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古建築群(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境內文物保護單位)

黑龍潭古建築群(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境內文物保護單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黑龍潭古建築群,位於雲南省麗江市麗江古城北1公里處的黑龍潭公園內。黑龍潭古建築群主體建築玉泉龍神祠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曾兩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龍神”封號,使得黑龍潭成為中國名泉之一。

黑龍潭古建築群主要由文明坊、鎖翠橋、得月樓龍神祠光碧樓一文亭五鳳樓解脫林、戲台等九個單體組成。是麗江明清時期的“建築博物館”。

1997年12月,黑龍潭古建築群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2006年5月25日,黑龍潭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潭古建築群
  • 地理位置:雲南省麗江市麗江古城北1公里處的黑龍潭公園內
  • 所處時代:明至清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6-0749-3-452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黑龍潭古建築群主體建築玉泉龍神祠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曾兩次被清朝皇帝敕加“龍神”封號,使得黑龍潭成為中國名泉之一。
古戲台、得月樓均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得月樓是玉泉公園建築群之中心,重建於1963年。
鎖翠橋始建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
五鳳樓原建於芝山福國寺內,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979年遷建於黑龍潭公園
解脫林門樓原為明朝皇帝御賜福國寺的山門,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後遷建於今址。

建築格局

黑龍潭古建築群主要由文明坊、鎖翠橋、得月樓、龍神祠、光碧樓、一文亭、五鳳樓、解脫林、戲台等九個單體組成。是麗江明清時期的“建築博物館”。沿水體隨山勢錯落排列多座古建築,分別為龍神祠、鎖翠橋、一文亭、解脫林門樓、五孔橋、得月樓、古戲台、五鳳樓。黑龍潭古建築群位於麗江城北象山西麓,由玉泉湧水成滯,潭畔有龍神祠、得月樓、五鳳樓、光碧樓、玉皇閣。解脫林門樓等古建築群,多為明清兩朝古蹟。跨潭而築的鎖翠橋為五孔石拱橋,碧水青山,玉帶橫臥,山光水影,宛如仙境,是麗江古城水系的源頭。

主要建築

  • 文明坊
文明坊是黑龍潭景區大門,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建,原為文廟門坊,坊前兩側施作八字影壁,前置四尊明代雕刻石獅。石獅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原忠義坊口遺物,後遷立於此。坊懸“黑龍潭”三字,為雲南省書法家協會會長李群傑題寫。
  • 龍神祠
黑龍潭古建築群主體建築玉泉龍神祠坐東朝西,為“四合五天井式”大院,由門樓、大殿、左右廂房構成。大殿為單檐歇山頂,前有月台,前端和左右設定垂帶踏跺,四週遊欄相互貫通。門樓上書“天光雲影”4個大字,為行書,蒼勁有力,頗有意味。
  • 古戲台
龍神祠前的古戲台,單檐懸山頂,平面呈品字結構,是麗江最早的戲台之一。納西古樂由《白沙細樂》和《麗江洞經音樂》兩部分組成。納西古樂經過了幾百年來的發展變化,形成了漢族和納西族音樂相融合的獨特風格,具有濃厚的民間音樂色彩,被譽為“東方音樂的活化石”。
黑龍潭古建築群
古戲台
  • 鎖翠橋
鎖翠橋以6塊厚石板作為橋面,中孔跨度2.6米,左右兩孔各為2米,總長12米。九眼橋孔,橋畔設有觀景平台,用漢白玉雕欄圍合,此處為玉龍雪山倒影的最佳觀賞點。橋面南北均有美女式坐凳,八字形橋墩上鑲砌有浮雕獅子、麒麟等精美的動物圖案,橋廊上有“漾青”“鎖翠”匾額,為當時知府許其翔題寫,寓意將黑龍潭內的秀美風光永遠鎖住。兩廊是知府許其翔所題,匾題“漾青”、“鎖翠”,橋上古聯道:“驚濤撼樹飛晴雪,未雨垂虹臥曲波。”
  • 一文亭
一文亭原為知府衙署內建築,後遷建於今址,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原名“香爐亭”。據說一僧人化緣每家居民只化一文銅錢,積少成多建此亭,故名一文亭。
黑龍潭古建築群(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境內文物保護單位)
一文亭
得月樓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得月樓是玉泉公園建築群之中心。得月樓建於湖心,為三重檐攢尖頂閣樓式建築,四面臨水,雕樑畫棟,飛檐翹角,八角形基座,高20米,面闊、進深均為3間。該樓曾毀於火,1963年重建,落成時郭沫若寫了“得月樓”3字和對聯兩副。
黑龍潭古建築群(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境內文物保護單位)
得月樓
五鳳樓原建於芝山福國寺內,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依山傍水,飛檐高挑,像5隻彩鳳輕輕地棲落在這裡。五鳳樓為三層木結構建築,樓高20米,樓基正方,32柱,飛檐8角,三層共24角,樓平面呈“亞”字形,三疊式八角飛檐樓閣,共有20個啄天飛檐,像五隻彩鳳棲落於此,故而得名。清同治三年(1864年)毀於兵燹。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原建在麗江城西北10公里的芝山上,後為了遊覽方便,於1979年遷移至今址。
光碧樓是後期遷建於今址的明代建築,原在麗江知府衙署內,明代建築。通面闊五間14.5米,通進深四間7.8米,脊高7.97米。為重檐歇山頂建築。
解脫林門樓原為明朝皇帝御賜福國寺的山門,是一個二層板樓,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後遷建於今址。

歷史文化

五鳳樓原本在麗江縣城西北的芝山福國寺裡面,原是福國寺大殿,名江雲閣,福國寺始建於明代,最早是土司木增的別墅和家廟。崇禎年間,徐霞客旅遊到雞足山,麗江土司木增便邀請他做客,徐霞客應約而來,共游麗江十五天,在五鳳樓旁住了八天,木增精通漢文化,感到與徐霞客相見恨晚,每天秉燭夜談至困。

保護措施

1996年,黑龍潭古建築群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雲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黑龍潭古建築群(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境內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12月,黑龍潭古建築群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6年5月25日,黑龍潭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黑龍潭古建築群位於雲南省麗江市麗江古城北1公里處的黑龍潭公園內。
龍神祠
乘坐麗江公交4路可前往黑龍潭古建築群,到黑龍潭站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