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蛛

鼠蛛

鼠蛛屬於動物界中的節肢動物門,蛛形綱,正頜亞目,放射肢屬。目前所知的有十一個亞種,其中十種都生活在澳大利亞。只有一種叫做M.tussulena,在智利被人發現。鼠蛛的名字來自於一個古老的已經被證實為謬誤的傳說,傳說這種蜘蛛和老鼠一樣會挖掘很深的洞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鼠蛛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蛛形綱
  • 亞目:正頜亞目
  • :放射肢屬
  • 亞種:11個亞種
  • 分布:澳大利亞境內
  • 體長:1-3cm
簡介,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地區,繁殖,臨床表現,

簡介

有證據表明如果被這種鼠蛛攻擊咬傷所造成的傷害,嚴重程度不低於一種澳洲的漏斗網蜘蛛(毒性很大)。然而有關遭到這種蜘蛛侵襲的紀錄少之又少。

形態特徵

鼠蛛的體態從種類上分為中型和大型,體長在1cm到3cm之間。它們的體表富有光澤,有一顆高聳寬大的頭顱,單眼分布於其上,短小的噴絲頭位於腹部後側。鼠蛛雌雄差異明顯,雌蛛一般周身黑色,而雄蛛根據種類不同會有不同的顏色。雄性的東方鼠蛛身上布有藍色斑點,而雄性紅頭鼠蛛則身體呈褐色,螯部呈紅色。

生活習性

鼠蛛一般捕捉昆蟲為食,不過有時也會趁機會獵捕一些其他小型動物。鼠蛛的天敵包括胡蜂、袋狸、蜈蚣、蠍子等。
鼠蛛特別善於結網捕蟲,網有圓網、皿網、漏斗網、三角網、不規則網等多種形狀。

分布地區

鼠蛛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境內的,各個州都有發現。雖然有一種在南美的智利被發現,但根據板塊漂移學說,這些蜘蛛在遠古都存在於“岡瓦那大陸”(包含現今的大洋洲和南美洲)。跟陷蛛一樣,鼠蛛也生活在地下的巢穴里,巢的表面建有一個陷阱門,巢穴的深度一般在30cm左右。雌性鼠蛛一般待在巢穴里,而雄性則到處游弋尋找伴侶。

繁殖

在交配前,雄蛛織一精網,從生殖孔產一滴含精子的液體到精網上,然後把精子吸入觸肢器內。有的在交配時有求偶動作,如狼蛛和跳蛛揮動其須肢。歐洲的盜蛛雄體將用絲包住的蠅等獻給雌體,在雌蛛取食時與之交配;找不到蠅時以小石塊代之。多數雄蛛在交配時用左須肢插入雌蛛生殖板上的左側開孔,右肢插入右側孔。精子入生殖板後,移入與輸卵管相通的受精囊,卵通過輸卵管至生殖孔排出的過程中即受精。有的雄蛛於交配後將交接器再充以精液,並與同一雌蛛再次交配。交配後,有些種類的雄蛛在雌蛛生殖板上塗一種分泌物(生殖栓),阻止雌蛛再交配。有的雄蛛在交配後為雌蛛所食,但這種情況不常見。
一些原始的種類卵袋由數層絲組成,球形或盤形,附在石上,有的雌蛛守衛卵袋。狼蛛把卵袋隨身攜帶在螯肢或紡績突上。幼狼蛛孵出後爬到母蛛背上,約10 天始離去。有的雌蛛會哺餵幼蛛。歐洲有一種鼠蛛,母蛛在幼蛛開始取食時死去,成為幼蛛的食物。幼蛛似成蛛,隨蛻皮數次而成熟。雌蛛蛻皮6∼12次,雄蛛 2∼8次。有的在孵出前已蛻皮1∼2次。直螯類需3∼4年成熟。多以未成年蛛越冬。發育及蛻皮受激素控制。許多幼蛛能爬上葉尖或樹梢,抬起腹部,放出幾束絲藉風力飄至他處而散播。
雌蛛紡絲形成一個卵袋,內裝受精卵,卵袋附在網上。或產在石下、葉面上。有的母蛛守護卵袋,也有隨身攜帶卵袋的。孵出卵殼的幼蛛仍在卵袋內停留數天,並在袋內脫1~2次皮。幼蛛在成熟前共脫皮4~10次。蛛絲在鼠蛛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結網是許多種鼠蛛的一種本能。網有多種類型,結網方法也不盡相同。許多種鼠蛛,尤其是幼蛛,能利用絲飛航。
鼠蛛卵生,卵一般包於絲質的卵袋內,雌體保護和攜帶卵袋的方式不一,或置網上,石下,樹枝上,或用口銜卵袋,胸抱卵袋等。為不完全變態,在胚胎時期腹部仍分節,營結網或不結網生活。網有圓網,皿網,漏斗網,三角網,不規則網等。有一首民謠"小小諸葛亮,獨坐中軍帳,擺下八卦陣,專捉飛來將",把鼠蛛布網捕蟲的現象描繪的維妙維肖。
鼠蛛在內部構造上較特殊的是呼吸器官的書肺,書肺內部為一囊狀,每一囊的囊壁向內突入許多葉狀褶皺,如同書頁一樣。鼠蛛毒腺為圓筒狀,腺壁由一層細胞構成,毒腺的前方有導管,在螯爪的前端附近開口,毒腺分泌出毒液,對小動物有致死效果,有的對人也能危及生命,如被紅斑毒蛛或穴居狼蛛螯咬後,必須及時治療,以免危及生命。
鼠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定食物。當用網捕獲食餌後,先以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物體內將其殺死,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
消化道分為前腸、中腸及後腸三部分。前腸包括口、咽、食道及吸吮胃,管狀的咽及吸吮胃都可把液體食物吸進消化道並運至中腸。中腸包括中央的中腸管及兩側的盲囊。中腸之後為後腸,是排泄物匯集的地方。
排泄器官的一對起源於內胚層的馬氏管。除馬氏管外,幼蛛還有一對基節腺進行排泄。但成蛛的基節腺多退化,沒有排泄作用。
從卵殼孵出的幼蛛仍舊留在卵袋內,要在卵袋內經1次蛻皮後,才離開卵袋。由於狼蛛不僅帶卵袋遊獵,而且當幼蛛孵化後,還有攜幼的習性,故稱狼蛛為褓姆蛛。雌性蛛在編成卵袋後,有的即死亡,有的在幼蛛脫離卵袋後,繼續生活一段時期才死亡,有的被自己孵出的幼蛛活活咬死為食。

臨床表現

幾種生活在澳洲的鼠蛛都被發現在其咬傷後會出現類似於斗網蜘蛛咬後產生的嚴重症狀,然而卻不會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大多數描述被鼠蛛攻擊後的臨床表現的醫療記錄里都提到沒有使用抗毒血清,並且沒有出現嚴重症狀。科學家在東方鼠蛛的毒液里發現了和斗網蜘蛛毒液中相同的生物毒素,同時對付斗網蜘蛛咬傷的抗毒血清被證明在被鼠蛛咬傷的患者身上同樣有效。與斗網蜘蛛不同,鼠蛛對人類的攻擊性並不強,甚至在攻擊的時候不使用毒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