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茴魚

黑龍江茴魚

黑龍江茴魚,體長而側扁,尾柄發達。吻鈍且短。口端位,上下頜等長。口裂傾斜。上頜游離,末端可達到眼正中的垂直線下方。上下頜各有一列細齒,舌上無齒。眼大。鱗細小,側線鱗80-98,側線平直。背鰭長且高大,背緣圓凸,呈旗狀;脂鰭小,位於臀鰭起點之後上方;雌體的背鰭、臀鰭較雄體為大。背部和體側紫灰色,體側散生有許多黑褐色小斑點;生殖時色彩明顯,成魚體側有許多大的紅色斑點,各鰭赤紫色。背鰭上有2條由赤褐色斑點形成的紋帶,幼魚體側除斑點外,還有數條暗色橫斑,隨著生長而消失。腹部色淡,整個體色較鮮艷。

基本介紹

簡介,分布範圍,生活特性,營養價值,生長繁殖,生活環境,精子測定,胚胎髮育,

簡介

黑龍江茴魚(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屬鮭形目,茴魚科,茴魚屬。俗稱:斑鱒子、紅鱗魚、魚華、海羅茨。英文名:Amur grayling , Arctic grayling 。
黑龍江茴魚黑龍江茴魚
瀕危等級:易危。
黑龍江茴魚系冷水魚類,為北冷溫帶一種典型的山澗溪流棲居的魚類,遊動範圍較小,常年不進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蟲眾多、水色澄清、水流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處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離的生殖、適溫及索鉺的春季洄游,以及一個為躲避乾旱和冰凍的秋季洄游。茴魚以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索食時間多在夜間,夏季喜在淺水處捕食水生昆蟲和落入水中的陸生昆蟲。成熟年齡為4冬齡,繁殖季節約在4月中旬至5月初,此時親魚集群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產卵,卵常粘附著在河底的礫石上面。

分布範圍

黑龍江茴魚在我國產於黑龍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國外分布於俄羅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茴魚在我國另有兩個亞種:產於鴨綠江的鴨綠江茴魚(T.arcticus yaluensis)和產於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北極茴魚(T.arcticus arcticus)上述三亞種的外形和習性頗相似,僅地理分布不同而已。
茴魚肉質鮮美,為名貴的食用魚類,但數量不多,未形成一定的捕撈量。當地漁民多在洄游期進行捕撈,捕撈強度過大,使原來就不多的資源量顯著下降。此外,由於河流均在興修水庫和水利設施,改變了茴魚的產卵、攝食、越冬環境,對其繁殖和生存也造成了影響。
黑龍江茴魚是一種中小型魚類,個頭一般都在50—400克之間,很難見到有超過500克重的大魚。茴魚的身體呈長而側扁狀,尾柄較發達;吻鈍且短;口端位,上下頜等長;口裂傾斜;上頜游離,末端可達到眼正中的垂直線下方;上下頜各有一列細齒,舌上無齒;眼較大;鱗細小,側線平直;背鰭長且高大,背緣呈圓凸形,呈旗狀;脂鰭較小,位於臀鰭起點之後上方;雌體的背鰭、臀鰭較雄體為大;背部和體側為紫灰色,體側散生有許多黑褐色小斑點;生殖時色彩明顯,成魚體側有許多大的紅色斑點,各鰭均為深紫色;背鰭上有2條由赤褐色斑點形成的紋帶,幼魚體側除斑點外,還有數條暗色橫斑,隨著生長而逐漸消失;茴魚的腹部顏色較淺淡,整個體色較鮮艷,屬鮭形目,茴魚科,茴魚屬。俗稱:斑鱒子、紅鱗魚、海羅茨等。

生活特性

黑龍江茴魚是一種冷水魚類,但和其它的冷水魚類有所不同,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們也棲身在山澗的溪流中,不像哲羅魚、細鱗魚、狗魚或者山鯰魚等一些冷水魚類那樣游弋到大江、大河裡去越冬。黑龍江茴魚的遊動範圍比較小,常年不進入江河及湖泊中,只在山澗溪流中棲身。夏天它們多生活在水溫比較低的支流上游,喜歡在水草繁茂,昆蟲眾多,水色澄清,水流湍急的河川中生活。即使到了水瘦山寒的冬季,它們仍舊逗留在山溪中,回到下游找一處溪水比較深的地方越冬。因此,除了那些生活在山裡的人以外,外面人很少見到過它們的真正容顏,很多人都不認識茴魚,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它們的名字,顯得十分神秘。

營養價值

幾乎所有的冷水性魚類,多為肉食性魚類,黑龍江茴魚也不例外。而冷水魚生長較為緩慢,又多生活在無污染溪流中,肉質尤為細嫩,味道鮮美,無土腥味,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茴魚的魚肉更是一種高蛋白、高脂肪魚類,其膽固醇含量幾乎為零,況且它的肉里還含有豐富的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這些微量原素的含量均是其它魚肉的數倍,對人體健康極為有利。

生長繁殖

黑龍江茴魚在一年之中,有兩次洄游:一次發生在春季,為了生殖及索鉺它們逆水朝上游洄游;再一次發生在每年的陰曆八月十五之前,為了躲避冬季的冰凍,而洄游到溪流的下游。茴魚的性成熟年齡為4冬齡,繁殖季節約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初這段時間。此時,性成熟的親魚集群結隊地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在那裡互相追逐,然後產下魚卵,粘附在河底的礫石上面。到了每年的陰曆八月十五以後,茴魚又會積聚在一起順流而下,開始朝溪水較深的下游集結,準備在那裡越過漫長的冬季。
黑龍江茴魚

生活環境

茴魚的活動環境多在溪水的中下層活動,從70公分到2米水深中不等,魚層高低不很穩定。不過,它們每次洄游的距離都十分短,只是從溪流的下游遷徙到上游,或者從上游遷徙到下游。由於茴魚的數量較少,不可能像其它魚類那樣密密麻麻地大規模地遷徙。即使它們在遷徙的途中,也是幾條或十幾條地積聚一起,進行著小規模的洄游。在我國除了黑龍江茴魚以外,還有另外兩個茴魚亞種:一種是產於鴨綠江的鴨綠江茴魚,還有一種是產於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北極茴魚。上述三亞種的外形和習性頗為相似,只是地理分布不同而已。
茴魚是一種冷水底層魚類,喜歡生活在山麓砂底的清澈激流中,一年四節都在捕食,只有產卵期進食性稍差一些。茴魚的食物以水生昆蟲及螺絲等軟體動物等為主,也捕食一些小魚。夏季則喜歡在淺水處捕食水生昆蟲,或者捕食落入水中的陸生昆蟲及飛蛾。每逢到了夏天的傍晚,透過清澈的溪流,常能看見幾條茴魚停留在湍急溪水的中下層,轉動著眼睛緊緊地盯著水面上空翩翩起舞的飛娥。一旦有飛蛾濺落水面上,還沒等到被湍急的水流沖走,立刻會有幾條茴魚同時衝上去,被其中一條茴魚一口叼住,立刻拖到水下。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季,溪流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茴魚仍在冰下不停止攝取食物,以補充營養,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茴魚常年進食,而且十分兇猛,是溪釣的極好對象。

精子測定

用BSS和水兩種激活劑對黑龍江茴魚精子活力進行測定,並在4℃和14℃(室溫)條件下,對精原液和用ASP稀釋的精液分別進行保存試驗。試驗結果顯示,用BSS和水均可激活黑龍江茴魚精子,其精子活率分別可達100%和98%。14℃條件下,用BSS激活黑龍江茴魚精子平均壽命為72.1s,A級(快速)運動時間平均為14.1s;用水激活精子平均壽命為67.2s,A級運動時間平均為12.5s.不同溫度保存的精子壽命和快速運動時間也有顯著差異:精原液4℃保存2h後精子失去A級運動,其激活率在70%以上,保存6h後激活率小於20%;精原液14℃保存1.5h後精子失去A級運動,其激活率大於70%,4h後激活率小於20%。經ASP(pH分別為7.0、7.8、8.0、8.5、9.0)稀釋的精液,在4℃和14℃條件下,BSS和water對精子的激活率均小於20%,且精子均呈現C、D級運動,1.5h後各保存組激活率為0。試驗結果表明,BSS對黑龍江茴魚的精子有良好的激活效果;精原液4℃保存效果好於14℃,在4℃保存條件下2h以內使用,可以得到理想的結果:精液不宜用ASP稀釋保存。

胚胎髮育

黑龍江茴魚的精巢為小葉型,10月齡左右發育到Ⅱ+期,此時精巢呈細帶狀,半透明,精巢中以精原細胞為主;3齡精巢達到Ⅴ++期,性腺呈乳白色,橫斷面為橢圓形或圓形,表面血管增多,主要由精子組成,精小囊破裂,精子充滿小葉腔,擠壓腹部時,白色的精液會流出;黑龍江茴魚卵巢為封閉型,10月齡左右發育到Ⅱ期,性腺不透明,扁帶狀,略帶淡黃色,以II時相的卵母細胞為主,少量卵母細胞開始向III時相過渡;2+齡卵巢發育到Ⅲ期,雌雄易鑑別,卵巢擴大,布滿粗大的血管,淺黃色,卵粒開始沉積卵黃。卵巢中III時相的卵母細胞較多,也有部分II時相卵母細胞。用BSS和水兩種激活劑對黑龍江茴魚精子活力進行測定,並在4℃和14℃(室溫)條件下,對精原液和用ASP稀釋的精液分別進行保存試驗。試驗結果顯示,用BSS和水均可激活黑龍江茴魚精子,其精子活率分別可達100%和98%。14℃條件下,用BSS激活黑龍江茴魚精子平均壽命為72.1s,A級(快速)運動時間平均為14.1s;用水激活精子平均壽命為67.2s,A級運動時間平均為12.5s。不同溫度保存的精子壽命和快速運動時間也有顯著差異:精原液4℃保存2h後精子失去A級運動,其激活率在70%以上,保存6h後激活率小於20%;精原液14℃保存1.5h後精子失去A級運動,其激活率大於70%,4h後激活率小於20%。經ASP(pH分別為7.0、7.8、8.0、8.5、9.0)稀釋的精液,在4℃和14℃條件下,BSS和water對精子的激活率均小於20%,且精子均呈現C、D級運動,1.5h後各保存組激活率為0。試驗結果表明,BSS對黑龍江茴魚的精子有良好的激活效果;精原液4℃保存效果好於14℃,在4℃保存條件下2h以內使用,可以得到理想的結果;精液不宜用ASP稀釋保存。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黑龍江茴魚的人工繁殖。試驗用親魚60組,性比為1︰1.47。使用DOM+LRH-A2、HCG和S-GnRH-A進行人工催產,胸鰭基部一次注射。擠腹法采卵、采精,分別採用乾法和濕法授精,用泉水和井水兩種水源孵化。試驗結果顯示,親魚的成熟良好,催產效果較為理想,催產率為95%;雌魚平均產卵量為1948(884~3504)粒/尾,平均懷卵量為2435(1024~3721)粒/尾;孵化期平均水溫7.5(6.5~10. 2)℃,積溫達到90~95℃·d眼點出現,100~110℃·d眼點明顯;120~130℃·d時開始破膜,190~200℃·d破膜結束;240℃·d開始上浮;260℃·d左右開口。結果表明,濕法授精效果顯著好於乾法授精,濕法平均發眼率為63.89%,平均破膜率為78.26%,平均上浮率為78.14%;泉水孵化效果顯著好於井水孵化,平均發眼率為65.49%、平均破膜率為80.13%、平均上浮率為78.23%。採用波恩試液固定、剝離卵膜的方法對黑龍江茴魚的胚胎髮育及孵化仔魚卵黃囊吸收情況進行觀察,同時對70日齡內的仔、稚魚進行全長、體重測量,以觀察其生長狀況。結果表明,黑龍江茴魚卵是典型的端黃卵,其卵裂方式為盤狀卵裂,受精後原生質集中於動物極,而卵黃則占據了卵的大部分。胚胎髮育可分為23個期,包括受精卵(原生質聚集和胚盤隆起)、2細胞期、4細胞期、8細胞期、16細胞期、32細胞期、64細胞期、多細胞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低囊胚期、囊胚晚期、原腸早期、原腸中期、原腸晚期、神經胚期、胚孔封閉期、眼囊出現期、胸鰭原基期、晶體出現期、眼球色素沉積期、循環期和出膜期;孵化仔魚的卵黃囊體積隨著日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小, 4日齡前吸收相對較快,之後吸收相對較慢,積溫達到384.3℃·d (20日齡)時卵黃囊完全吸收;仔魚的全長、體重在36日齡分別達到1.540±0.131cm和0.01081g,之前增長相對較緩慢,36日齡後增長較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