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會維度上認識理想的重建》是2009年中國社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白鶴。
基本介紹
- 作者:李白鶴
- ISBN:9787500483724
- 頁數:189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出版時間:2009-11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默會維度認識理想的重建:波蘭尼默會認識論研究》在深入考察波蘭尼認識論產生的理論背景和思想來源的基礎上,從“默會認識”、“寄託”、“個人知識”這三個波蘭尼認識論的核心概念出發,研究波蘭尼默會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探討波蘭尼默會認識論對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批判和對個人知識理想的建立,考察波蘭尼默會認識論對科學發現問題和對宗教、藝術領域問題的解答,揭示波蘭尼努力將自然研究和人的研究在默會認識的框架下統一起來的嘗試,闡釋波蘭尼默會認識論對於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發展的重要意義。
第一章 主要探討波蘭尼默會認識論形成的理論背景和思想來源。客觀主義的認識理想強調對世界的如實反映,力圖排除認識過程中的個人係數,對於認識的結果往往只注意到可以言傳或以文字形式來表達的東西,而忽視了無法明言的默會成果。隨著人類認識和實踐的發展,現代科學的新發現使得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客觀主義認識理想。波蘭尼也注意到客觀主義認識理想帶來的事實與價值、科學與人性的分離等理論後果,從默會維度對認識進行新的分析,力圖重建人們的認識理想。儘管在波蘭尼之前,從古希臘到中世紀乃至近現代的許多西方哲學家在對認識問題進行探討時,曾或多或少地覺察到這種內在的、非言述性的認識,但是直至波蘭尼在《個人知識》一書中提出“默會認識”的概念後,人們才真正開始對認識的默會維度進行直接關注。在波蘭尼認識論中,我們可以看到格式塔心理學、現象學、發生認識論和存在主義,對其理論、概念的直接影響。
第二章 主要探討波蘭尼的“默會認識”概念對認識的個人性的彰顯。波蘭尼指出,人們通常對認識的關注只是限於言傳認識,實際上,在言傳認識的背後還存在著真正在認識活動中處於主導地位、起著決定作用的默會認識。波蘭尼的“默會認識”,實質上就是認識主體對認識對象身心合一的整體理解,它作為認識主體的個體認識活動,具有強烈的個人性。在波蘭尼那裡。
作者介紹
李白鶴,女,1981年生,湖北黃梅人。200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哲學研究》、《國外社會科學》、《武漢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作品目錄
導論 默會認識論:認識論研究的新視界 一 二 三第一章 默會認識論的緣起 第一節 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盛行 一 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形成及其理論特徵 二 邏輯實證主義認識論和科學觀的盛行 三 客觀主義認識理想帶來的理論後果 第二節 客觀主義認識理想遭遇的挑戰和批判 一 物理學的發展對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挑戰 二 心理學、歷史學的發展對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質疑 三 哲學家們對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批判 第三節 波蘭尼默會認識論的創立 一 波蘭尼對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批判 二 波蘭尼默會認識論的理論淵源 三 波蘭尼默會認識論的直接理論來源第二章 默會認識:認識的個人性的彰顯 第一節 默會認識的實質 第二節 From-To的整合結構 第三節 “內居”的運行機制 第四節 默會認識與認識的個人性第三章 寄託框架:認識的個人性與普遍性的統 第一節 普遍懷疑原則向信託綱領的轉換 第二節 寄託與認識的默會前提 一 寄託的實質 二 寄託的結構 三 寄託的本體論 第三節 寄託概念對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批判第四章 個人知識:認識理想的重新確立 第一節 個人知識與認識的真正結果 一 知識“個人性”的由來 二 知識“個人性”的表現 三 個人知識與主觀知識 四 波蘭尼的“個人知識”與波普爾的“客觀知識” 第二節 科學發現與個人的默會致知 一 科學發現的起源:求知熱情 二 科學研究的前提:對“突現意義和真理”的實在的信念 三 科學發現的實質:科學家的個人判斷、直覺和科學良心 四 科學發現的個人性與默會性 第三節 藝術、神話、宗教與個人知識 一 藝術:想像力的個人整合: 二 神話:自然外的整合與真理之源 三 宗教:個人內居與寄託 第四節 科學與人文在默會層面上的統 一 意義整合上的統 二 理解上的統第五章 默會認識論的理論地位、影響和意義 第一節 默會認識論的理論地位 一 “認識論上的第三次哥白尼式的革命” 二 對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突破 三 對傳統認識論問題的新解答 第二節 默會認識論的理論影響 一 默會認識論對當代西方哲學發展的影響 二 默會認識論在當代西方心理學、教育學、經濟學中的套用 第三節 默會認識論的理論意義 一 默會認識論與中國傳統體知文化的共通之處 二 波蘭尼默會認識論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契合關係 三 默會認識論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研究的啟示參考文獻 一 外文文獻 二 中文文獻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