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點絳唇·紫陽寒食
- 作者:陳與義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點絳唇·紫陽寒食
寒食今年,紫陽山下蠻江左。竹籬煙鎖。何處求新火。
不解鄉音,只怕人嫌我。愁無那。短歌誰和。風動梨花朵。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2.蠻江:指資水。湖南少數民族多,向來被視為蠻荒之地,其地之江故云蠻江。左:指江水的東面,邵陽在資水之東。
3.新火:寒食禁火,唐代朝廷清明時賜百官榆柳新火。
4.鄉音:指湖南當地方言。陳與義為河南洛陽人,聽不懂當地的方言。
5.無那:無奈。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今年的寒食節,我流落在紫陽山這蠻荒之地。即使是應當禁火的寒食節,竹籬也被煙霧籠罩,想要在清明取得新火,也是徘徊無計。
我聽不懂這裡的方言,因此擔心他們會嫌棄我這漂泊無依的外鄉人。這無窮無盡的愁恨,真讓人無可奈何。唱一曲短歌,有誰,跟隨我的節拍相和,了解我的愁意?無可奈何啊,只見風兒吹得梨花起舞,它是不是在酬答我的心意?
創作背景
陳與義於“靖康之變”後,避亂流寓湖南。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離衡山赴邵陽,而後至武岡紫陽。這首詞就是作者流亡紫陽過寒食節時所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的上片寫處境。起筆入題,“ 紫陽山下蠻江左”點出今年寒食節所在地點。“竹籬”二句寫出地理環境,在這裡“竹籬煙鎖”,即是說這裡崇山峻岭,居民人家,竹籬茅舍,常年居住在煙霧籠罩的山巔之上,因而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何處求新火”的慨嘆,換句話說,這裡是山高路遠,連“新火”也無處可求的蠻荒閉塞之地。 當然歡度寒食節的事也就無從談起,足見其處境之艱難。
下片抒寫愁懷。換頭承“何處求新火”來,深人一層,寫人際處境狀況:“不解鄉音,只怕人嫌我。”身處異鄉僻壤,人地生疏,不懂當地語言,無法與當地居民交流溝通,擔心當地的人們猜疑而嫌棄自己。面對此情此景,自然愁憂難禁,也就有“愁無耶”的斷腸之嘆。“短歌誰和”進一步寫出舉目無親的孤獨淒涼。著末,“風動梨花朵”與篇首“寒食今年”呼應,應寒食景。以亦景襯悲情,耐人尋味。
這首詞寫的是流亡途中所見所感,真實生動地反映出亡國之臣流離失所,無以寄身的悲慘遭遇和淒涼處境,流露出作者的亡國之悲和喪亂之痛。
名家點評
明代楊慎《詞品》卷四:“愁無那”三句,絕似坡仙語。
作者簡介
陳與義(1090~1139年),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為洛(今河南洛陽)人。南宋初年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