比人家畫得好,就畫了一張,結果同桌帶他去見美術老師,老師讓他學美術考大學,後來他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
上大學時,他和同學去了很多地方寫生。從北京郊區到陝西、山西、安徽、四川等革命老區,幾乎走遍了中國,他覺得和同學們在一起風景都是背景,那種珍貴的友誼讓他非常難忘。齊文清說,他們住在偏僻山村的時候,晚上常常停電,他們覺得山頂的月色更明亮,就向山上爬。有的女生想抄近路上山,就爬上老鄉家的房頂再到半山腰的路上,可事與願違,一腳沒踩實順著山路滾下去,好在身體沒有受傷,大家有驚無險。
進入社會後,齊文清覺得不太適應體制,於是落入草莽成了自由畫家,但很快他將傷感化為力量。這一階段他翻看了《水滸》,看到每個人鮮明的個性,感想很多,2006年底開始了“草間英雄”的創作。剛開始叫做“草莽英雄”,慢慢閱歷增長覺得有點不合適,為了從更好的角度來反應,改成現 在的名字,把草跟動物,跟人、跟社會元素結合。剛開始畫草間老鷹、老虎、貓,也畫了人,後來加進去熊貓,並且受別人啟發把熊貓作為單獨的系列,並把熊貓作為主要表現元素來代表自己。2008年5月1日~15日,在北京大山子798藝術區內將舉辦“HERO!2007~2008齊文清個展”,他將展出20多幅“草間英雄”系列的作品,將有更多的公眾、藏家、媒體會接觸和關注他的作品。
吃羊肉串扎破舌頭
齊文清出生在山東的賓州,他說自己小時候是在池塘里泡大的,洗澡、游泳,拿棒子打魚或者拿叉子叉魚,說起那些快樂時光,他依然神采飛揚。2007年,齊文清去了女友樓思佳的家鄉——福建武夷山,他們開車進入深山,在溪流中撐竹筏、釣魚,釣上過4~5斤的大魚,也有許多小石斑魚,非常愜意。
尋覓藝術大師的蹤跡
畢業那年,他畫了一批家鄉的鄰居,畫面 流露出當下藝術青年特有的焦慮和 憤世嫉俗 ,色彩和線條充滿了力量。明明
個展
2007年“風景·作文”齊文清油畫作品展北京
2008年“走進紐約”中國當代藝術家提名展美國紐約
2008年“環鐵時代年輕一代”藝術家聯展北京
2007年2007Heyri亞洲青年當代藝術節韓國首爾
聯展
2007年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美國邁阿密
2007年首屆70後藝術家邀請展杭州德國
2007年中國當代最有潛力藝術家聯展德國奧地利
2007年完美生活新無產者青年藝術家第二回聯展上海
2005年“視覺驚艷”上海青年美術大展上海
2005年“視覺驚艷”上海青年美術大展上海
個人自述
關於畫畢業系列的一點感想
我喜歡向現狀挑戰,向自己挑戰。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火爆,我當然也想自己的作品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認可,畢竟誰也逃脫不了時代的產物。知道自己的作品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這都將成為一個過程,是一種生命力的延伸……
我喜歡向現狀挑戰,向自己挑戰。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火爆,我當然也想自己的作品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認可,畢竟誰也逃脫不了時代的產物。知道自己的作品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這都將成為一個過程,是一種生命力的延伸……
許多畫家被藝術市場牽著鼻子走,尤其是青年人。我覺得是件很可悲的事情。藝術家應該是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認知現象的人。這一點陳丹青在《退步集》里提到過,我的大學導師徐唯辛老師也不止一次的教導過我們。我在大學期間喜歡讀一些書,但畢業後更喜歡讀生活,那樣更直接,更能鍛鍊自己的眼睛。就像我畫畢業系列這些作品,其實在畢業那年留心收集畢業方面的素材,當時只是覺得好玩,但是當我看到成群成群的“學士服”就感到有一種玩之外的不安感、一種對現 在教育的懷疑。當時畢業時也拍了一些挺搞的學士服照.最 近在在網上不是也發布了露大腿的學士服照嗎,那些圖片也好象是我的同屆同學,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當時想畫,但一直沒有找到一種合適的語言形式。在畢業一年,經過兩次考研失敗,在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之後,找到了一種肖像的方式來表達。
在表現手法上我想引用呂彭評術周春芽的一段文字,說在畫他的綠狗時,當狗是活著時用的是小心翼翼的筆觸,當牽引著畫家情感的“黑根”也就是綠狗系列的模特去世之後,也就只有通過記憶去理解曾經充滿活力的生命了,他已經遠離了具體的對象,放任自己的筆法,以草草的筆觸追憶失去的“黑根”。我想我在畫我的“畢業系列”也是同樣的感受,在穿者畢業服時是一種小心翼翼的感覺,當我畢業兩年在回頭畫這時像是在描繪已經失去的生命,在放任自己的筆法,通過記憶去表達了。而且,我喜歡劉小東的繪畫性表現手法,真實,入骨,貼切,尤其是當照片和影象成為一種有效工具的當代,繪畫性被降低到消除筆觸的最底水平。在這樣的形勢下,人們可能再次關注畫面的趣味性,而不是觀念的新穎。我常常的懷疑在的畫是不是畫的太“粗糙”,是不是沒有“賣像”,同但我有點叫板,直到現在畫還沒有得到承認的情況下的今天,我還是會堅持作我自己想做的,至少我的畫得到過我的老師,朋友和家人的認可......
范迪安說過,在這樣扁平化的視覺造型的時代,繪畫的精神性已經越來越被娛樂性所取代,我們並沒有要求每一位畫家都要抵制繪畫的娛樂性,但整體的娛樂化傾向可能會使我們喪失應有的精神。2007年1月30日晚於國際藝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