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野生的納雍鴨茅作親本材料,採用一次混合選擇法定向培育而成。
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要點,適種區域,
特徵特性
草4號鴨茅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鬚根系,入土深度110厘米;桿直立,叢生,高65~108厘米;葉鞘無毛,閉合達中部,上部具脊,葉舌長約6毫米,頂端撕裂狀;葉片長36~42厘米,寬0.50~0.85厘米,圓錐花序開展,長15~25厘米,小穗多聚集於分枝的上部,一般含2~5朵花,長5~7毫米,穎披針形,先端尖,長4~6毫米,具1~3脈,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頂端短芒長約1毫米;穎果長卵形黃褐色;在獨山10月15日播種,10月27日出苗,次年2月16日分櫱,3月21日拔節,4月下旬開花,6月上、中旬種子成熟,種子較小,千粒重約0.85克左右。拔節期粗蛋白含量15.81%,粗脂肪5.78%,粗纖維23.76%,無氮浸出物41.48%。耐熱,抗旱,耐貧瘠,較抗病蟲害。
產量表現
2007~2008年在貴州省的獨山、凱里、六枝區域試驗,二年平均鮮草產量4212.2公斤/畝,與對照品種寶興鴨茅相比增產15.33%,種子產量26公斤/畝。
栽培要點
整地宜精細,春、秋季播種均可,以秋播最好,一般10月中旬播種,條播,行距30~33厘米,畝施農家肥15000~30000公斤,播種量15.0公斤/公頃,播種深度1~2厘米,播後覆土宜淺,該品系在牧草生長期對氮肥較敏感,在雨季前施氮量165公斤/公頃(每次刈割後),在黔南喀斯特山區海拔1000畝左右的地區種植第一次刈割在初花期進行,以後刈割在植株生長至50厘米以上均可,年刈割利用5~6次,年鮮草產量可達67500公斤/公頃以上,每次刈割留茬高度約6厘米為宜。若放牧利用,植株長至35cm以上即可利用,放牧利用後宜追施尿素150~165公斤/公頃,以利再生。混播放牧草地栽培要點:與白三葉、多年生黑麥草混播,條播和撒播均可,在貴州適應種植山區播種約9~12公斤/公頃,播種宜淺,也可用腐熟農家肥覆蓋。適當中耕除雜,每次利用後都應施些適量氮肥,以利再生,提高生產能力。
適種區域
貴州省海拔900米以上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