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縣香榧

黟縣香榧

黟縣香榧,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黟縣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和季節變化明顯的特點。年均氣溫在15.8℃,年均日照時數1800小時,年均降水量在1686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全年無霜期220天左右,適宜種植香榧。黟縣香榧,種殼薄,種衣易脫;種子長卵圓形,顆粒勻稱整齊;外殼棕黃色,種仁黃白色;香氣濃郁,質地酥脆。蛋白質≥12.0%,油脂≥53.0%,澱粉≤6.0%,含水率≤5.0%。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黟縣香榧”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黟縣香榧
  • 產地名稱:安徽省黃山市黟縣
  • 品質特點:種殼薄,種衣易脫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2017年第2620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12月22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藥用價值,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黟縣香榧,種殼薄,種衣易脫;種子長卵圓形,顆粒勻稱整齊;外殼棕黃色,種仁黃白色;香氣濃郁,質地酥脆。蛋白質≥12.0%,油脂≥53.0%,澱粉≤6.0%,含水率≤5.0%。

藥用價值

香榧果仁由於其具有潤澤肌膚、延緩衰老的功效,同時富含維生素A等有益眼睛的成分,對眼睛乾澀、夜盲症等症狀有預防和緩解的功效。自古以來就是皇室貢品的寵兒。《爾雅》中就有這樣描述香榧這種果實的詩句:“結實大小如棗,其核長於橄欖,核有尖者不尖者,無棱而殼薄,其仁黃白色可生啖。古人說榧乃潤肺之佳果,有止咳、順氣、消痔、驅蟲等功效。
黟縣香榧黟縣香榧

產地環境

  • 氣候
黟縣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和季節變化明顯的特點。年均氣溫在15.8℃,年均日照時數1800小時,年均降水量在1686毫米,平均相對濕度80%左右,全年無霜期220天左右。
  • 地貌與土壤
黟縣是一個以中低山為主的典型山區縣,黃山余脈由東向西橫貫黟縣中部,形成新安江(南)和青弋江(北)的天然分水嶺,中間高,南北低,山與盆地兼而有之,其中山地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82.5%,是較為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縣之一。
黟縣山地土壤主要分為紅黃壤、黃紅壤、山地黃壤、紫色石灰土和
高山草甸土五類。長期受雨水淋漓和沖刷,土壤的垂直分布較為明顯,
形成了典型的地帶性土壤,海拔300米-500米一般以黃紅壤為主,500米-800米以山地黃壤為主,800米以上多為高山草甸。土壤發育的層次分明,在較為完整的植被的影響下,土壤的肥力較高。土壤有機質含量≥4.0%,土層厚度>60厘米。,土壤pH5.0-7.5。
  • 水源與水質
黟縣河流均發源於境內中部中山,分屬於青弋江和新安江兩大水系,北水入石台縣境,經太平湖匯入青弋江,南水經橫江過屯溪匯入新安江。水資源豐富,水質優異。
  • 生態環境、大氣狀況
黟縣境內生態環境優異,森林覆蓋率高,空氣品質優;香榧種植區遠離工礦區和鐵路、公路幹線,沒有污染源。為香榧的生長結果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
黟縣優異的生態環境,優質的光溫水土條件,為黟縣香榧創造了優越的生長條件,形成了獨特而優良的品質特徵。

歷史淵源

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書《爾雅》中就有了,香榧的記載。香榧,古代稱“彼”,唐以後又稱之為“柀”名曰文木,斐然彰彩,故曰榧,其名沿用至今。
蘇東坡贊香榧道:“彼美玉山果,粲為金實盤。”《本草綱目》曰:“助筋骨,行營衛,明目輕身;沉五痔,去三蟲。”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在黟縣泗溪的甲溪河谷有個萬春庵,庵里住著個普濟和尚。和尚有一日出門,抬眼見門外古老框樹的框果跌落滿地,不忍看野果霉爛,於是就將框果一一拾起,挑回廟中,用空桶空缸裝滿,又用醃萊的方法,灑上鹽醃製起來。每逢來客,他便炒出待客,意外地發現這山果居然香脆可口,人見人愛,從此傳開了“和尚框”的名稱。相傳這和尚框後來又成了貢品,進了皇帝的御膳之列。無名山果從此身價倍增,山人也愈發珍視對它的收藏,這樣就有了後來的黟縣香框。
黟縣香榧黟縣香榧

生產情況

2017年,黟縣香榧生產規模為733平方公頃,年產量200噸。
黟縣香榧黟縣香榧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黟縣香榧”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黟縣香榧黟縣香榧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黟縣香榧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黟縣所轄碧陽鎮、宏村鎮、漁亭鎮、西遞鎮、柯村鎮、美溪鄉、宏潭鄉、洪星鄉總計8個鄉鎮24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7°38′30″-118°06′00″,北緯29°47′00″-30°11′30″。

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1產地要求
黟縣香榧栽培應選擇與原生地立地條件相似,海拔200米-800米之間,坡度25°以下,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壤,水質優良,無污染源的地域。生產基地內路渠等基礎設施應配套齊全。
1.2品種範圍
主栽品種選擇本縣的‘和尚榧’等香榧良種。
1.3生產管理
1.3.1建園:選用苗齡2+2(即砧木2a+嫁接後2a)以上嫁接苗栽植,株行距4米×5米或4米×6米,定植穴1米見方以上。
1.3.2雄株配植:香榧是雌雄異株,以風為媒,需配雄株授粉。建園是時切記配植雄株,雄株選花期吻合、花期長、花量多、質量好的品種,雄株比例一般是3-5%,最好栽植在上風口。
1.3.3土肥水管理:幼齡榧樹施肥,除冬施基肥用枯餅加複合肥,另在3-10月施尿素,量少多次,促其快速成長。結果榧樹施肥,每年主要在三次,即:第一次1-2月、第二次4-5月開花前、第三次10月份采果後。第一次施枯餅,每株10千克-20千克,後兩次施複合肥,每株1千克-3千克,視樹齡樹冠而定。
1.3.4整形修剪:整形主要有單幹多主枝圓頭形、多主幹圓頭形、多主枝自然形等。香榧幼樹偏冠現象嚴重,要注意通過修剪配合拉枝,儘早養成理想樹形。具體做法:抹除不定芽萌發的叢生枝,疏除過密枝、病蟲枝,多選留散生或單生的粗壯枝梢;生長勢旺的直立枝摘心促發側枝;枝密處多疏除、有空處多短截促發枝。
1.3.5病蟲防治:黟縣香榧的主要病蟲有香榧細菌性褐腐病、香榧紫色根腐病、香榧疫病和香榧苗木立枯病;香榧細小卷蛾、香榧癭蟎等。另,在黟縣香榧原產區的香榧上發生有潛皮蛾,在幹部危害,重者導致榧樹死亡。必須按照綜合防治要求進行。
1.3.6保花保果:一是在開花期噴0.3-0.5%硼硼砂和磷酸二氫鉀;二是在開花結果少或落花落果嚴重時,噴施保花保果藥劑(愛多收等)1-2次,第一次在4月的花期,第二次在5月的幼果膨大至落果期;三是進行人工授粉,提高座果率。
1.3.7採收:黟縣香榧一般在白露前後(10月中旬)成熟,因品種而有差異。香榧採收應掌握在三分之一的果實種皮由青轉黃,並又少量榧蒲開裂時採收為最佳。
1.4采後處理
先將採下的鮮果(蒲)在室內攤涼,厚15厘米左右,時間7-10天,內殼(假種皮)呈微紫色即可;然後去蒲,即剝去榧蒲,人工或機器剝除均可,注意勿傷及內殼;接著繼續第二次攤涼,潤核去澀,將去蒲後的榧子堆放在室內地面上,厚度15厘米,上蓋草簾保濕,時間20天以上,期間灑水保濕(濕而不滲),並翻動2次(間隔1周),確保溫濕度均勻,放到不澀嘴、殼內種衣變黑即可;然後進行清洗;最後是涼曬,先陰涼1-2天防裂殼,再曬3-4個太陽即可。
1.5加工
香榧加工主要就炒制,有原味、鹽味兩種,原味的拌砂炒,鹽味的拌鹽炒。炒制用滾筒,40千克榧籽拌15千克砂(鹽),先炒至六成(約20-30分鐘),取出篩掉砂(鹽),放入水中浸1分鐘,撈出涼乾,再進行二次炒制,榧砂(鹽)比例不變,一直炒熟為止,需30分鐘以上。【二次炒制主要有利脫衣】
1.6生產記錄要求
香榧生產全過程要求建立生產檔案,記錄生產技術措施、投入品使用情況、果樹物候期、病蟲害發生情況,質量檢測情況,生產投入與銷售情況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產地環境、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
  • 標識使用規定
2.1使用要求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標識。
(1)生產經營的黟縣香榧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2)已取得相關的生產經營資質;
(3)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4)具有黟縣香榧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的數量、範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持有人不得向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收取使用費。
2.2標識標註方法
黟縣香榧地理標誌使用管理實行“品牌、標準、標識、監管、宣傳”的“五統一”制度。
(1)可以在銷售產品的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2)可以使用登記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標誌使用人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4)標誌使用人保證地理標誌農產品的品質和信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