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陽祈劇

【黔陽祈劇】新中國成立前,黔陽無祈劇團。1952年2月,原洞口縣高沙鎮寶河幫榮華祈劇團輾轉自洪江來安江演出,日夜兩場,一連兩月,場場暴滿,遂在安江立足,名日:安江新民祈劇團。1953年自籌資金20萬元在安江油菜園建造了一棟帶馬蹄形看樓的木結構劇場,並從上海購進為數不少的袍套、新台、新服等。新的演出姿態,使劇團進入了鼎盛時期。1955年春收歸縣辦,改名為“黔陽縣祈劇團”。演出劇目有940餘個。創作劇目有:《綠化雪峰山》《雷鋒》《焦裕祿》《活捉楊永清》《糧帥升帳》等7個;改編劇目有《南方來信》《贈塔》《金葉記》《吳祥搶親》《牛蛙》等8個。其中《贈塔》1955年參加全省第--N戲曲觀摩匯演二等演出獎及劇本獎,《金葉記》1957年參加省戲曲匯報演出獲三等演出獎及音樂設計獎。享譽縣內外的名老藝人唐福(名旦)、蔣德財(丑角)、羅金梁(琴師)等,名流較多,功底硬,劇目甚豐。故省里一些祈劇專家讚譽安江為“祈劇活金庫”。1968年10月,祈劇團撤銷,藝人改行,財產變賣無存,從而結束了安江祈劇的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