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聖鼓

齊天聖鼓

齊天聖鼓是靈寶市陽平鎮蘇南村傳統的民俗舞蹈藝術形式,堪稱中原一絕。藝人模仿孫悟空的擊鼓姿態和鼓點節奏,節目極富鼓舞性、趣味性、幽默性。2006年,齊天聖鼓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天聖鼓
  • 地區:靈寶市陽平鎮
  • 特點:鼓舞性、趣味性、幽默性
  • 分類:民間舞蹈藝術形式
  • 主要成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遺產介紹,起源傳說,表演形式,傳承人物,發展現狀,傳承意義,

遺產介紹

齊天聖鼓齊天聖鼓
所屬地區: 河南 ·三門峽 · 靈寶市
文化遺產名稱:齊天聖鼓
遺產編號:Ⅳ-4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三門峽市靈寶市
遺產級別: 省

起源傳說

齊天聖鼓起源於唐朝。相傳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回來後,正在洛陽的唐太宗,在行宮接見了玄奘並盛情款待一行。宴席之後,孫悟空欲返花果山,宮廷樂隊和宮女鼓樂歡送,正好花果山眾猴前來迎接,兩隊相逢,鼓樂喧天。孫悟空非常興奮,從小猴手中奪過鼓錘盡情擊打,鼓聲時兒緩慢悠揚,如遠山滾雷;時兒激越高昂,如波濤洶湧。現場的人們如痴如醉、目瞪口呆。後來唐宮大臣模仿孫悟空的擊鼓姿態和鼓點節奏整理出了“齊天聖鼓”。
當時在唐宮擔任大臣的靈寶人佐樂,現靈寶市程村鄉人,告老還鄉時,把“齊天聖鼓”帶回家鄉。使“齊天聖鼓”在靈寶得以生根發芽,後經廣泛流傳並傳承至今。

表演形式

齊天聖鼓鼓點樂曲靈活、多變,表演時一組猴鼓樂隊為15人,猴王1人或打鑼,或擊鑔,邊演奏邊舞蹈,以摹擬猴子機智靈巧、滑稽可愛為主,以活潑熱鬧見長,表演多用於站場形式。
陽平鎮蘇南村猴鼓隊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一百餘人。鼓手在表演中摹擬猴子種種機智靈巧、滑稽可愛的動作,邊演奏,邊舞蹈,有時鑼鈸高舉頭頂,有時彎腰垂手背後;時而轉身相背,時而互相對擊;有的仰首望天,有的彎背俯首;時而大鼓獨擊,時而小鼓聯鳴。數十人或上百人足踏鼓點節拍手舞足蹈,並且不斷變換動作與陣容。

傳承人物

蘇南村民間藝人左昌義是齊天聖鼓的第64代傳人,一生痴迷猴鼓藝術,五十多年來致力於這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的表演與保護傳承,在民間“復活”了這一傳統的鑼鼓藝術,受到民眾的喜愛。
左昌義從 8 歲時就跟從爺爺左振開始學讀鼓譜練打鼓,他天資聰穎,活潑好動,在爺爺的言傳身教下,很快掌握了猴鼓一些基本技法,深得猴鼓真會傳。農忙時,他和父輩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閒時則和村里喜歡打鼓的人一起研讀鼓譜,練習打鼓的技法。家裡的盆盆罐罐、鍋、碗、瓢、勺都成了他練習的東西,不知敲壞了多少。而今,他把猴鼓當成了他人生追求的一項事業,已經到了痴迷的境界。
由於長期置身這一種民間打擊樂的演奏,而今年事已高的左昌義聽力下降,但是,一旦到了演出現場,他演奏猴鼓的技法還是那樣的爐火純青,動作惟妙惟肖,激昂撼人。他完全是在用心擂響這一種民間藝術的永不衰竭的聲音。

發展現狀

“猴鼓”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特色,上百年來,它一直由民間自發組織,用於當地祭祀、喪葬禮儀、歡慶節日等,每遇重大節日就要表演助興。隨著時間推移,被當地民間藝人世代傳承、延續、挖掘、創新而流傳至今。
1992年12月,蘇南村的齊天聖鼓在“廣州中國百絕博覽會”上,以精湛的技藝獲得了一等獎。中央電視台曾製作專題節目多次播出。
2000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蘇南村兩委和左昌義的長期探索創新,猴鼓的表演套路和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增加了“猴相百變”、“猴子練兵”、“仙女散花”、“眾星捧月”、“過關斬將”、“五彩繽紛”等節目,使猴鼓藝術的表演性、娛樂性、觀賞性進一步增強。

傳承意義

“齊天大聖孫悟空”的藝術形象是國際公認的中華民族文化符號,極具中國傳統風格。挖掘和保護《齊天聖鼓》,對發揚我國人民崇拜自然、崇拜英雄的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也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