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感興(點絳唇·雨恨雲愁)

點絳唇·感興

點絳唇·雨恨雲愁一般指本詞條

點絳唇·感興》是宋代詞人王禹偁傳世的唯一詞作。此詞以清麗的筆觸、沉鬱而高曠的格調,即事即目,描繪了江南水鄉的風物景色,並通過描繪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積極用世、渴望有所作為的政治理想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情懷。全詞寓情於景,因情繪景,風格清麗,感情質樸,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詞境,其影響及於兩宋詞家。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點絳唇·感興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點絳唇:詞牌名。此調因江淹《詠美人春遊》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得名。又名“點櫻桃”“十八香”“沙頭雨”“萬年青”等。雙調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
⑵雨恨雲愁:謂江南一帶煙雨迷濛,容易使人感到愁悶。
⑶佳麗:景色秀麗。
⑷孤煙:炊煙。
⑸征鴻:大雁。因雁秋天南徙,春天北歸,故稱。
⑹行(háng)如綴:排成行的大雁,一隻接一隻,如同綴在一起。
⑺凝睇(dì):凝視。睇:斜視的樣子。
⑻會:理解。憑闌:倚靠欄桿。闌,亦作“欄”。

白話譯文

細雨綿綿,恨意難消,天色微暗,愁緒堆積,但雨中的江南景色依舊非常美麗。水邊村落,湖畔漁市,裊裊升起一縷孤零零的炊煙,那么淡,那么細。
一行長途跋涉的鴻雁,在那水天相連的遙遠天際,款款飛行,遠遠望去好似列隊首尾連綴。此時凝望這搏擊長空的大雁,誰能理解我憑欄遠眺的含意。

創作背景

王禹偁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中進士,授成武(今屬山東)主簿,遷大理評事。次年,改任長洲(蘇州屬縣)知縣。這首詞就是王禹偁任長洲知縣時的作品。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以清麗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的雨景,含蓄地表達了用世的抱負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獨愁悶。
詞的上闋寫憑欄望遠。起首“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先抑後揚,寫江南多雲多雨令人感到惆悵,然而卻無損於它的秀麗景色。“雨恨雲愁”是主觀感覺的強烈外射。雲、雨哪有什麼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時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雲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鬱積著愁悶。即使是這瀰漫著恨和愁的雲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此兩句由謝朓的《入朝曲》“江南佳麗地”句化來,但清新之氣不減。“雨恨雲愁”移情於景,襯出詞人惆悵苦悶心情。“依舊”暗喻了今昔之感,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為後文抒情埋下了伏筆。三四兩句抓住江南水鄉常見和最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進行細緻刻畫:“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裊裊升起,一片寂寥、蕭瑟的景象。“孤”“細”二字暗示了詞人淒清傷感的情緒。“一縷”是說人煙稀少,漁村里人家很少。行文淡淡,如話家常。
詞的下闋著重抒情。“天際征鴻,遙認行如綴”承上片寫景而來,視角由低而高,轉寫空中: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詞人仰望天空,只見天邊鴻雁連綴成行,展翅奮飛。“征”字寫鴻雁飛行之遠,“綴”寫雁群相連之密。大雁成群奮飛,充滿了生機,反襯出了詞人的仕途失意和孤獨寂寞。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如“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這裡,詞人遙見沖天遠去的大雁,觸發的是“平生事”的聯想,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王禹偁中進士後,只當了長洲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無法實現他胸中的大志,於是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像“征鴻”一樣展翅高飛。詞人目送雁去,想起自己的抱負志向,不由思潮翻滾,發出了“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闌意”的喟嘆,含蓄而凝練地表達了自己報國濟民的遠大抱負和無人理解、屢遭貶謫的悵然苦悶心情。
這首詞藝術風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無力的格局,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面目。詞中交替運用比擬手法和襯托手法,層層深入,含吐不露,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飾。從思想內容看,此詞對於改變北宋初年詞壇上流行的“秉筆多艷冶”的風氣起了重要作用,為詞境的開拓作了一定的貢獻。

名家點評

清代張宗橚詞林紀事》引《詞苑》:“清麗可愛,豈止以詩擅名。”
近代唐圭璋唐宋詞選注》:“王禹偁的作品以詩文為主,在僅存的這首小詞中,他描繪了江南水鄉的景色,抒寫出遊子的客愁,寫得委婉細緻。詞末透露作者的懷才不遇之感,不同於一般的艷詞。”
現代王方俊《唐宋詞賞析》:“此詞把握住水鄉景物的特徵,用清淡自然的筆觸,描繪出一幅色彩暗淡的風景圖,隱約流露出作者客居異鄉,抑鬱愁悶的心情。”

作者簡介

王禹偁(954—1001),宋代文學家。字元之 ,巨野(今屬山東)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公元983年)登進士第,授成武主簿。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召試,直史館,遷知制誥,判大理寺。遇事敢言,三遭貶斥,作《三黜賦》以見志。詩學杜甫白居易,文風平易暢達。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闕文》,存詞一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