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總科

鼠總科

鼠總科(Murioidea)包括鼠型亞目絕大多數的種類,這一類群體型上差別不是很大,但是習性上非常多樣化,主要是植食性或雜食性的陸棲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鼠總科
  • 拉丁學名:Murioidea
  • :動物界
  •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齧齒目
  • 亞目:鼠形亞目
介紹,分類,麗倉鼠科,倉鼠科,鼠科,馬島鼠科,剌山鼠科,鼴形鼠科,

介紹

鼠總科包括鼠型亞目絕大多數的種類,這一類群體型上差別不是很大,但是習性上非常多樣化,主要是植食性或雜食性的陸棲類型,也有食昆蟲等小動物和食魚的類型,有些為樹棲性,也有些為半水棲,在陸地上各種生存環境中都能見到。

分類

鼠總科的分類又不同意見,有人將其分成主要分布於新大陸和北方大陸的倉鼠科Circetidae,分布於舊大陸的鼠科Muridae,分布於舊大陸荒漠地區的沙鼠科Gerbillidae和舊大陸的穴居類型瞎鼠科Spalacidae和竹鼠科Rhizomyidae,倉鼠科常被併入鼠科,有時沙鼠科甚至所有的鼠總科都併入鼠科。

麗倉鼠科

僅1屬,即麗倉鼠屬Calomyscus,共8種:麗倉鼠Calomyscus bailwardi、巴氏麗倉鼠Calomyscus baluchi、古氏麗倉鼠Calomyscus elburzensis、錦麗倉鼠Calomyscus grandis、郝氏麗倉鼠Calomyscus hotsoni、髯麗麗倉鼠Calomyscus mystax、楚氏麗倉鼠Calomyscus tsolovi、烏拉特麗倉鼠Calomyscus urartensis。

倉鼠科

上頜的第一、二臼齒尖排成二縱列或形成交錯排列的三稜體。包括6亞科:水[鼠平]亞科Arvicolinae、倉鼠亞科Cricetinae、冠鼠亞科Lophiomyinae、林鼠亞科Neotominae、棉鼠亞科Sigmodontinae、美洲攀鼠亞科Tylomyinae。種類繁多,主要分布於新大陸,其中南美洲所有的鼠形亞目成員均數此類,其次是歐亞大陸北部,是歐亞大陸北部的主要鼠類,在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也有分布,並且是馬達加斯加僅有的嚙齒類,而在鼠科的分布中心亞洲東南部和大洋洲卻沒有分布。黑線倉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尾短,有頰囊,是常見醫學實驗動物。其他如金倉鼠Syrian Hamster,因其可愛外型,是非常受歡迎的寵物。

鼠科

有16亞科500餘種,是哺乳動物的第二大科。除了人為擴散的種類外,自然分布僅限於舊大陸。耳短而厚,向前翻不到眼睛。後足較粗大。食性廣泛,適應力強,部分種類有遷移習性。繁殖力強,如褐家鼠一年可產6~8胎,孕期3周左右,每胎產仔7~10隻,多達15隻。家鼠屬Rattusv的黑家鼠Rattus ratt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小鼠屬Mus的小家鼠Mus musculus隨著人類到達了世界各地,是最成功最常見的哺乳動物,視為害獸,也被培養出白化品種供醫藥試驗用。

馬島鼠科

包括6亞科:非洲巨鼠亞科Cricetomyinae、德拉尼鼠亞科Delanymyinae、非洲攀鼠亞科Dendromurinae、馬島白尾鼠亞科Mystromyinae、馬島鼠亞科Nesomyinae、岩攀鼠亞科Petromyscinae。分布於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島,也是馬達加斯加島的唯一嚙齒類類群。

剌山鼠科

僅2屬2種:刺山鼠Platacanthomys lasiurus和豬尾鼠Typhlomys cinereus。分布於東南亞。以前人們還認為有一種越南豬尾鼠Typhlomys chapensis,並且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為“極危級”,目前認為它是豬尾鼠的亞種。刺山鼠可見於印度南部、中國南部、越南北部的潮濕、多岩石的熱帶或亞熱帶森林中,生活在地下洞穴、樹洞、挨近溪流的岩石裂縫中。

鼴形鼠科

包括所有掘土或營地下生活的鼠類齧齒動物,每個種都具有與這種生活方式相關的特化和極端的形態學、生理學及行為的特徵。現有4亞科:鼢鼠亞科Myospalacinae、竹鼠亞科Rhizomyinae、非洲鼴形鼠亞科Tachyoryctinae、鼴形鼠亞科Spalacinae。我國有前2個亞科。其中鼢鼠亞科有2屬6種。分布於我國中部和北部,以及西伯利亞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四肢短粗有力,前足爪特別發達,適挖掘;視覺退化;耳殼僅是圍繞耳孔的很小皮褶;尾短,略長於後足,被稀疏毛或裸露。因貯食和挖掘複雜的洞系,是農牧業害獸之一。在2公頃面積的鼢鼠洞中,曾挖出馬鈴薯300千克。在牧區,除了貯存大量牧草外,由於從地下推出大量鬆土,還掩埋大片草場,使產草量減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