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第四紀砂金形成條件和找礦方向的研究

《黑龍江省第四紀砂金形成條件和找礦方向的研究》是由黑龍江省地礦局第二地質調查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孫國璋、張寶成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第四紀砂金形成條件和找礦方向的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880167[02638]
  • 第一完成單位:黑龍江省地礦局第二地質調查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880167[02638]
項目名稱
黑龍江省第四紀砂金形成條件和找礦方向的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黑龍江省地礦局第二地質調查所
主要完成人
孫國璋、張寶成
主題詞
黑龍江;第四紀;砂金;形成條件;找礦方向

成果摘要

黑龍江省內元古界分布在幾個較大的隆起地區,其中部分中基性火山含金豐度數歷了多次地質事件作用,使金多次活化、遷移、富集,從而形成多種類型的化帶。區內新構造運動具有差異性、間歇性升降特點。砂金成礦可劃分時代為早更新世-全新世。全區可劃分出六個砂金富集區。分布於所在搬運介質的性質、沉積環境和埋藏保存的地貌部位,把區內砂金礦分為砂金主要富集於河谷第四系剖面的下部和底部;江心島、濱河床淺灘等砂於沉積特表層。砂金礦床80分布在3+4級支流,儲量主要集中在第二、四第五成礦期,礦床均賦存於兩期夷平面首次提出流水成因砂金礦的形成作用與河谷發展相適應,把其成礦過程段。認為河谷沉積物底和下部含金層是河谷龐大空間內含金地質體被長最終產物:區內砂金礦具有多源、多階段、多期、多成因,含金碎屑由線型分布演化,由高位向低位運移、富集的成礦模式。區內共圈定270個測潛在砂金資源量×××噸,F級×××噸、 G級×××噸,認為找礦驗證6個預測單元,見礦率83, 增長儲量××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