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城鎮位於洪江市西部,是洪江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洪江市市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東經109°10′,北緯27°10′,地處氵舞 水河畔,沅水之濱。沅、舞 兩水在此交匯。全鎮土地總面積335.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枝柳鐵路、209國道、包茂高速懷通段穿境而過,距懷化市區35公里,距芷江機場40餘公里。23個村,9個居委會,191個村民小組,33個居民小組。黔城鎮交通便捷,基礎設施完善,風景名勝也具特色,經濟發展良好。2015年11月,黔城鎮、雙溪鎮、紅岩鄉、土溪鄉和岩壠鄉乾溪坪村成建制合併設立黔城鎮,合併後總面積335.5平方公里,人口約10萬。黔陽古城為湘西第一古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還有楚南上游第一勝跡芙蓉樓,此外還有水源山紫薇花海,甘溪坪柑橘花花海和長坡東山風景區等。城東的百丈德坤釩業工業區和城北的湖南省級工業集中區——洪江市工業園株山園區、雙溪園區與懷化工業園連線,構成懷黔經濟走廊和鶴中洪芷城市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黔城
- 外文名稱:Qiancheng
- 別名:黔陽古城,黔陽
- 行政區類別:城關鎮(縣級市市治)
- 所屬地區: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市
- 下轄地區:轄33個村9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黔城鎮古城社區普明路
- 電話區號:0745
- 郵政區碼:418116
- 地理位置:洪江市中西部
- 面積:335.5平方公里
- 人口:10萬(包括流動人口)
- 方言:西南官話黔北片、湘語、鄉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黔陽古城、芙蓉樓、鐘鼓樓、南正街等
- 機場:懷化芷江機場
- 火車站:懷化站 懷化南站 安江東站(黔城站即將升級為洪江市站)
- 車牌代碼:湘N
- 名人:夏達、王昌齡、楊國平
- 小吃:黔城綠豆面、春卷、蒿菜飯等
- 傳統藝術:儺面具,侗錦,蘆笙
- 傳統節日:三月三女兒節柑橘花節端午龍舟賽
- 城市建成區:7平方公里 2020年達到15平方公里
- 比賽:2017洪江黔陽古城國際半程馬拉松
- 汽車站:黔城中心汽車站、農村客運站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概況,交通通訊,社會事業,風景名勝,行走南正街,古鎮保護,
歷史沿革
黔城鎮屬建制2200多年的歷史古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鐔成縣,唐代易名龍標縣,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陽縣。新中國成立前, 一直是黔陽縣治所在地。
1997年國務院批准原黔陽縣與洪江市合併,成立新的洪江市,市治設黔城鎮。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黔城鎮與黔城鄉合併,設立新的黔城鎮。2015年11月,黔城鎮、雙溪鎮、紅岩鄉、土溪鄉和岩壠鄉乾溪坪村成建制合併設立黔城鎮,合併後總面積335.5平方公里,人口約10萬。
位於沅水上游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黔陽古城(黔城古城)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水,是湘楚苗地邊陲重鎮,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之稱。比雲南麗江大研古鎮早1400年,較本省鳳凰古城早900年。古城歷史城區總面積0.8平方公里,城內青石街巷縱橫交錯,明清建築比比皆是。原有五個城門今尚存四門遺址,其中西門又稱中正門,其城門及門樓保存完好,門上“中正門”三字系民國時期戴笠所書。依附南北兩條主要街道而形成的魚骨狀道路系統保存完整,古稱九街十八巷,現存較完好的歷史街區有:以商業店鋪為主的省級文化保護單位南正街;以富商大賈住宅為主的西正街;以廟宇殿堂為主的北正街;以會館碼頭為主的上河街、下河街等。此外,縣衙、書院、文廟、武祠遺址、古客棧、亭台樓閣、祠堂戲院等,羅列有致,功能齊全。黔城古城形成了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黔城古城以明清建築為主調,就地取材,大量使用紅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等,並有機融合了本地侗族、苗族建築特色,如窨子屋、曬樓等。古民居敞亮明淨,古宮祠華麗精緻,建築風格極具特色。
黔城
認識黔城,是在黔城櫛此鱗比的古建築中。這些沉澱了歷史記憶的古蹟歷經千百年風霜雨雪,成為小鎮最雅致最厚重最激盪人心的點綴。初春時節,滿畈的油菜花競相開放,筆者沿著鎮外的小路和鎮內青石板鋪就的小巷尋幽踏古,在2007年的初春煙雨中與小鎮有了一次親密接觸。“遠離”喧鬧的金鰲山古剎
初春的早晨,我站在那個叫金鰲山的地方,忍不住哇地叫了一聲。想當年黔城邑人王氏站在這裡,一定也驚喜莫名,於是慷慨捐建鰲山寺。據民間史料記載,這已是明宣德年間(1426—1435)的事。想起王昌齡左遷龍標詩句: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民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從黔城東門出,西去三里便是金鰲山。一條僻靜的鄉間公路,一路田園風光,旖旎醉人。山腳下溫順的沅水在此調皮地拐了一個大彎,老成持重的雪峰山慌忙往後一退。峰迴路轉,遠遠的只見綠樹白花中土紅色廟宇的尖頂若隱若現。
鰲山寺前多墳墓及梨、橘等果木,暖冬過後,時下已是盡帶梨花。擇山間小徑盤桓上金鰲山,沒有想像中寺院的香菸繚繞,遊人喧鬧。進去後才發現鰲山寺其實很大,這就是中國建築的精妙之處,遮繞上下之間,卻是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大雄寶殿、五嶽殿、玉皇殿、寮房、齋房、香積廚呈階梯狀次第建構,依次拾階而上,如不是缽椎之聲絲絲入耳,還以為自己走錯了路,闖進了一戶平常人間的院子。
一群懷化來的中專生比筆者早來一些,正細細聆聽著一駐寺老媼訴說著寺院的“前世今生”,一學生還拿出筆做著詳細的記錄。花影疏斜的五嶽殿,寺內一佛學俗家弟子正在給二十多位中老年佛學愛好者講授著佛宗,其表達之流暢,口齒之清晰,思路之敏捷,令筆者及同行的小周為之稱奇。在人們的認知世界裡,“深山講佛”仿佛已離現代人遠去,哪想這僻靜的小鎮山野中卻仍然遺存。返程後,查閱相關書籍才得知,“鰲山寺原是五溪及周邊地區一個著名的佛教活動中心”。
行政區劃
黔城鎮轄古城、玉皇閣、蓮塘、牛頭灣、龍標、芙蓉和原雙溪鎮的雙溪鋪和盛興兩個社區再加上新成立雙溪社區共9個社區,小江、均田、株山、百丈、東山、大田、長坡、漁塘、高橋、柳溪、水沅、板橋、蘭花、桃源、金牛、鐵坑、倒水灣等23個村,1個農科隊,191個村民小組,33個居民小組。
人口
2012年全鎮總人口54000人(含流動人口),其中非農業人口23000人,占總人口的42.6%。2015年鄉鎮合併後,全鎮總人口約100000人(含流動人口)
地理環境
全鎮坐落在低山丘陵地帶,位於沅水和氵舞 水交匯處,海拔為195—205米,地勢平坦,自然條件優越,素有“楚南上游第一勝地”、“湖南西部文化重鎮”、“湘黔邊陲經貿重鎮”之稱。
全年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7.30℃,最高39℃,最低-3℃,年降雨量1359毫米,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是發展城市、興建工廠的黃金地段。
自然資源
全鎮耕地面積約2078公頃,林地面積約7963.2公頃,境內富藏煤、金礦、陶土、耐火粘土等多種工業原料,水能資源蘊藏豐富。
經濟概況
由於市治搬遷黔城,黔城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境內規劃有工業園區,分別是百丈新材料工業區、玉皇閣工業區、株山食品醫療工業區。
鎮內有各類工商企業近千家,列入國家星火計畫項目4項。黔城先後被評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經濟百強鎮、湖南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湖南最具文化鄉鎮、懷化市唯一的湖南省小康示範鎮等。
其中培新有限公司、牛頭灣民營經濟示範區、高級竹地板廠、五氧化二釩廠等已成為全市的骨幹企業。黔城小城鎮建設中以集散農產品為主的商貿經濟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全鎮種養加工業已初步形成了規模經營。
葡萄、反季節蔬菜、草莓的種植面積已形成規模,種植面積占全鎮稻田面積的15%,占全鎮農業總收入的30%。2015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500803萬元,鎮級財政收入50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615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35000元。
交通通訊
黔城鎮交通便捷,距湘西交通樞紐懷化市僅40公里,鐵路上,焦柳鐵路穿境而過,黔城站即將升級為洪江市站;209國道懷黔六車道高等級公路、G65包茂高速經過市境,設立黔城中心汽車站、農村客運站2座汽車站,交通極為便利。
社會事業
懷通段、新規劃的省道縱貫全鎮,並有湘桂、懷黔、黔洪、黔安、黔芷等交通要道在此相聯;沅、舞水此交匯,沅水常年可通航20噸位以上的航船;離懷化市區和芷江飛機場僅40公里。黔城防洪堤長1380米,總投資3008萬元,防洪能力為20年一遇。全鎮已開通數字程控電話、移動通訊業務,全鎮通電話村達100%。
全鎮有中學3所,國小15所,幼稚園9所,民辦學校4所,各種培訓班20餘個,有龍標書畫研究會、古城文學社、老年腰鼓隊、文武學校龍獅隊等8個民間文化團體,醫院3所,電視收視率100%。
風景名勝
位於湖南湘西的黔城鎮是一座既幽靜又古老的小鎮。它始建於西漢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設鐔成縣。東晉時期,改為鐔城縣。南朝時期,鐔城改為沅陽。唐朝時期,改為龍標縣,並設定敘州。宋代置黔陽縣至上世紀末。1997年改為洪江市。在這2200多年的歷史長河裡,黔城在大多時期一直作為該地區的縣治甚至州治,現在在黔城的老城區——黔陽古城中仍然完好保留著眾多歷史遺蹟,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環水,又位於湘楚苗地邊陲,素有“滇黔門戶”和“湘西第一古鎮”之稱,各種文化在這裡交融。比雲南麗江大研古鎮早1400年,較湖南省內的鳳凰古城早900年。各種文化在這裡交融。
黔陽古城面積0.8平方公里,原有五座城門和城樓,城牆是由紅砂磚砌成的,它繞城五華里。在文革中它受到了巨大破壞,現在僅存中正門(西門)城樓和3華里城牆遺基,古城建築多存明清遺風。黔陽古城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面開闊,又位於沅江和舞水河的交匯處,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在城西南的盤龍山上遠遠眺望古城,灰牆黛瓦層層疊疊,仿佛人間仙境。古城設計精巧,街巷布局有序,有青石板鋪路,丁字形街與街相連。古城建築星羅棋布,風格統一,鱗次櫛比,漫步城中,還能看到遺存的古商街、古祠堂、古寺廟、古宅院、古會館、古吊井、古門坊等。
2002年,黔陽古城被列為湖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2014年,洪江市政府與申德旅遊公司成功將黔陽古城創建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6年,黔陽古城榮登“中國十大最具人文底蘊古城古鎮”金台榜。
黔陽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唐代詩家天子王昌齡在天寶年間被貶龍標,在城郊的芙蓉樓寫下“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千古名句。後來,眾多文人雅客在參觀芙蓉樓時也留下墨跡,並製成了古碑刻,今天在城西芙蓉樓內的碑廊廳里,刊有顏真卿、黃庭堅、米芾、岳飛、趙孟頫、陳梅仙等歷代碑刻一百多塊,具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蔚為壯觀。
古城有保存較好明清建築,近幾年來《恰同學少年》,《敵營十八年》,《毛澤東》和《最後一戰》等電視劇和電影在黔陽古城拍攝,2015年湖南衛視熱播劇《偽裝者》就提到了抗日戰爭中國民黨在黔陽地區建立的黔陽縣軍校。
新市治黔城是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2002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嗣後又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現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蹟有明清時期的南正街、鐘鼓樓、萬壽宮、狀元橋、老縣衙、寶山書院、龍王廟、老爺巷、赤峰塔以及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的芙蓉樓等40多處。
其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黔城古城有8大景觀,分別是龍標聳翠、赤寶晴霞、獅灘漁網、鸕鶿春限、蟠龍曉霽、虎山夜月、牛坡樵唱、柳溪煙雨。沅水沿岸風光秀麗,每年有數萬遊客前往黔城旅遊。“北影”、“八一”、“上影”、“峨嵋”、“瀟湘”等6家電影製片廠和中央電視台、湖南電視台等8家電視台多次在此拍攝電影、電視劇。新的市治城市建設規劃中,將黔城定位為生態、旅遊、文化城。
行走南正街
古鎮黔城,老街縱橫,南正街無疑算得上是古鎮歷史見證的史書。南正街為明清時沅州府所在地,距今已有近700年歷史。雖然歷經時間的磨損,但青石板、窨子屋、卷棚、馬頭牆、銅錢漏、祠堂、舊八字衙門門樓等古建築至今仍然遺存南正街,見證著古鎮的滄桑輪迴。
最讓人動心的不是古街的“高齡”,而是古建築中流淌的古韻。南正街採用丁字型街道布局,青石板鋪就街面,街道窄而狹長,古民居排列密集,過街拱門層疊,窨子屋幽深曲遠。比起皖浙等地窨子屋,這裡的窨子屋少了許多霸氣。雖然也是高高的青磚封火牆防火防盜,但院中有院,門中有門,家家雞犬之聲相聞,佳肴之香隔牆漫溢。筆者在南正街內穿行,老街邊三三兩兩地坐著一些暮齡老人,或磕煙,或呷茶,或打旽。聽說筆者來採訪,一謝姓老人並不驚訝,很自然地把筆者讓進窨子屋內。他已經不止一次接待來訪的陌生客人。古屋內門雕、格扇、欄桿十分精巧,門枋上題寫的“耕讀世家”、“關西門弟”等字還清晰可見。老街人時時不忘耕讀傳家,他們對文化的追索成為這裡特殊的符號,雖久彌香。院內內盆栽了不少紅枳、桂樹、仙人掌、杜鵑,許多還只有手指粗細,顯然是新植不久。雖然窨子屋已有些傾斜,但收拾得很雅致,地面一律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築就的“三色泥”,這樣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滑,涼爽而不潮濕。謝大爺介紹,如果不是先祖用了特定的工藝,老屋早就塌了。
古鎮保護
1997年,國務院一道批文同意洪江市市治設黔城。洪江市新城建設的動作從未停止過。與此同時,當地人對千年古鎮保護的思考也從未停止過。
據當地政府部門負責人介紹,在新城開發和古鎮保護的拐點上,他們更看重古鎮保護,決心打造“五溪文化名城”,使古鎮“楚南上游第一勝跡”的美譽名副其實。為此,該市早在1999年就將市治選址在距離古鎮文物保護區五公里外的株山村,古鎮得以奇蹟般地保存下來,2002年後,當地政府提出了“旅遊興市”戰略,並啟動了“黔城歷史文化保護和挖掘計畫”,包括南正街、芙蓉樓在內的眾多古建築、古街道被納入了當地旅遊保護整合規劃,並陸續進行了修繕、加固。當地旅遊及文物管理部門2007年發布的一份資料顯示,2006年,該市投入800多萬元,全面完成了黔城古鎮“芙蓉樓”景區古建築維修改造工程,老街“三線下地”一期工程業已過半,“中正門”改造工程即將啟動。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9月,雪峰山首屆全國戶外運動挑戰賽在該市成功舉行,古鎮作為本次大賽“古城尋寶”分賽場而受到眾多媒體的聚焦。
與此同時,當地決策者也在積極思索著古鎮保護的三個問題——為何保護?保護什麼?誰來保護?有識之士也給出了一些答案:保護古鎮不僅僅是為文人保留懷古的去處,也不單是為了吸引遊客的光顧,更重要的是使文化得到傳承,民俗得到搶救,地域得到認同;古屋、古街、古樓、古廟、古祠堂理應得到保護,更應保護的則是對先祖生命軌跡的記憶,以及與此相關的歷史、民俗、風情、文化;關於誰來保護的問題,一些人提出古鎮的居民是古鎮保護的主體,同時政府也要在規劃、修復、導向有所作為。
而據筆者了解,古鎮居民至今還保留著重大節日祭祀、舞龍、舞獅及開展相關民俗活動的習慣,每每至此,千年古風裡的遺韻仿佛歷歷在目。
此外,夏達的《子不語》中,麟趾鎮的原型就是黔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