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豐富多姿的古樹名木,亦是鼓山風景名勝區的一大特色。百年以至千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有1600多株,植物種類繁多,約1000多個品種,有
柳杉、
馬尾松、
香樟、
楓香、
蘇鐵、
丹桂、
油杉等,稀有珍貴植物有刺桫羅、香杜鵑以及寄生石懈,冬鳳蘭等。眾多的植物鬱鬱蔥蔥,構成“林海波濤”與山石,建築相映成趣。
古人評價
或雲有石狀如鼓,故名;或雲每雷雨作,其中簸蕩若鼓聲、因名。
趙汝愚詩:“幾年奔走厭塵埃,此日登臨亦壯哉。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直送海濤來。”元黃鎮成詩:“屴崱峰頭萬丈梯,上方高與白雲齊。青山盡處海門闊,紅日上來天宇低。” 石鼓。相傳此石鳴,則為兵應。 靈源洞。在山之湧泉寺左。岩竇頗嶔怪。五代梁徐寅有十二詠詩及記。 將軍石。在靈源洞道側,峙立若甲卒,故名。 喝水岩。相傳昔有僧神晏誦經於此,惡水聲喧轟,叱之,西澗乃涸,逆流於東澗。小頂峰。在湧泉寺後。下視殿閣,若騎其尾。1西望郡城,列雉數千。市廛闤闠、麗譙浮圖、台門府寺、釋老之宮,輝霍崇麗,斗出其間。 大頂峰。由小頂而上里許至此,不通人跡。宋鹹平中,丁謂始披榛以登。上有石刻朱文公“天風海濤”四大字。國朝鄧子靜詩:“中天削出玉芙蓉,迥壓全閩氣勢雄;半夜蜂頭看日出,扶桑近在海門東。” 浴鳳池。在大頂北。唐末有樵者見五色雀群浴於此。 石門。池之南,有石砑立若門。 應真台。 祖師岩。 湧泉竇。泉自平地湧出,因名。 甘露松。 白猿峽。 香爐峰。( 已上皆在石門之右。) 蹴鰲橋。唐黃璞遠祖太和中得道遺蹟。翁承贊贈璞詩曰:“煙蘿況逼神仙窟,丹灶還應許獨尋。”
主要景點
福建湧泉寺西
有獅子峰,形如獅子,沿獅子峰西下行數里,即到達摩洞。洞內有一尊2米左右的
達摩面壁坐像;洞外一巨石,石壁如斧削,上刻清朝道光年間詩人魏傑,根據這裡的自然景物和民間傳說,整理編寫成的18景,這就是
鼓山十八景:
達摩面壁、南極升天、仙猿守峽、古鶴巢雲、仙人巨跡、福壽全圖、蟠桃滿塢、玉筍成林、蟻蜓渡潮、漁燈普照、獅子戲球、金蟾出洞、伏虎馱經、神龍聽法、鎧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千佛梵宮。這18景經過風化瓦解、歲月淘洗現在有的景點已看不到了,但大部分景點仍然惟妙惟肖,連同那美妙的神話傳說,讓遊客感覺到大自然的無比神奇。
福壽全圖
相傳清朝時,方圓數十里的鼓山,常有幾隻大虎,經常下山殘害生靈,山下百姓,追趕大虎。每追到此處,大虎都奇蹟般地消失,大家認為這巨岩下可能是個虎穴,於是請來了湧泉寺的法師來此誦經降虎,在鎮虎岩邊刻上“南無增福壽佛”,用佛法來鎮虎,還在十八景西面建了一個伏虎祠,從此鼓山再無虎患。岩上一大字既是福字也是壽,稱福壽全圖。
仙人巨跡
一塊巨岩平展如台,岩上"羅漢台"三個大字特別醒目。相傳羅漢化身的靈嶠禪師,曾在此與
八仙中的
藍采和會面,請他傳授醫道。藍采和將自己精湛的醫術毫無保留地傳給了靈嶠禪師後,化成一陣清風飄走了,卻在羅漢台上留下了三個巨大的腳印,稱為"仙人巨跡"。羅漢台上往南這3塊巨岩,形狀如三艘船,蕩漾在林海碧波之中。
慈航駕壑
傳說觀世音聽了八仙們對鼓山的介紹後,親自光臨鼓山,也被這裡的美景迷住了。真是“風光優美這般好,怎令
慈航不掩留?”觀世音在飽覽了鼓山的勝景之後,返回南海。轉眼間,一年一度的蟠桃盛會又將來臨,觀音向王母提議放在鼓山舉行,王母喜極。於是,觀音撥了3艘船,滿載各路神仙,駕著祥雲,飛向鼓山。後來這3艘船就留在了鼓山,“慈航駕壑”由此而來的。
千佛梵宮
在羅漢台上方的“佛窟”,為清代鼓山湧泉寺主持道霈(1614~1702年)所題的摩崖題刻,道霈大師曾於清康熙七年(1668年)著寫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疏論纂要》,共有120卷,分裝48冊,木刻雕版達二千多塊。1928年弘一法師來福建時,曾將它印了幾十套分別贈送給日本的各個寺院,日本人民稱道鼓山是“庋藏佛典古版之寶窟”。在左邊這一塊岩壁上,刻著55個佛名,連同羅漢台下斷壁上刻著的33個佛名成為88個佛號,這些均為道霈法師的手跡。此處有一窟清泉如鏡,終年不涸不溢,潔淨不染。
南極升天
玉石雲梯是新近開闢的一個景點,要扶著鐵鏈護欄桿,從陡峭的巨岩上開鑿的一級級台階登階而上。雖然只有128級台階,但是雲梯的陡峭程度使人更富有刺激感,而且有驚無險。登上雲梯,眼前視野寬闊,身邊時有雲霧繚繞,放眼望去,煙波浩渺,榕城新貌盡收眼底,近看腳下林海碧波,松濤陣陣,不遠處索道纜車象一條銀色的珍珠項鍊,繞在蓮花峰上。向上望去,懸崖上有一題刻“千岩競秀,萬壑爭流”,這是清代魏傑所題,他把萬壑山水的壯麗氣勢,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了。
達摩面壁
達摩洞寬,約15米,深約8米,高約4米。洞內左壁刻有“面壁”兩個大字,達摩塑像高2米左右,是用龍眼木雕刻的。洞內有台灶,相傳靈嶠禪師初入山時曾在這裡煮食,洞內有泉一眼,甘寒可飲,常年不涸。
千佛梵宮(千佛庵)
千佛庵,也叫福聖庵,原名叫無淨居。此庵三面靠山,面臨烏龍江和白龍江,為比丘尼修行之地,久負盛名。數百年來香火旺盛,來往習經修行的比丘尼成千上萬。庵內佛像逐漸增多,以至達到上千佛像,十分壯觀,故更名為千佛庵,也稱為“千佛梵宮”。
八仙岩洞
八仙岩洞的傳說始於元代,相傳
鐵拐李首先得道成仙后,度
漢鐘離,漢度
呂洞賓,二人又共度
韓湘子和
曹國舅,而
張果老、藍采和、
何仙姑則是分別得道後共成八仙,經藍采和的大力推薦,八仙們曾來到這裡歡聚,一起共渡八月十五中秋之夜。
金蟾出洞
劉海台和金蟾洞,分別在石道的左右兩邊,右下方的金贍洞洞頂岩形如蟾蜍行將出洞,岩底平白一片,猶如蟾腹,伏在坡旁草叢中,躍躍欲出。
蟠桃滿塢
金蟾洞東南向,有數塊巨大的岩石,錯落而成,就好像幾個蟠桃堆放在一起,周圍也有很多岩石酷似蟠桃,因此,這裡叫蟠桃林,旁邊還有一岩石洞,上刻有“曼倩岩”3個字。傳說:當年曼倩曾是王母娘娘蟠桃園裡忠實的看守官。但他終究擋不住仙桃的誘惑,在離任時斗膽偷了幾個蟠桃,溜下人間,來到鼓山,被這裡的景色迷住了,就把蟠桃種在了鼓山,曼倩怕王母娘娘知道後怪罪,也就留在了鼓山。經過多年的經心栽培,這裡到處布滿了仙桃。後來,這事被天兵知道後稟報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親臨鼓山,要把曼倩帶回天庭問罪,曼倩寧死不回。王母娘娘盛怒之下,把曼倩和這裡的蟠桃都點化成石。
古鶴巢雲
法華岩洞,它由兩個互通的岩洞組成,洞內刻有清代魏傑的題詞:“且憩”。洞前的這一塊小平地,相傳過去常有白鶴盤旋,停棲,故名“古鶴巢雲”。
伏虎馱經
伏虎洞頂岩石伸出,酷似虎首,藏牙縮爪,遠看如一隻被降服歸依之虎,背上馱著一塊平石,如馱著佛法經書,故取名“伏虎馱經”。伏虎祠祀奉伏虎禪師,並將每年的二月二十九日定為伏虎禪師的誕日,在此前後三日都舉行祭祀活動,紀念伏虎禪師誕辰。
岩壑俱飛
蓮花岩有巨岩如獨木沖天,摩崖題刻"岩壑俱飛"四個大字,形象地描繪了這裡的景色。
鎧甲卸岩
路旁有一奇岩怪石,其石表面有很多規則的小裂痕,形如古代將軍鎧甲上的鱗片,岩石上刻有"卸甲"二字,故稱"卸甲岩"。
玉筍成林
站在“卸甲岩”上,向東仰望,可見到對面雲霧環繞,玉筍峰上露出了許多大小尖峰。岩石聳列,猶如雨後春筍,出土成竹,這是這裡最為特別的景觀,古人譽為"玉筍成林"之景。
名人詩詞
《游鼓山喝水岩》
【詩詞】:
昔聞鼓山名,未到
鼓山寺。勝游不易得,一失恐難值。今朝忽勇猛,便作入山計。雖無濟勝具,尚可策疲致。松下止呵導,山前屏車騎。仰窺白雲峰,俯躡青螺髻。半天開佛剎,傑閣照金翠。路窮兩崖間,巨石擘元氣。何年瀉白虹,一喝回狂勢。衝波落山後,余務泄厚地。山靈畏定力,仙鬼吝幽閟。至今千仞底,不見波流駛。尋師水倒回,卓錫泉涌沸。異事驚倒人,此理本無二。亭邊數蒼石,刻畫幾大字。顧憐身後名,慘戚當時意。茫茫千萬古,存滅可勝記。灰劫同一盡,要自濟兒戲。不知生前酒,對石聊一醉。醉到無何鄉,卻就僧床睡。
《鼓山》
鼓山高聳閩江頭,面貌威嚴障福州。
縱有颱風聲猖獗,從來不敢到閩侯!
旅遊信息
路線推薦
以下是一些登山愛好者整理出來的8條鼓山最佳登山旅遊路線,供大家參考:
1、下院——般若庵 鼓山下院下車,經新登山道東線登山經楚雲庵、海會塔到舍利院(觀賞九龍聚會),繼續東行到般若庵(遺址上重新修建)。庵前小路下山,經龍門水庫到龍門村。
2、下院——情侶谷 鼓山下院站下車,經新登山道西線登山,半山向西進情侶谷,沿溪谷向上攀登,經緣潭、同心潭,向東小路上攀至觀景台。經千佛庵、達摩洞十八景下山。
3、下院——桃源洞 鼓山下院下車,經新登山道西線登山,途經達摩洞十八景、千佛庵。走一段上山公路、見桃源洞路標。下山到桃源洞(有寺廟和僧人),洞前小路下山返回下院。
4、下院——喝水岩 鼓山下院下車,經新登山道西線登山,沿古道登山,經半山亭、茶亭、更衣亭(欣賞摩崖題刻)。萬松灣下山,經過安樂橋,再上山經水晶山茶園到喝水岩,順石階經“
石鼓名山坊”下山。
5、下院——絕頂峰 鼓山下院下車,經新登山道西線登山,經茶亭、更衣亭到“石鼓名山坊”後至山門、千年楓樹、松濤亭。從絕頂峰下面經過到鳳池,由老古山、白雲洞下山。
6、魁岐——舍利院 由魁岐村國小旁洞長壽路登山至1080米。走一段公路經
楊樹莊墓到舍利院。小路下山,經觀音嶺,返回魁岐。
7、埠興——白雲洞 由埠興村(
鼓山中學附近)登山,經凡聖寺,龍脊道到白雲洞(良心寺)觀風動石(烏龜石),向西行至仙人腳跡。下山經十八羅漢台(石刻羅漢)、積翠庵,返回埠興村。
8、埠興——古寺西來院 由埠興村登山,經凡聖寺、白雲洞、石棺頭岩到仙人腳跡,西行到古寺西來院遺址。沿石階古道下山,到樟林村、秀嶺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