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黿鼉為梁賦》是唐代王起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黿鼉為梁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王起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黿鼉為梁賦
周穆窮轍跡之所經,駕黿鼉而感靈。所以濟浩汗,所以通杳冥。蜲蜲蜿蜿,以代造舟之利;匪雕匪刻,皆連外國之形。諒人力之不剿,信神功而永寧。當其師旅闐闐,旌旗肅肅。臨九江而澶汗,駐八駿而蜷蜷。望既濟於未濟,終嘆無梁;思載沉而載浮,孰能刳木。得不乞靈於水府,假道於介族。則黿也不得而深藏,鼉也不得而潛伏。既而擘波有聲,異狀可驚。出層潭而櫛比,駕飛浪而砥平。連足俄維,比浮柱之初立;鏤甲疊映,同版築之相成。齊首而繩墨勿用,曳尾而規模自呈。其利惟博,其安無傾。殊滄海之龜構,異銀河而鵲征。彼詭類之可覽,實至誠之所感。假贔屓以臨深,托盤跚而習坎。其勢邐迤,其狀參差。無遠不屆,惟危具持。照赫奕之五刃,度張皇之六師。乘以周旋,且異琴高之鯉;載於沈溺,還符毛寶之龜。漁者徒驚,工人有恥。同罛共羅而罔及,畫鶂雄虹而莫擬。題之不可,長卿之見書;抱之則難,謝尾生之瀋水。是知伐鼉以冒鼓,其用匪良;解黿而染指,其謀匪臧。孰若奮功於舟楫,感聖於君王。昔在深泉,懼屑沒於其穴;今符至德,忽結構而成梁。固蹂躪而無害,將騰躍而有光。我皇仁洽道豐,文修武偃。要荒畢服,淳離斯返。何必驅鼉而駕黿,勞師以襲遠。
作者簡介
王起,字舉之(760—847),揚州人,宰相王播之弟。貞元十四年(798)舉進士,又登制策直言極諫科,累官尚書左僕射,終山南西道節度使。起書無不讀,與白居易等友善,三典貢舉,皆得人。《全唐詩》存詩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