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城包括臨淄齊國故城和臨淄舊縣城兩部分。臨淄齊國故城,自公元前9世紀50年代姜氏第七代國君獻公由薄姑(今博興境內)遷都於此,至公元前221年秦滅齊為止,臨淄作為齊國的都城長達630餘年之久。1961年國務院將“臨淄齊國故城”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介 臨淄,是我國歷史上周代齊國的國都,以後也長期為“...
言簡意賅,智慧結晶——臨淄成語 膾炙人口,耳熟能詳——臨淄民間故事 民間遺產 齊都古韻,華夏之珍——臨淄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歲月記憶,鄉情依依——臨淄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 旅遊景點 追古撫今,博物館群——臨淄的博物館 生態人文,交相輝映——臨淄的公園 附錄 臨淄齊國故城遺址圖 臨淄政區圖 臨淄城區圖...
臨淄齊故城風景名勝區是以齊文化發源地為依託,以歷史故城遺址、遺蹟、古陵墓群為主題,集遺址參觀、歷史探究、文化體驗為主要功能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範圍 臨淄齊故城風景名勝區包括齊故城、淄河景區、田齊王陵、公泉峪、金山景區、天堂寨、高陽故城、桐林田旺遺址和安平故城共9個景區,總面積約66.66平方公里。保護...
齊都臨淄商業,齊獻公時(公元前859年),臨淄被立為齊國國都,歷時636年。齊都臨淄商業,齊獻公時(公元前859年),臨淄被立為齊國國都,歷時636年。從姜太公勸其女工,極技巧,通漁鹽,至齊桓公用管仲之謀,臨淄的手工業、商業就得到了很大發展。齊地出產的魚、鹽、漆、布、帛,特別是紡織品,最為精美,通...
《臨淄齊故城》是201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內容簡介 1964年至1984年,山東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臨淄齊國都城齊故城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臨淄齊故城》先介紹了臨淄齊故城的概況及對城址的普探成果,全面公布了1964至1984年對城垣、宮殿建築遺址、...
臨淄區土地面積總面積668平方公里,轄12個鄉(鎮、辦事處),469個行政村(居委會)。全國特大型企業---齊魯石化公司坐落於臨淄區境內。發展歷程 臨淄區歷史悠久,曾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800餘年,是燦爛輝煌的中國齊文化的發祥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悠久的歷史為臨淄留下了大量文物...
齊國的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鄰;春秋晚期,齊國疆域已包括今膠東半島,西至聊城,南至泰沂山系以南的部分地區。齊國國都是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齊之後,仍以臨淄為都城。國號 對於齊國國號的由來一般學者認為也是...
朝諸侯齊國是周國之一,姜姓,侯爵。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簡介 在今山東省東北部,面臨大海,是周王朝開國功臣姜尚(齊太公)的封國。都城設在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區)。疆域最初只在今山東北部,東與紀、萊,西南與魯,北與燕、衛為臨。周公旦攝政時,三監作亂...
臨淄齊故城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0-2035年)是為加強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嚴格控制風景名勝區內建設活動、確保風景名勝區管理運行安全制定的規劃。2022年1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原則同意《臨淄齊故城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內容解讀 臨淄齊故城風景名勝區包括齊故城、淄河景區、...
臨淄齊國冶鐵遺址是山東省淄博市的遺址。齊國冶鐵遺址。位於山東省淄博幣臨淄區西部和北部齊國故城內。故城內發現冶鐵、冶銅、鑄錢和制骨等4種手工業作坊遺址,其中以冶鐵遺址較多,範圍較集中的有6處,即小城2處、大城4處,其中小城西部冶鐵遺址範圍南北長約150米、東西寬約100米,大城南部冶鐵遺址約40萬平方米,...
《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齊國故城臨淄》是2011年5月1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黃為放編著的《齊國故城臨淄》為叢書之一,介紹了...
臨淄封泥,臨淄齊故城出土的封泥。也稱“泥封”。我國古代公私簡牘大多採用竹簡或木札。封發時用繩捆縛,在繩端或交叉處加以檢木,封以粘上,上蓋印章,作為信驗。封發物件,也常用此法。這種鈐有印章的泥塊稱“封泥”。形狀有方,有圓,無定製。主要流行於秦漢時期。魏晉以後,紙帛盛行,封泥之制漸廢。臨淄是...
丘( 今臨淄),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這裡繁衍定居,遺址位於臨淄韓信嶺附近。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於齊地。建立周代齊國,都治營丘。傳至六世胡公靜,為避東方萊夷侵擾,被迫遷都薄姑(今博興縣境內)。公元前859年,七世獻公率營丘人殺其兄胡公,返都營丘。因臨淄水,故更名臨淄。此後,臨淄為齊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