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觀音洞遺址

黔西觀音洞遺址

黔西觀音洞遺址位於黔西縣觀音洞鎮觀音洞村,是我國長江以南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時代約從距今20萬年到4萬年,在中國舊石器明代考古學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自1964年起,進行過四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洞穴堆積厚達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已經發現石製品3000多件,種類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狀器、石錐、雕刻器等。

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黔西觀音洞
  • 位置:黔西縣觀音洞鎮觀音洞村
  • 年代:舊石器時代
  • 類型:遺址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時間:2001年6月
  • 批次: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所屬時代:舊石器時代
  • 編號:107
  • 地理位置:貴州省黔西縣
遺址歷史,文物遺存,遺址價值,遺址保護,

遺址歷史

遺址是大型洞穴型遺址。主洞口向西,東西長約90米,寬1-9米,中有南北兩個支洞,面積約1000平方米,自1964年起,進行過四次較大規模的發掘。洞穴堆積厚達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
黔西觀音洞遺址
該遺址是人類早期的活動遺蹟,屬舊石器時代中期或晚期。這時的人類還處在“晚期直立人”階段,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
那時的古人類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洞裡留下了25種哺乳動物化石。這些動物稀奇古怪,有柯氏熊、大熊貓、最後鬣狗嵌齒象、貴州劍齒象、似東方劍齒象、巨獏、中國犀等,大抵屬於“南方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它們當中,有8種動物已經滅絕,根據這些動物遺骸,地質學家們判斷正處在地殼演變的“更新世中晚期”。遺憾的是,在這裡並沒有發現古人類化石。古人不知何處去,文化依舊閃光芒。考古學家根據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物,把它命名為“黔西觀音洞文化”。

文物遺存


已經發現石製品3000多件,種類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狀器、石錐、雕刻器等多種。石器的原料、製作與類型組合都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反映了西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的特點。已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有20多個種類,其中尤以劍齒象犀牛等的數量為多,與早期人類的狩獵活動密切相關。
黔西觀音洞遺址

遺址價值

裴文中先生認為,這是“我國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址之一”,它的文化面貌獨特,“對於研究我國舊石器的起源和發展,研究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活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以白壽彝先生為總編的《中國通史》,對黔西觀音洞文化有幾句很有分量的話。其一是說:“在我國南方,屬於更新世中期的遺址,首推貴州黔西觀音洞。”其二是說:觀音洞石器“加工之細緻和方法之多樣,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這幾句中肯的評語,充分體現了黔西觀音洞文化在南方和中國的重要地位和科學價值。
黔西觀音洞遺址
觀音洞以其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引人注目,在全國與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鼎足而立。專家們經過大量比較,認為黔西觀音洞文化是有別於其他文化系統的另一種類型。不但是“與歐洲大陸的舊石器文化不相同的一種新文化系統”,而且“與中國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處”。《中國通史》把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分為三種類型或三個古文化區:第一個文化區是以山西的西侯度和河文化為代表,第二個文化區是以北京周口店為代表,第三個文化區則以貴州黔西觀音洞為代表。這就是說,在中華大地上,文化起源是“多元”的,早期的人類分別在不同地區創造文化,以後才漸漸合“多元”為“一體”,黔西觀音洞文化就是這“多元”中的“一元”。

遺址保護

人們在談論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時,常說“北有周口店,南有觀音洞”。也正是這個原因,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入“國保檔案”。這是貴州“史前文化”的“第一樂章”,是貴州悠久文化的源頭,在此之後,古人類在貴州這塊土地上的活動更廣,創造更多,已發現的古人類、古文化遺址將近百處,在全國占有重要一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