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後滴漏綜合徵

鼻後滴漏綜合徵(PNDS)是指鼻炎、鼻竇炎病人鼻腔炎性分泌物倒流,經後鼻孔流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對咽部黏膜造成刺激,引發咽部不適,是引起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2006年美國胸科醫師協會最新發表的咳嗽臨床套用指南中建議採用“上氣道咳嗽綜合徵”這個新的術語來代替鼻後滴漏綜合徵。

基本介紹

  • 別稱:上氣道咳嗽綜合徵
  • 英文名稱:postnasal  drip syndrome
  • 就診科室:耳鼻喉科
  • 常見病因:鼻腔炎性分泌物倒流
  • 常見症狀:陣發性或持續性咳嗽,以白天咳嗽為主,口腔黏液附著、咽部發癢、有異物感或“漿糊黏著咽喉”的感覺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鼻後滴漏綜合徵在成人中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見的原因,在兒童中是引起慢性咳嗽的第二常見的原因。鼻黏膜纖毛系統擔負著重要的防禦功能,通過纖毛有規律的擺動,將表面的黏液痰輸送至鼻咽部,以清除外來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他顆粒性物質。當鼻腔、鼻竇發生炎性疾病時,刺激分布於鼻、鼻竇、咽喉等處的咳嗽感受器,增加咳嗽反射的敏感性。當鼻後滴漏時,鼻黏膜纖毛功能受損,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倒流滴入到咽喉部或下呼吸道時,刺激此處咳嗽感受器,產生衝動,通過神經反射而咳嗽。鼻後滴漏還可以導致咽後壁慢性炎症、黏膜下淋巴濾泡增生,以及增加下呼吸道的炎性反應和反射性支氣管收縮。

臨床表現

典型臨床表現有:
1.陣發性或持續性咳嗽,以白天咳嗽為主,入睡後較少咳嗽。
2.多數患者伴有鼻內分泌物後流、口腔黏液附著、咽部發癢、有異物感或“漿糊黏著咽喉”的感覺,並頻繁清喉,即由於鼻涕的倒流引起咽部的不適感,人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一種反射性的咳嗽。
3.過敏性鼻炎患者有鼻癢、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症狀。
4.有的患者還會聲音嘶啞,甚至講話也會誘發咳嗽。
5.有鼻炎、鼻竇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檢查

1.鼻腔檢查
可見黏膜腫脹而致鼻腔狹窄,鼻道可見不同性質分泌物和或向後引流至鼻咽部,或雖未見明顯異常鼻腔表現,但鼻咽可見較明顯炎症反應、腫物及黏稠分泌物存在;
2.鼻咽部內鏡檢查
可見黏膜紅腫充血、黏液附著以及咽部紅腫充血;
3.口咽檢查
可見自鼻咽部向下引流之黏液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分泌物流經區域黏膜呈慢性炎症反應、淋巴濾泡增生、扁桃體肥大及慢性炎症改變等;
4.鼻竇X線或CT掃描檢查
發現慢性鼻竇炎表現,如鼻黏膜增厚、鼻腔模糊不清、鼻竇內出現黏液等。

診斷

對於PNDS,耳鼻咽喉科學界目前尚無統一診斷標準。諸多學者僅根據患者的主訴、症狀以及鼻鏡和鼻咽鏡檢查所見做出鼻後滴漏的判斷。①有發作性或持續性咳嗽;②有鼻炎、鼻竇炎、慢性咽炎等病史;③鼻後滴漏感、咽部異物感及咽後壁黏液附著感,經常需清喉,可伴鼻塞、流涕及咽癢;④查體見咽後壁濾泡增生,鵝卵石樣觀;⑤鼻竇X線片或鼻竇CT示鼻竇黏膜增厚,竇腔模糊不清或有液平面。

治療

主要是對引起PNDS的各種原因進行治療。
1.急性鼻腔、鼻竇炎性疾病治療原則是抗感染,改善鼻塞,使竇口開放,促進引流,減輕炎症。急性鼻竇炎的主要治療為套用抗菌藥物,效果欠佳或分泌物多時可採用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及減充血劑減輕炎症。
2.慢性鼻竇炎的治療一般可採用下列初治方案:套用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有效的抗菌藥物3周;鼻用減充血劑1周;鼻吸入糖皮質激素3個月。
3.變應性鼻炎引起的鼻後滴漏綜合徵採用各種抗組胺藥均有效果,首選無鎮靜作用的第2代抗組胺藥。鼻腔吸入糖皮質激素亦是變應性鼻炎的首選藥物。改善環境、避免變應原刺激是控制變應性鼻炎的有效措施。變應原免疫治療可能有效,但起效時間較長。
4.鼻竇炎保守治療無效及鼻息肉患者可行功能性鼻內鏡手術,清除病變,通過重建鼻腔鼻竇的通氣引流,促進病變黏膜生理功能的恢復。
5.中醫治療。

預防

防治鼻後滴漏綜合徵應從源頭上預防鼻炎、鼻竇炎等開始。如果患上了急性炎症,要及時治療,不要讓其變成慢性。若一些兒童有常年流鼻涕、鼻塞、噴嚏等慢性鼻炎、鼻竇炎症狀,尤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