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道位於中國貴州省,是貴州省下轄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黔東道
- 行政區類別:道
- 所屬地區:西南
- 地理位置:貴州省東部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黔東道位於中國貴州省,是貴州省下轄道。
黔東道位於中國貴州省,是貴州省下轄道。建制沿革1913年,中國地方行政組織採取三級制,在省與縣之間設立道的行政機構,稱觀察使。貴州省設立黔東道。1行政區劃黔東道又稱鎮遠道,駐鎮遠,轄27個縣,有思縣、玉屏縣、青溪縣,思南...
民國三年(1914年)一月三十日,安化縣改名德江縣,隸黔東道,道治設在鎮遠,又稱鎮遠道。原安化縣之偏刀水、天哨、塘頭、四十八溪等地分撥鳳岡、印江、思南、松桃等縣。墮坪由思南府屬地撥入務川縣。踏坪從婺川縣撥入德江縣。十二月...
民國二年(1913年),天柱屬黔東道(又稱鎮遠道)。三年(1914年),改遠口巡檢司為遠口分縣,隸天柱縣。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黔東道,直隸貴州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屬第...
民國十二年(1923),繼民國九年廢除黔東道後又廢除黔中、黔西2道,全省各縣均直屬於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貴州設定11個行政督察區,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松桃、省溪等縣;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思南,轄...
民國三年(1914年)袁世凱命定全國縣名時,因清江與江蘇省清江縣同名,議改清水又與甘肅省清水縣重複,於是取乾隆《清江志》中“清江古名劍河”之說,改清江廳為劍河縣沿用至今,時屬黔東道(鎮遠道);元為楠木洞,屬思州軍民安撫司...
民國二年(1913年)九月,廢鎮遠府,在鎮遠設黔東道,轄27縣。民國九年(1920年)廢黔東道,鎮遠縣直屬貴州省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貴州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1937年改為第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簡稱:鎮遠專區,轄鎮遠...
民國二年(1913年),隸屬貴州省黔東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黔東道,由省直管。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屬貴州省第六行政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隸貴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隸黔東南師管區所轄...
鎮遠道位於中國貴州省,是貴州省下轄道。建制沿革 民國二年(1913)1月15日,北京政府頒布《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按此規定,府、州、縣一律改為縣,縣設縣公署,縣官稱知事。設立有黔東道。1914年6月公布道官制,1914...
民國2年(1913),改松桃直隸軍民廳為松桃縣,屬黔東道。民國3年,以正大營縣丞轄地置正大營分縣,治正大營;以四十八溪主簿轄地置四十八溪分縣,治堡腳(今普覺鎮),均屬松桃縣。民國16年(1927),令四十八溪分縣移置甘龍口,...
省溪縣成立初隸屬貴州省黔東道(又名鎮遠道)。民國十二年(1923年),廢黔東道,省溪縣直隸於貴州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元月(1935年),省溪縣隸屬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銅仁改稱第六、七兩...
黔東道吳嘉瑞、謝集林、付良弼、趙晉陽、倪松農等紛紛宣布擁護共和。隨即成立貴州軍政府鎮遠分府,以吳嘉瑞為都督,謝集林任副都督。付良弼任靖邊營營長,趙晉陽、倪松農為參贊。貴州軍政府派東路分統譚德驥率兵前來辦理接收,鎮遠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