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信息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的通知
黑政發〔2021〕17號
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現將《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30日
規劃全文
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發展電子政務、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將數位技術廣泛套用於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最佳化,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數字政府建設是黨和國家順應數字時代發展態勢,著眼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做好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一、建設背景
(一)重大意義。
1.全面推進我省數字政府建設,是貫徹落實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數字龍江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以數字政府建設驅動政府全域改革與集成創新,全面提升數位化技術運用能力與數字素養,增強全省數位化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2.全面推進我省數字政府建設,是轉變政府職能、最佳化營商環境、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引擎。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重塑政務信息化管理架構、業務架構、技術架構,建設共享大平台、慧治大數據、共治大系統,通過構建大數據驅動的政務新機制、新平台、新渠道,全面提升政府履職能力。
3.全面推進我省數字政府建設,是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深化政府數位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建設數字政府引領全領域數位化改革,深刻認識當前我省面臨的人才與資源流失、區域吸引力不強、發展不平衡等方面的挑戰,全面強化以政府數位化發展撬動經濟社會全領域數位化改革的引擎作用,為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絢麗篇章提供重要支撐。
(二)建設現狀。
“十三五”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提高政府效能,開展一系列實踐探索。
1.基礎支撐體系初具規模。建成了省級電子政務雲平台,提供包括計算、存儲、網路、安全、資料庫、套用軟體等6大類134項服務;建設了政務雲監管平台,實現政務雲資源“按需分配、按實結算”;發布《黑龍江省省級政務雲管理暫行辦法》,開展省級政務信息系統“上雲遷移”工作,加快政務信息系統整合。編制《黑龍江省電子政務外網升級改造建設方案》,穩步推進電子政務外網升級。
2.政務數據共享有序推進。統籌開展政務數據共享體系建設,建成省市兩級政務數據共享平台。發布了三批省直部門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共包含48個部門的722項數據目錄。建設了省級政務大數據資源中心,以需求為重點,開展政務數據的歸集,累計匯聚數據3.2億條。
3.政務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建成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完成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網上統一受理平台、統一電子印章系統、統一電子證照系統、政務服務地圖等系統建設。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辦好一件事”改革,圍繞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和減時限,不斷提升企業和民眾獲得感。實現與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海南省的“跨省通辦”。
4.重點業務領域縱深創新。各業務領域網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支撐能力逐步提升,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省級“生態銀行”,智慧農業、智慧旅遊等大數據套用創新能力加快提升,智慧應急、“區塊鏈+法治”國家級試點建設穩步推進,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健康、“網際網路+人社”、數智警務、智慧交通領域創新引領作用凸顯。
5.體制機制逐步理順。成立了“數字龍江”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數字龍江”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推進落實;成立了省政府推進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政務服務“好差評”)建設領導小組,高位推動網上政務服務工作。組建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以下簡稱省營商環境局),負責統籌推進、組織指導、監督檢查全省電子政務、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及全省政務大數據建設等工作,成立省政務大數據中心,為推進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匯聚融合和深度利用提供技術支撐。
(三)存在問題。
總體來看,我省數字政府建設正從粗放式、碎片化階段向集約統籌、共享共用階段過渡,數字政府建設取得一定成績,但與先進地區和省份相比,全省數字政府建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1.全省統籌協同機制亟需最佳化。缺乏統一的規劃布局,重複建設、多頭建設、低水平建設和重建設輕管理等問題仍然突出,一體化管理運行保障體系尚未形成,部門間、市地間信息化發展不均衡情況仍然嚴重,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省數字政府建設的整體發展進度。
2.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有待強化。政務雲服務目錄有待拓展,電子政務外網頻寬與覆蓋面不夠,導致各業務系統整合、遷雲遷網進程不快。雲網資源合理化配置效率與管控能力有待提升,可視化、可監管、可管控、可調度雲網資源一體化管理模式尚未建成。
3.數據共享利用程度尚需升級。政務數據資源底數不清,數據採集、更新責任機制尚不健全,仍存在數據來源不清、質量不高、完整性不足等問題。政務數據共享平台有待升級,數據治理、高速共享、安全脫敏等支撐能力不足。公共數據資源的有序開放和要素化、市場化套用起步艱難。
4.便民惠企服務能力仍需加強。全省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支撐能力有待提升,統一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印章等套用拓展支撐能力不足,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範化、場景化水平不高,線上線下辦事渠道融合不深,企業和民眾對“就近辦、移動辦、一次辦、全程網辦、跨省通辦”獲得感不高。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數位化服務體系仍需進一步健全。
5.業務創新套用水平有待提升。各業務領域數位化、平台化、移動化套用支撐能力還需進一步強化,政府運行、公共服務、智慧監管、生態治理、社會治理等一體化協同化推進步伐還需加快,跨部門、跨區域的套用協同和大系統、大平台建設比較薄弱,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創新套用與智慧型輔助決策不夠。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以數據要素為核心多元驅動政府數位化改革,深化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推進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為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推我省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提供新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入貫徹黨中央關於建設網路強國、數字中國、數字社會的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省委關於健全最佳化政府職能體系,加快推進“數字政府”“透明政府”建設的工作要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推動共同富裕作為奮鬥目標,強化服務渠道整合與業務流程最佳化再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使人民民眾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持整體統籌、協同推進。強化系統觀念,按照“全省一盤棋”的思路,堅持統籌協同、適度超前、集約高效、利舊建新,構建一個數字政府平台體系,促進省級和市(地)、縣(市、區)上下聯動,強化業務部門之間協作配合。
堅持數據驅動、創新引領。建立健全數字政府相關標準規範,加快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關鍵技術套用,建設共享大平台與共治大系統,破除信息孤島,持續開展數據治理,實現數據按需有序共享,提升業務協同效率。
堅持安全可控、開放包容。樹立網路安全底線思維,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密碼保障體系,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平台、網路、套用和數據的安全。推動公共數據資源依法有序開放利用,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協同共治作用。
(三)建設思路。
以“146N”思路引領我省數字政府建設發展,為最佳化營商環境、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數位化基礎。
一個數字政府平台。構建覆蓋全省四級政府的一體化數字政府平台,破除部門、層級業務壁壘,促進技術融合、數據融合與業務融合,實現“一網通辦”“一網通管”“一體協同”與“一屏統覽”。
四大數字基礎支撐底座。以構建一體化雲網基礎設施支撐體系、一體化的政務數據體系、一體化的公共支撐體系、一體化的安全防護體系為基礎全面支撐我省一體化數字政府建設。
六大專題領域。聚焦政府運行、公共服務、智慧監管、生態銀行、社會治理和龍江特色,以數位化技術全面驅動政府服務、監管、治理方式變革。
N個場景化套用。以六大專題領域網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智慧化建設為核心,構建百花齊放的套用服務場景。
(四)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省一體化數字政府,數字基礎支撐能力大幅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力爭全省數字政府建設主要指標達到全國中上游水平。
——政府運行協同效能大幅提升。形成省市縣一體、部門協同的發展格局,提升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管理與服務水平,政府運行效能及大數據輔助決策能力不斷提升。
——移動化服務與辦公模式全面普及。不斷拓展“全省事”“龍政通”套用範圍,將其打造成為企業民眾掌上辦事與政府公務人員掌上辦公的首選渠道。
——基礎底座集約共享能力全面升級。基本消除網路孤島、機房孤島與數據孤島,建成覆蓋全省的“一朵雲”和“一張網”,依託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台實現政數據全量歸集、有效共享,公共數據資源有序開放與開發套用。
——企業民眾服務獲得感顯著提升。依託全省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政務服務標準化、便利化水平和“一網通辦”水平加快提升,全鏈條、全周期精準有效的惠企服務模式逐步形成,便民服務更智慧、更美好、更有溫度。
——政府智慧治理能力加快升級。運用大數據全面推動市場監管、生態治理、社會治理等重點專題領域慧治創新,形成“用數據服務、用數據監管、用數據治理、用數據創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到2035年,建成以數據要素驅動的現代化數字政府,數位化驅動政府深化改革成效凸顯,建成全國營商環境最優、企業和民眾獲得感最強的省份之一。
表1 黑龍江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主要指標
| | | |
| | | |
| | 省直部門非涉密系統遷入到政務雲平台的數量占省級非涉密系統總數的比例 | |
| | 部門確認的數據共享需求滿足情況的數量占部門數據共享需求總量的比例 | |
| | | |
| | | |
| | 及時整改的網路安全事件數量占網路安全事件總數的比例 | |
| | 省直部門政府網站遷入集約化平台占省直政府部門政府網站總數的比例 | |
| | 省級政務部門接入“龍政通”平台的數量占省級政務部門總數的比例 | |
| | 全省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通過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受理的辦件量占辦件量總數的比例 | |
| | 全省“網際網路+監管”系統的監管行為事項占監管事項總數的比例 | |
| | 通過“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行政檢查事項占行政檢查事項的總數比例 | |
| | 全省在“生態銀行”資產登記平台登記的自然資源數量占自然資源統計總數的比例 | |
| | 參與和主導制定數字政府相關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數量 | |
三、構建一個數字政府平台
按照“數字政府即平台”的理念,圍繞建設整體化、一體化數字政府目標,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政府治理創新融合起來,以政府數位化轉型驅動治理方式變革,以政務數據要素增強各領域數位化智慧型化建設效能,全方位推動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最佳化,破除組織、層級、領域建設壁壘,助力實現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構建覆蓋全省四級政府的一體化數字政府平台,包括全省統一的組織保障、兩大移動服務入口、統一基礎設施支撐、統一數據支撐、統一公共支撐、統一安全防護與多元業務套用,實現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
(一)全省統一組織保障。
按照“全省一盤棋”的總體思路,打造適應一體化數字政府建設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全省數字政府建設發展提供保障。
建立統籌協同管理機制。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建立數字政府建設統籌協同聯動機制,明確省營商環境局牽頭統籌全省數字政府建設。省直各部門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專班,統籌行業政務信息化需求、業務創新、數據資源規劃等工作。各市(地)、縣(市、區)建立主要領導負責制,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協同指導、統籌規劃,跨部門、跨層級協調和統一部署。探索建立“首席數據官”制度,原則上要由負責政務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兼任,提高數據治理和數據運營能力。
最佳化管運分離運行機制。省、市(地)、縣(市、區)營商環境局具體負責本級數字政府建設管理工作,牽頭制定本級數字政府建設規劃,發布年度工作要點。省、市(地)政務大數據中心負責數字政府公共基礎設施和支撐平台的安全保障和運行維護。鼓勵優秀骨幹企業發揮運營服務優勢,參與數字政府項目建設運營。
建立健全標準規範體系。完善標準規範工作機制,建立我省數字政府總體標準框架體系。完善政務數據採集匯聚、數據治理、共享開放、數據安全等系列標準檔案。建立涵蓋事項標準、平台管理、大廳建設管理、諮詢投訴、好差評等政務服務標準體系。編制公共基礎支撐、套用開發共性組件、套用系統平台接口、套用系統技術要求等套用支撐標準規範。健全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台、政務雲平台、電子政務外網等基礎設施相關標準規範。編制系統建設開發管理、項目管理、專家管理、運維管理、評估審核等項目管理標準規範。
建立智力決策支撐機制。完善高端智庫,聘請政務信息化行業領域專家,組建省數字政府建設專家委員會,協同各領域專家資源,建立健全專家諮詢和決策論證制度,完善政務信息化項目前瞻性、高水平的決策諮詢和技術支撐機制,保障數字政府建設管理決策與執行的科學性。
(二)兩大移動服務入口。
以民眾、企業、公務人員等用戶需求為核心,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的思路,打造全省統一移動辦事、全省統一移動辦公入口,打造移動集成服務套用矩陣,引領數字政府改革創新。
全省統一移動服務入口。圍繞企業民眾政務服務、便民服務與惠企服務需求,打造“全省事”移動服務品牌,持續推進“一網辦一次辦”“辦好一件事”“跨域通辦”“跨省通辦”,逐步實現企業民眾“一部手機全省事”,突破地域、領域、時空限制,建成“掌上辦事”之省。
全省統一移動辦公入口。圍繞公務人員協同辦公執法等需求,打造“龍政通”移動辦公品牌,持續推進“掌上辦公”“掌上審批”“掌上執法”“掌上決策”等移動辦公服務,逐步實現公務人員“一部手機政事通”,建成“掌上辦公之省”。
(三)集約共享技術架構。
構建我省數字政府技術架構,橫向為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公共支撐層和業務套用層,縱向為組織保障體系和安全防護體系。
基礎設施層。統籌建設雲網基礎支撐能力,打造全省統一的政務“一朵雲”,建設覆蓋全省電子政務外網“一張網”,推進“雲網融合”。
數據資源層。建設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台,推動政務數據的多源匯聚、深度融合、有效共享和有序開放,賦能數字政府建設。
公共支撐層。按照“共建共享共用”的思路,基於共性業務需求,統籌推進各類公共支撐平台建設,提供集約高效的套用支撐能力。
業務套用層。聚焦政府運行、公共服務、智慧監管、生態銀行、社會治理與龍江特色六大領域,推動業務系統整合和行業數據匯聚,助力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組織保障體系。建設數字政府組織保障體系,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運行機制、標準規範與智力決策支撐機制,提升數字政府科學建設運行保障能力。
安全防護體系。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加強安全運營管理等方面構建一體化的安全防護體系,確保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公共支撐平台及業務系統安全運行。
四、夯實四大數字基礎支撐底座
(一)構建全省一體化數字基礎設施體系。
按照“雲網一體”的思路,加快推動雲網最佳化升級,最佳化雲網資源配置,減少重複建設,提升數字基礎設施集約化支撐能力。
1.提升全省政務網路支撐能力。
提升電子政務外網骨幹網支撐能力。按照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相關要求,以構建“雙鏈路、高頻寬、負載均衡、安全可靠”的政務網路通道為核心目標,統籌推進省市縣三級縱向骨幹網升級,實現省市骨幹線路頻寬達到萬兆,市縣骨幹線路頻寬達到千兆。提升電子政務外網多業務承載能力。推動各級城域網升級改造,提升網路覆蓋範圍,實現省、市(地)、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政務部門全覆蓋。增加網路頻寬,實現數據、視頻等多業務流量統一承載,滿足不同單位不同業務個性化的網路服務需求。推進非涉密業務專網與電子政務外網整合對接。分階段推進非涉密業務專網(含國家部委垂直部署業務專網的省以下部分)向電子政務外網遷移整合或融合互聯。除極少數特殊情況外,原則上不再新建專網專線。
加快網路新型基礎設施在電子政務外網中套用。依託5G和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補充增強現有政務網路資源,提升電子政務外網無線服務能力。按照國家電子政務外網體系邊界互聯管理規範,推動物聯網、移動網與電子政務外網的融合互聯。有序推進省電子政務區域網路最佳化升級。按需拓展網路覆蓋範圍,建立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和外網間的信息安全交換機制。強化電子政務網路安全管理與防護。充分利用密碼技術,建立安全可信的網路傳輸通道和防篡改、可追溯的網路信任環境。探索套用量子通信、區塊鏈網路等新技術。
|
電子政務外網升級整合。有序推進政務外網骨幹網和橫向城域網頻寬擴容,加快建設、升級運維管理平台和安全監測平台,推進非涉密專網與政務外網的融合,提升政務外網的整體服務能力。 |
2.打造全省電子政務“一朵雲”。
構建省市兩級政務雲架構。建立完善政務雲資源接入和一體化調度機制。在現有省市兩級政務雲資源基礎上,按照“邏輯集中、物理分散、資源共享、安全可靠”的原則,搭建省市一體化政務雲平台,提供“按需分配、按實結算”的基礎軟硬體服務,進一步提升資源利用率。持續增強省級政務雲服務能力,推進計算、存儲等服務資源擴容,增加安全密碼防護服務。引入多雲監管架構,推動全省政務雲資源統一管理、靈活管控。持續推動政務信息系統上雲遷移,推進部門實施“內部信息系統整合”,消除以處室和科室名義存在的獨立政務信息系統,引導“一部門一系統”建設。各地各部門應充分利用政務雲,除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有關檔案明確規定的,不再新建獨立的機房或數據中心。統籌政務雲災備服務。建立省級容災備份中心,加快推動核心數據、核心業務的備份部署,引導各市(地)使用省級容災備份中心,提升基礎設施利用效能,保障政務套用安全穩定運行。
|
一體化政務雲監管平台建設。依託省市兩級政務雲架構,建設一體化政務雲監管平台,對政務雲服務質量和資源使用率進行統一監管。 |
(二)構建全省一體化政務數據體系。
為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多元配置作用,以全省一體化政務數據體系建設為核心,提升政務大數據匯聚、管理、治理、共享、開放等數據服務和按需調用的基礎支撐能力,滿足各領域數字政府建設創新需求。
1.建立全生命周期政務數據資源管理模式。
開展政務數據資源普查。面向全省各級政務部門開展政務數據資源普查,摸清全省現有政務信息系統和政務數據資源底數,形成全省統一的系統清單和數據清單,實現對政務數據資源產生、採集、存儲、共享、使用、反饋等環節的全流程管理。完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組織各地各部門梳理形成銜接一致、完整有效的政務數據資源目錄,清晰界定各地各部門數據採集、治理、共享責任。建立供需對接清單。以滿足業務需求為目標,編制全省政務數據供需對接清單,實現數據供需有效對接和共享套用。加強政務數據質量管理。明確政務數據採集、匯聚、存儲、共享等各環節數據質量和職責要求,建立健全政務數據質量管理體系,實現一數一源、一源多用,一次採集、多方套用,保障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時效性和可用性。構築政務數據安全防線。明確政務數據分級分類、數據審批流程、數據傳輸、數據套用等重點環節的安全要求,釐清相關主體安全保障責任與義務。
|
政務數據資源普查管理平台建設。開展全省政務數據資源普查,形成全省統一的政務數據清單,實現政務數據資源產生、採集、存儲、共享、使用、反饋等環節的全流程管理。 政務數據供需對接系統建設。以套用場景為基礎,按照“需求嚮導”原則,實現政務數據資源供需動態化梳理與智慧型化管理。 |
2.持續推進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台建設。
強化支撐能力建設。完善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台支撐能力,加強數據共享、數據治理、數據管理、數據分析等公共支撐能力建設,為各地各部門提供數據共享通道以及產品化、標準化的統一能力支撐。加強基礎資料庫建設。按照“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則,進一步整合最佳化相關數據資源,完善自然人、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電子證照、信用等基礎資料庫,建立數據更新聯動運維機制,強化數據質量管理和融合套用,不斷提升基礎資料庫建設套用水平。最佳化完善專題庫、主題庫建設。以多領域數據融合為手段,按照“依職能應采盡采”原則,依託省直部門現有業務系統及相關資料庫,進一步建設完善各業務專題庫、主題庫建設,逐步解決部門內部數據資源碎片化問題。推動政務數據按需歸集。按照“按需歸集、應歸盡歸”的原則,推動黨委、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等機構數據和醫療、教育、環保、城鄉建設、水電氣等行業數據歸集與共享。依託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台,實現政務數據資源按地域授權管理。探索政府統一購買社會數據的模式。由各級政務數據管理部門按需統一採購具有高頻共性需求的社會數據,各部門統一使用,促進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融合治理、融合套用。
|
加強基礎資料庫建設。加快完善人口基礎資料庫、法人基礎資料庫、電子證照資料庫、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資料庫、信用基礎資料庫建設,匯聚省級各業務部門相關數據項,建立與國家相關數據模型比對機制,確保數據的完整、準確、鮮活。 視頻資源共享管理平台建設。推動公安、交通運輸、生態環境、水利、農業農村等部門視頻監控點位信息資源整合,實現省、市(地)、縣(市、區)監控視頻圖像資源共享共用。 |
3.持續推進政務數據資源有效共享。
建立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強化全省政務數據共享統籌協調力度和服務管理水平,推進數據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有序共享。完善省市政務數據共享通道。依託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平台,完善省市兩級政務數據共享平台,並提升其作為數據共享通道的支撐保障能力。除特殊情況外,各部門都應使用省市政務數據共享平台進行數據共享。聯通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和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實現與國家部委、其他省市之間的數據供需對接。強化政務數據實時線上對接共享。依託區塊鏈技術,按需建設與省級部門、市(地)數據高速共享通道,實現數據分鐘級共享,加強全鏈路數據質量監控,建成高保障、高可用的數據供應鏈體系。建立政務數據屬地回流落地機制。積極推進國家數據和省級數據綜合授權和屬地返還,賦能基層治理,有序推進政務數據向各市(地)、縣(市、區)進行屬地返還。逐步擴大政務數據共享範圍。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協調推進公共服務機構、相關企業及第三方平台數據等社會數據共享。開展政務數據共享績效評價。制定政務數據共享評價辦法,積極運用第三方評估、專業機構評定、民眾滿意度評估等方式開展評估評價,確保政務數據有序共享。
|
完善省級政務數據共享平台。打通數據共享通道,建成向上聯通國家,向下對接市(地),橫向連線省直部門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通道,推動政務數據按需申請共享。 |
4.有效發揮數據要素價值。
推動公共數據資源有序開放。梳理全省各級政務部門數據開放目錄,明確開放範圍和開放領域,構建公共數據分級分類開放動態更新機制。建設全省統一公共數據開放平台,通過開放數據集、提供數據接口、數據沙箱等多種方式,優先推動對於民生服務、社會治理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的政務數據向社會開放。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探索建立公共數據定向開放、授權開放管理制度,健全公共數據融合和對接的標準規範,支持政企雙方數據聯合校驗和模型對接,鼓勵第三方深化對公共數據的挖掘利用,安全有序推進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的融合創新,有效滿足政府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和市場化增值服務需求。
|
建設全省公共數據開放平台。圍繞推動公共運輸、路政管理、衛生醫療、養老、供電等重點領域,建成全省公共數據開放平台,通過開放數據集、提供數據接口、數據沙箱等多種方式,優先推動對於民生服務、社會治理和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價值的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
(三)構建全省一體化公共支撐體系。
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部署、統一運營的思路,加快建立完善全省公共支撐體系,提供統一服務與套用支撐平台,滿足各地各部門共性業務創新套用需求。
1.深化服務支撐能力建設。
建設全省統一身份認證中心。以省政務服務網統一身份認證平台為基礎,構建全省統一身份認證中心,為各級政務部門提供統一身份認證服務。完善全省統一身份認證賬戶庫,利用數字證書、生物特徵識別等技術手段,提升自然人、法人、公職人員身份安全認證能力。各級政務信息系統按照統一標準規範接入省統一身份認證中心,實現自然人、法人、公務人員的統一註冊、統一登錄和實名認證。推進身份認證的無感化套用,豐富刷臉、掃碼等套用場景,提高民眾生產生活、辦事出行等便捷體驗。
建設統一電子印章系統。按照國家電子印章和電子簽名標準規範,依託全省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全省統一電子印章系統,為各級政務部門提供制章、用章、驗章等服務。加強電子印章一體化套用,各級政務部門按統一標準規範對接電子印章系統,為電子印章在電子證照、電子文書、電子公文等業務中的套用提供支撐。積極探索電子簽名創新套用,推廣電子簽名在高頻政務服務場景的套用,有效減少企業民眾跑動次數,切實為基層減負。
建設電子證照管理套用平台。基於區塊鏈技術,建設電子證照管理套用平台,提供電子證照制證、用證服務。最佳化電子證照制發證體系,將制發證作為業務辦理的必要環節,實現事項辦理系統與電子證照庫無縫融合。加強電子證照信息互認共享,推動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領域的全面套用,支持線上用證、線下用證、授權他人用證等多種用證形式,實現電子證照全套用政務服務事項、全關聯辦事材料清單、全接入各級政府辦事視窗。
建設統一公共收繳平台。基於省財政廳統一收繳平台構建全省政務服務統一公共收繳平台,聚合各類支付渠道,為全省政務服務平台所涉及的所有服務事項提供繳費支撐服務,打通各地各部門業務辦理平台,為企業民眾提供線上繳費、繳費結果查詢、退付辦理、電子票據查驗、電子票據下載等服務,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進一步規範網上繳費流程,達到政務服務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及全省政務服務繳費信息實時共享,最大程度提高公眾體驗感和民眾滿意度。
2.最佳化套用支撐能力建設。
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設。依託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持續拓展自然人、企業、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各類信用主體信用信息歸集。持續開發公共信用產品,重點推進信用報告、信用評價、信用檔案等通用型信用產品開發與套用。
統一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持續推動全省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整合各部門數據資源、套用支撐工具和套用場景,構建全省統一的地理信息服務體系。基於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一張圖,推動基礎地理信息與專題圖層信息的集成和疊加,豐富地圖產品套用,為業務套用、應急指揮、重大決策等提供統一、權威的地理空間信息。結合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和航空航天遙感套用服務,為重點領域提供實時的定位、遙感等地理信息數據服務。
建設“數視龍江”可視化平台。依託省一體化監管中心,建設全省統一的“數視龍江”可視化平台。匯聚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和公共支撐平台的實時運行數據,挖掘分析重要運行指標,實現重點設施、平台運行情況的“一屏統管”。聚焦各地各部門數字政府建設熱點專題和創新套用,實現我省數位化建設成果“一屏統覽”。面向企業民眾開展數字政府科普宣傳,打造“數字龍江”特色品牌。逐步建成我省一體化的數字政府監管中心、指揮中心、展示中心。
構建新型業務中台。以運用新技術推動政府服務創新為目標,持續構建全省數字政府新型業務中台。建立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AI計算模型,提供人臉識別、文字識別、圖像識別、視頻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人工智慧基礎能力。積極部署區塊鏈服務網路節點,構建場景化區塊鏈套用體系,持續推動數字身份認證鏈、可信電子證照鏈、存證公正鏈、數據共享交換鏈等數字政府公共支撐鏈的建設。
|
最佳化升級支撐平台功能。推進統一身份認證中心、電子印章系統、電子證照平台、公共收繳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等已有平台系統升級改造。 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一張圖最佳化升級。充分利用多維度、時空關聯等技術,加快推動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一張圖最佳化升級,豐富地圖產品套用,持續推動全省地理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充分發揮時空地理信息支撐決策作用。 建設“數視龍江”可視化平台。依託省一體化監管中心,建設全省統一的“數視龍江”可視化平台,匯聚數字政府熱點專題和創新套用,實現“一屏統管”與“一屏統覽”。面向企業民眾開展數字政府科普宣傳,打造“數字龍江”特色品牌。 |
(四)構建全省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
遵循國家網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重要領域數據資源、重要網路和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提升全省數字政府安全防護能力。
1.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強化基礎設施安全防範能力。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保護要求,構建符合網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要求的安全防護體系,增強各級政務部門到政務雲平台以及政務雲平台的不同系統之間的安全防護能力,確保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和公共支撐平台符合等級保護要求。完善密碼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信任服務體系,為資源安全利用和行為可信提供支撐。強化安全防護技術支撐能力。加強數字政府密碼套用服務能力,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密碼保障系統,推進政務信息化系統密碼改造工作,並定期進行評估。完善套用安全體系,提高身份鑑別、訪問控制、安全審計、運維服務、數據保護等安全防護能力,保障套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構建國產化套用生態。規劃建設國產化政務雲,為各級政務部門套用系統開發部署提供高可靠、國產化的政務雲服務。探索開展國產軟體套用示範,優選國產化的政務信息化解決方案和產品,推進政務信息系統適配開發、改造與遷移。
2.加強安全運營管理。
推進一體化安全運營。強化網路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安全服務,推進安全檢測、態勢感知能力建設,加強網路安全信息的匯聚和研判,提高省市整體網路安全運行監測預警、態勢感知及應急處置能力。建立應急回響機制。制定網路安全應急預案,明確應急處置程式,定期開展網路安全應急演練,利用攻防實戰演練檢驗各地各部門網路安全防護能力,促進各地各部門不斷完善網路安全防禦體系。強化個人數據隱私保護,制定落實數據安全制度規範,加強數據安全業務培訓、技術防範和應急演練。
|
建設統一安全運營支撐平台。以數字基礎設施、公共支撐平台為重點,建設集安全大數據、攻防演練、態勢感知於一體的安全運營支撐平台,提升內外部風險感知能力、攻擊檢測分析能力、違規行為發現能力、應急事件回響能力和態勢感知預警能力。 推進密碼資源套用。建設安全領先、整體合規的密碼基礎設施和密碼服務體系,完善商用密碼套用安全性評估體系,推進已建網路和信息系統密碼套用改造,加強國產瀏覽器、國產閱讀器等軟體在社會公眾中的推廣套用,實現密碼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及以上政務信息系統、關鍵基礎設施等重要網路和系統中全面套用。 |
五、深化六大專題領域數位化建設發展
(一)構建智慧型高效的政府運行體系。
圍繞政府入口網站集約化、協同辦公、黨政機關管理等業務套用,全面推進政府運行方式、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的數位化、智慧型化建設,提升政府運行效率。
1.推進政府入口網站集約化。
加快推進全省一體化政府網站集約化技術平台建設。按照國家關於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的相關要求,以省政府入口網站現有技術平台為基礎,採用“全省統籌部署平台、分級建設網站套用”的省、市(地)“統分結合”的建設模式,推進全省一體化政府網站集約化技術平台建設。深化信息發布、政務公開、政策解讀、辦事服務、互動交流等功能,為全省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提供支撐。全面推動省直部門政府網站向省級集約化平台遷移。以統一技術平台指導市(地)完成市級集約化平台的建設,並完成市(地)各部門以及縣(市、區)向市級集約化平台的遷移。加快政府網站與各級政務服務平台深度融合。統一提供身份認證、事項管理、協同服務、諮詢投訴等功能。加快推動全省政府網站問答知識庫建設,與12345便民服務熱線實現數據共享、問答統一。推進全省政府網站向移動終端、自助終端、政務新媒體等多渠道延伸。
|
建設全省政府網站與新媒體集約化平台。統一建設全省集約化管理平台,提供政府網站建設、套用系統開發、線上套用開發和外延政務系統對接的功能;統籌建設全省統一信息資源庫和內容發布系統、統一政府信息公開平台、省級政策檔案庫、省級平台政府網站問答知識庫和省級平台政府網站統一智慧型搜尋,為各市(地)級集約化平台提供技術標準指導,建設統一智慧型搜尋、統一智慧型問答,實現一網通查、一網通答。深化推動各級政務部門網站、政務服務門戶、政務類移動客戶端IPv6升級改造,加強對政府網站指導檢查,確保IPv6支持要求落實到位。完成省直部門政府網站遷移工作。 |
2.推動全省政務辦公協同化。
建設“龍政通”移動辦公平台。建設全省統一的“龍政通”協同辦公平台,打造移動政務門戶,實現政府內部運行和管理的數位化、移動化、整體化。強化“龍政通”基礎服務,圍繞日常辦公需求,提供OCR文字識別、語音識別、文字轉譯、線上文檔、手寫簽批等通用服務,提升靈活定製和組件庫能力,推動移動辦公常態化、便利化,提高“指尖”辦文、辦會、辦事水平。推動政府部門內部非涉密公文電子化流轉,逐步減少紙質公文,形成線上閉環,助力跨地區、跨層級、跨部門業務協同。拓展移動辦公領域。推動“掌上審批”與“全省事”對接聯動,實現政務服務與協同辦公的深度融合,做到審批事項快速處理、審批結果指尖送達。推廣“掌上執法”,為監管執法人員提供監管現場全景信息,支持移動取證和移動執法。
推動政府內部“一件事”。依託政務協同辦公平台,快速搭建適應於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流轉與審批功能模組,能夠快速組織相關政務部門與責任人,建立溝通群組、配置審批流程、組織視頻會議,滿足各地各部門階段性或連續性的內部業務協同需求,並實現全過程留痕,信息可量化、可追溯。聚焦人事、資產、政府投資項目、部門間業務聯動等領域,推出一批機關內部“一件事”,提升政府運行協同效率。建設輔助決策平台。圍繞營商環境最佳化、巨觀經濟調節、應急指揮決策、社情民意獲取等重點熱點領域和疫情防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依託政務協同辦公平台,匯聚各行業、各部門的業務資源和數據資源,建立豐富、及時、準確的業務模型和數據模型,通過駕駛艙、儀錶板、熱力圖等多種呈現形式輔助領導決策。深化“龍政通”套用創新。提供業務流程定製化和填表報數“一張表”服務能力,支撐機關內部“一件事”聯辦。與“數視龍江”可視化平台、決策輔助平台深度融合,實現“隨時看數、隨行指揮”,支撐各級政府科學決策。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專版,鼓勵各部門基於個性化需求開發套用場景。
|
建設“龍政通”協同辦公平台。加快推動協同辦公、視頻會議、即時通信、信息報送、值班調度等功能套用,推動電子簽章、電子檔案在政務協同辦公中的套用,逐步將所有行政機關網上辦公、行政審批、行政執法等系統向“龍政通”平台歸集,實現公文流轉、信息報送、審核審批、督查考核、機關事務、聯合監管、移動執法、綜合治理等公務線上化、移動化。 建設輔助決策平台。加快推動全省政務數據匯聚,依託全省政務協同辦公平台,完成平台搭建工作,實現重點事項的政務數據匯聚與可視化展現。建立豐富、及時、準確的數據模型分析套用,真正實現用數據決策。 |
3.推進黨政機關管理數位化。
深化數字財政建設。強化財政業務一體化集中管理,整合全省財政業務系統,推進全省財政核心業務上下貫通、橫向協同和縱向集中,構建業務規範化、套用一體化、數據集中化的數字財政體系。機關事務數位化。推進全省機關事務系統整合,加快各級政府部門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公共機構節能等數位化進程,為節約型政府建設提供支撐。檔案數位化。建設全省各級數字檔案館(室),加快推進檔案數位化轉型和智慧型升級,建設檔案管理服務平台,促進各類電子檔案“應歸盡歸”,電子檔案“應收盡收、應享盡享”。
以政府數位化發展為核心,賦能其他黨政機關的數位化建設升級。智慧人大。加強人大立法、監督公眾參與度,拓寬人大代表、人民民眾等知情知政渠道,打造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意見建議的數位化平台,不斷提升我省數字法治發展水平。智慧政協。圍繞政協委員履職服務、委員與社會公眾互動等需求,打造集建言資政、社會互動、新聞發布和工作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數字政協”平台。智慧法院。圍繞人民民眾日益多元化的司法訴訟需求,堅持服務國家治理、服務人民民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和服務廉潔司法,打造全方位智慧型化、全系統一體化、全業務協同化、全時空泛在化、全體系自主化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為司法人員、訴訟參與人、社會公眾和其他部門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智慧法院服務。智慧檢察院。緊密圍繞服務檢察辦案,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全業務智慧辦案、全要素智慧管理、全方位智慧服務、全領域智慧支撐的智慧檢務體系,為新時代檢察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引領助推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
深化數字財政建設。建設全省財政一體化系統,以項目庫和基礎信息庫為支撐,實現橫向整合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賬務處理、績效管理等業務環節,縱向貫通國家、市(地)、縣(市、區)各級財政預算管理,形成順向逐級控制和逆向實時反饋的完整閉環管理。 建設檔案管理服務平台。按照“存量數位化、增量電子化”的原則,建設檔案數字資源庫。建設統一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實現電子檔案從形成到歸檔全周期全流程管理。依託全省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打造全省檔案共享服務端,實現“網上查檔,掌上查檔”。建立檔案數據安全防護體系,確保電子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
(二)強化便民惠企的公共服務體系。
以數位化技術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深化“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立全周期一站式助企惠企服務,推動數位化服務普惠套用,促進公共服務創新,最大程度實現便民惠企,助力我省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
1.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按照國家有關要求,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逐步實現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和同標準辦理。聚焦教育、醫療、醫保、住房、社保、民政等與民眾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領域,推進更多公共服務事項標準化。最佳化完善政務服務事項管理系統,有效支撐政務服務事項場景化、精細化、智慧型化管理。深化“辦好一件事”服務。持續梳理“辦好一件事”事項清單,不斷推出“辦好一件事”主題式服務,擴大“辦好一件事”廣度和深度。聚焦民眾和企業辦事便利度和滿意度,推動再造業務審批流程,提升關聯事項辦理水平,實現智慧型、高效、便捷的“辦好一件事”服務。持續推動“跨省通辦”。推動省直各部門梳理通辦事項清單,統一事項名稱、辦理材料和業務流程,推動各市(地)最佳化線上線下服務能力,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縮小區域、城鄉、社會群體間的數字鴻溝。在全國高頻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事項清單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不斷拓展“跨省通辦”事項廣度和深度。強化政務服務電子監察。完善全省政務服務電子監察系統,逐步接入各部門、各市(地)政務服務平台(系統)及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實現全省線上線下政務服務事項全範圍、全流程精細化管理。
持續拓展“全省事”套用。聚焦高頻熱點的政務服務與便民服務,加快各地各部門政務服務移動端套用整合,拓展事項接入範圍,實現更多事項“掌上辦”。建設“辦好一件事”“跨省通辦”“容缺辦理”“惠企政策一次辦”等移動服務專區,持續拓展掌上服務能力,將“全省事”打造成為企業民眾首選辦事渠道。提升移動服務場景化、智慧型化水平。堅持用戶思維,圍繞醫療、教育、社保、就業等重點領域,顆粒化梳理服務場景,精細化編制辦事指南,通過申請條件預判、智慧型填表等方式,提供極簡易用的辦事體驗。重點關注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發揮AI賦能作用,最佳化智慧型搜尋、智慧型問答、智慧型推薦、智慧型審批等功能,不斷縮小數字鴻溝。鼓勵開展特色套用創新。推廣身份證、社保卡、駕駛證、營業執照等電子證照在政務服務、監管執法、社會化領域套用,將“全省事”打造成為企業民眾身邊的“電子卡包”。倡導各地各部門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秒辦”“免證辦”“無感申辦”等創新服務,增強用戶粘性和服務獲得感。推廣“全省事”套用。提供政務APP、微信客戶端、支付寶等多渠道、多場景服務,方便企業民眾使用。探索通過第三方策劃運營的模式,推廣“全省事”套用,拉動新用戶量的增長。
建設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建設集諮詢、投訴、求助、建議、舉報等功能為一體的全省12345熱線服務運行平台,實現統一受理、按責轉辦、限時辦結、統一督辦、評價反饋、績效管理、分析研判的業務閉環。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整合歸併,實現“一個號碼”服務。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運營能力,拓展智慧型知識庫、智慧型客服等功能套用,提供全天候、智慧型化的精準服務。最佳化政務服務大廳辦事體驗。全面推行“一窗通辦”,打造“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視窗出件”的服務模式。圍繞特殊群體的高頻需求,加快數位化改造,為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便捷服務。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建設覆蓋全省政務服務大廳“7×24小時政務服務站”,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的線下辦理渠道向基層延伸,充分結合銀行服務網點優勢,推動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入駐銀行智慧型服務終端,使基層民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
|
深化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依託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全面推進與國垂、省垂業務信息系統對接,建設統一申辦受理系統,推動線上線下多渠道綜合受理服務。逐步建立“一碼通行” “一碼通辦” “一碼通用”套用體系。建設個人與法人用戶專屬空間,推進“一人一企一檔”建設,為企業和民眾打造個性化專屬數據空間。加快推動與12345熱線、“網際網路+監管” “好差評”等系統平台對接,持續推廣電子證照、電子簽章等拓展套用。 “全省事”APP最佳化升級。深化“防疫健康碼”套用,推出一系列掌上辦好一件事場景。持續升級“全省事”功能套用,不斷最佳化移動端訊息推送、流程最佳化、便捷登錄、文字識別等功能;建設智慧型客服,升級政務服務全程網辦、線上支付、快遞寄送等服務。 建設全省統一12345熱線服務運行平台。實現各級12345熱線與全省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好差評”系統及部門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向同級有關部門實時推送受理信息、工單記錄、回訪評價等所需的全量數據。 |
2.推動精準有效的惠企服務。
持續提升投資建設便利度。最佳化省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審批流程,加快與相關審批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線上審批,最佳化工程建設項目“一網通辦”主題集成服務,實現信息一次填報、材料一次上傳、相關評審意見和審批結果即時推送。
提升企業開辦和註銷便利度。深化企業開辦“全程網辦、一網通辦”,實現企業開辦線上“一表填報”、一次實名驗證,線下“一個視窗”服務。探索推進“一業一證”“一企一證”。
提升智慧稅務建設水平。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著力推進內外部涉稅數據匯聚聯通、線上線下有機貫通,驅動稅務執法、服務、監管制度創新和業務變革,進一步最佳化組織體系和資源配置,實現法人稅費信息“一戶式”、自然人稅費信息“一人式”智慧型歸集,實現稅務機關信息“一局式”、稅務人員信息“一員式”智慧型歸集。深入推進對納稅人繳費人行為的自動分析管理、對稅務人員履責的全過程自控考核考評、對稅務決策信息和任務的自主分類推送,實現稅務執法、服務、監管與大數據智慧型化套用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全面升級。
提升通關便利化。拓展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功能,推動通關信息電子化流轉,簡化通關作業流程,加快推進涵蓋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口岸通關大數據平台的黑龍江單一視窗特色功能建設。推進海關、稅務等部門數據互通,實現貿易監管“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最佳化惠企政策兌現服務。加快推進實施惠企政策的部門數據共享,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單和服務指南,對企業申報政策實現一次申報、全程網辦,實現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快速兌現”。推廣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予申報、直接享受政策。
深化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圍繞智慧財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建設全省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商標、專利、地理標誌、積體電路布圖設計等業務網上辦理,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服務機構等不同對象開展多層次服務。最佳化智慧財產權數據管理和服務體系,推動數據互聯共享,強化數據管理和使用成效。依託全省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平台,最佳化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服務,實現維權服務全省“一張網”。
|
推動智慧稅務建設。驅動稅務執法、服務、監管制度創新和業務變革,進一步最佳化組織體系和資源配置,深入推進對納稅人繳費人行為的自動分析管理、對稅務人員履責的全過程自控考核考評、對稅務決策信息和任務的自主分類推送,實現稅務執法、服務、監管與大數據智慧型化套用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全面升級。 |
3.推行智慧普惠的便民服務。
加快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養老”建設。統籌升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設,深化電子病歷、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處方、疫情防控等健康大數據建設,實現區域醫療服務、養老醫療、醫療保障等信息的共建共享和業務協同。發展網際網路醫院,推廣遠程醫療,完善醫療健康便民服務,推動電子健康卡與社會保障卡(含電子社保卡)互聯互通,拓展實現網上預約掛號、預防接種、助殘服務、健康養老等線上服務。以養老服務大數據為依託,建設醫養健康智慧服務平台,實現多方式受理、統一評估、一證通辦、線上支付及嚴格監管,為老人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康養結合、醫養結合等服務。
加快推動“網際網路+教育”一體化建設。持續推動數字校園建設套用,深化教育資源整合套用,實現教育部門與學校數據互通、系統互聯、信息整合、業務聚合、服務融合。以“網際網路+教育”大平台建設為重點,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支持系統,逐步實現資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銜接與開放。在“三通兩平台”基礎上,統籌規劃建設教育行政能力業務系統,提升全省教育一體化、智慧型化管理能力。
加快推動“網際網路+人社”一體化建設。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建設省級集中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一體化業務服務平台,加強內部業務系統整合與數據歸集共享,實現全服務上網、全數據共享、全業務用卡。依託社會保障卡的身份認證、繳費支付、就醫結算等主要功能,在人社領域實現身份憑證用卡、人社繳費憑卡、補貼待遇進卡、工傷結算持卡。持續深化社會保障卡套用,推進就醫購藥、惠民惠農補貼發放等線上線下“一卡通”套用。
加快推動“網際網路+醫保”一體化建設。以全省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台為基礎,發揮信息技術在醫療保障要素配置和治理中的作用,積極主動運用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思維改進醫療保障服務,擴展醫保電子憑證功能,推進醫療保障公共服務、經辦管理、智慧型監控、巨觀決策等系統建設和實施套用,高質量建設智慧醫保、數字醫保。明確納入醫保支付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範圍、條件、收費、結算標準、支付方式、總額指標管理,加強對“網際網路+”醫療行為監管,形成比較完善的“網際網路+”醫保政策體系、服務體系和評價體系。健全“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實行價格政策分類管理,調整“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要保持線上線下同類服務合理比價原則,針對服務特點細化價格政策。
加快推動“網際網路+民政”一體化建設。按照“深度融合、上下聯動、縱橫協同”的思路,建設一體化民政政務服務大系統,加強內部業務系統整合與數據歸集共享,實現兒童福利、精準救助、婚姻管理、殯葬管理、社會組織法人登記、區劃地名、社區治理、社工服務、慈善捐贈等一體化管理與服務。
加快推動“網際網路+退役軍人服務”建設。推進退役軍人工作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構建“統一、智慧、融合、便捷、可靠”的退役軍人事務信息化體系,促進服務管理創新和工作效能提升。推行“網際網路+退役軍人服務”,建設全省一體化退役軍人服務網路平台,部署省級智慧化服務和“古田軍號”APP套用,提供智慧型化、精準化、專享化創新服務套用,實現身份核實、待遇保障、就業扶持、社會優待、信訪投訴等服務“一網通辦”。逐步建設全省退役軍人綜合管理平台,實現退役軍人業務跨部門、跨層級協同合作。
加快推動智慧法律服務建設。進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路三大平台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三台”融合發展。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與科技創新手段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智慧法律服務”,儘快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網路。
|
深化“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養老”建設。建設升級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強化人口、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管理等數據採集,實現全民健康信息共享套用,促進醫療服務與健康管理數據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管理部門之間的聯通共享和業務協同。建設醫養健康智慧服務平台,實現多方式受理、統一評估、一證通辦、線上支付及嚴格監管,為老人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康養結合、醫養結合等服務。 深化“網際網路+教育”一體化建設。建設“網際網路+教育”大平台,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支持系統,建立統一的教育公共信息服務門戶,健全數據治理的制度機制,建成各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庫,為全體學習者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服務。統籌規劃建設教育行政能力業務系統,提升全省教育一體化、智慧型化管理能力。 深化“網際網路+人社”一體化建設。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一體化業務服務平台,加強內部業務系統整合與數據歸集共享,推動與國家、各市(地)對接與套用,實現全服務上網、全數據共享、全業務用卡。依託社會保障卡的身份認證、繳費支付、就醫結算等主要功能,在人社領域實現身份憑證用卡、人社繳費憑卡、補貼待遇進卡、工傷結算持卡。 深化“網際網路+醫保”一體化建設。結合全省醫療保障信息平台建設規劃,建設全省醫療保障信息平台綜合監管子系統,對醫保基金運行、醫療服務行為進行全面監管,完善醫療保障費用監控預警機制,監督和引導定點醫藥機構規範醫藥服務行為;建設全省醫療保障信息平台藥品和醫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統,為醫保部門藥品和醫用耗材招標採購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強化全省統一的醫保藥品和醫用耗材的招采管理與監控。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讓數據多跑腿,讓民眾少跑路”,打造“掌上醫保辦事中心” “指尖上的醫保服務中心”。 深化“網際網路+民政”一體化建設。建設一體化民政政務服務大系統,結合“金民工程”、國家社會組織法人基礎信息庫等國家級重點信息化建設項目,全面集成兒童福利、精準救助、婚姻管理、殯葬管理、社會組織法人登記、區劃地名、社區治理、社工服務、慈善捐贈、統計分析、大數據分析、協同共享、基礎資料庫、運維管理等套用模組,形成深度融合、上下聯動、縱橫協同的民政政務服務大系統。 深化“網際網路+退役軍人服務”建設。構建全業務多渠道移動政務服務平台,實現退役軍人政務事項“一網通辦”。探索優撫醫療、軍休康養等服務資源數位化平台建設,滿足退役軍人多層次個性需求。建立省退役軍人事務綜合管理平台,有效利用各類政務信息資源,加大系統整合力度,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實現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全省協同。 |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智慧監管體系。
提高監管執法規範性和透明度,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信用監管、跨部門協同監管等有效做法,減少人為干預,壓縮自由裁量空間,使監管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1.提升“網際網路+監管”能力。
提升監管規範化、標準化水平。按照國家“網際網路+監管”平台建設要求,全面梳理各級政府和部門職責範圍內的監管事項,統一納入“網際網路+監管”系統管理並動態更新。加強監管信息歸集共享和關聯整合。建立“網際網路+監管”系統與“雙隨機、一公開”系統及行政執法系統數據匯聚機制,聯通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12345熱線服務運行平台等重要監管平台,建設完善監管事項、監管對象、監管行為、執法人員、信用信息、投訴舉報等監管資料庫,實現監管事項“應接盡接”,監管數據“應匯盡匯”。積極推進審批系統與監管系統互連互通,實現審批、監管全流程數位化和無縫銜接。
|
深化“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建設。按照國家整體部署,持續深化“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建設,持續梳理最佳化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建設完善監管事項、監管對象、監管行為、執法人員、信用信息、投訴舉報等監管資料庫。實現與國家平台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建立健全“網際網路+監管”系統與“雙隨機、一公開”系統、信用信息系統及行政執法系統數據匯聚機制,各地方各部門的監管業務、政務服務、投訴舉報、網際網路及第三方數據等數據資源歸集。 |
2.提升市場數位化監管能力。
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最佳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系統,建立健全跨部門隨機抽查事項清單,以及覆蓋省市縣三級、與隨機抽查相對應的檢查對象名錄庫和執法人員庫,推動在市場監管領域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常態化、全覆蓋。深化食品安全監管。健全食品安全電子監管體系,推進重點食品電子追溯系統建設。升級改造食品生產許可監管追溯管理系統,強化快速檢測、監督風險預警功能套用,實現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監管相對人檔案服務、日常監管服務、稽查執法服務和企業誠信服務。推進智慧藥品監管。最佳化升級智慧藥品監管系統,加快推動藥品監管業務資料庫建設,建立覆蓋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全生命周期的品種檔案,逐步實現“一品一檔”“一企一檔”。探索“區塊鏈+市場監管”。積極構建市場主體協同監管“數據鏈”,實現市場監管、發改、稅務、商務等業務市場監管與服務信息共享、資源共通、監管互動、協同聯動。
|
最佳化升級智慧藥品監管系統。加快推動藥品監管業務資料庫建設,建立覆蓋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全生命周期的品種檔案,逐步實現“一品一檔” “一企一檔”。全面實施疫苗電子追溯制度。 |
3.推進行政執法監督數位化。
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平台建設。深化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管理、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建設全省統一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平台,推動監管執法全過程的數位化記錄、追溯和監督,規範監管執法行為,強化公正監管。加快推進執法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有效整合執法數據資源,為行政執法更規範、民眾辦事更便捷、政府治理更高效、營商環境更最佳化奠定基礎。探索電子執法證建設與套用。建設移動執法平台,整合精簡執法隊伍,推進行政執法許可權和力量向鄉鎮街道下沉,推動基層一支隊伍管執法,解決多頭多層重複執法問題。加快推進我省“區塊鏈+法治”國家試點建設。建立刑罰執行、公證行業、行政執法監督聯盟鏈,實現業務數據存證可信、業務協同共識互信、業務監管客觀高效。
|
建設全省統一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平台。按照一庫五平台的整體架構,協同省直部門、各市(地)政府(行署),重點建設行政執法業務平台和監督平台,推進通用執法文書電子化,規範行政執法工作流程,實現執法全過程數位化記錄;試點探索電子證照、大數據智慧型分析在行政執法工作中的深度套用,實現數字賦能;加快推進與“網際網路+監管” “雙隨機一公開” “省公共信用信息”等平台(系統)對接,實現數據共享;加強對執法全過程文字和音像數據的分析挖掘,充分發揮執法記錄的規範執法監督作用和依法履職保障作用。 |
(四)構築智慧型協同的生態銀行體系。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數位化技術進一步凸顯我省生態資源優勢,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化,構築全時空監管、全領域協同治理、全資產登記的生態銀行體系。
1.加強生態環境數位化治理。
強化生態環境監測感知。依託物聯網、衛星遙感、人工智慧等技術,整合生態環境、氣象、交通、水利、應急、自然資源、林草、農業農村、測繪地理信息等部門環保數據,建設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台,實現生態環境要素數據縱向流通、橫向貫通、全域聯網,實現對大氣、水、土壤、溫室氣體、噪聲、輻射、生態狀況等環境要素及各種污染源全面感知和實時監控能力。逐步整合各有關部門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監管數據,加強監測監管數據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構建一體化生態治理協同體系。加快推動生態環境數據共享套用,實現統一的容量規劃、輿情分析、風險洞察、污染溯源、聯動應急和質量控制。持續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建設完善全省污染源數位化檔案庫,組織建設“天地一體化”生態保護紅線空間信息數據資源庫,逐步形成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加強信息化調度、協同和指揮能力建設,建設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協同與生態環境治理套用服務模組,為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事前預警、事中研判、事後時空分析。構建生態環境執法信息化管理體系。建立以移動執法為核心的執法信息化管理體系,拓展移動執法系統,實現指揮調度、執法檢查、案件辦理、稽查考核一體化,推動生態環境行政處罰全鏈條電子化管理。推進省級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建設,實現企業依法按時、如實披露環境信息,提升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
建設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台。整合各市各部門生態環境數據資源和業務管理系統,建設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台,構建四維一體的生態環境專題地圖,提升對大氣、水、土壤、溫室氣體、噪聲、輻射、生態狀況等環境要素及各種污染源全面感知能力,實現全省生態環境一張圖展示、可視化監管、精準預警。 持續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建設全省污染源數位化檔案庫,實現全省各類污染源管理“一源一檔”全覆蓋。持續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建設,建設“天地一體化”生態保護紅線空間信息數據資源庫,逐步形成生態保護紅線“一張圖”。 推進企業環境信息強制性披露系統建設。構建省級環境信息披露資料庫,形成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的“數據服務鏈”,實現環保部門上下數據報送及企業與環保部門之間的數據流通機制。 拓展生態環境移動執法系統功能。推進指揮調度、執法檢查、案件辦理、稽查考核一體化,行政處罰全過程記錄。構建秸稈焚燒監察執法系統,打通從空中衛星監測到地面監管執法的“最後一公里”。 |
2.推進自然資源數位化價值化。
構建自然資源雲上全域大數據體系。依託自然資源與地理空間一張圖基礎資料庫,建設自然資源專題資料庫,包括自然資源政務服務資料庫、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資料庫、自然資源三維立體時空資料庫、黑土地保護監測監管資料庫、“地質雲”核心資料庫、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資料庫和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基礎資料庫等,支撐業務協同與數據共享。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政務管理與服務平台功能。重點推進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銀行)、黑土地保護(田長制)、“智慧找礦”、生態修復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執法監察動態監測等系統建設,為自然資源審批、監管、決策等提供全要素數據平台底座。
|
構建自然資源雲上全域大數據體系。建設生態修復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套用系統,匯聚“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等試點工程大數據,形成一體化保護監測和修復治理“一張圖”。建設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基礎資料庫,構建覆蓋執法全過程的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動態監測系統。 建設自然資源資產(生態銀行)管理系統。圍繞推動“資源—資產—資本—財富”轉化,建設涵蓋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核算、評估和負債表編制、資產報告等功能的管理系統,對自然資源資產實行清單管理,生成可供開發的自然資源核心清單及項目庫,推動生態產品交易平台建設,實現自然資源數據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
3.提高水利與林草智慧型化治理能力。
著力打造全省統一的水利一張圖套用支撐平台。構建高效能智慧水利網,提升水旱災害防禦、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與最佳化配置、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務監管、水政務協同與水利公共服務的智慧型化水平。最佳化升級河湖長制管理信息化建設。利用天、空、地、視頻監控等智慧型感知技術,實現對河湖水體、岸線變化、涉水涉砂活動中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的及時發現和持續跟蹤。對大氣環境、流域水環境監測、土壤環境、農村生態環境監測和生態紅線監管、監測執法、污染源監管進行研判和深入挖掘,實現生態環境大數據定向化、精準化分析。推進林草資源動態感知與數位化監測。運用大數據、雲計算、GIS、AI、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結合衛星遙感、無人機、視頻監控、探測器、智慧型移動終端、北斗定位等多層感知技術,通過物聯、感知、智慧型的方式,建立森林資源動態感知數位化監測機制。推進森林保護、培育、發展、利用全過程數位化管理和多業務協同,實現現代林業精準管理與智慧治理的林草發展新模式。
|
數字水利建設。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水利感知網,全面提升對江河湖泊水系、水利工程設施、水利治理活動的信息捕捉和感知能力,建立覆蓋全域的水生態監測與管理體系,依託省政務雲,建設數字資源池、水利一張圖套用支撐平台及相關業務套用平台。 數字林草建設。積極推進森林經營、國土綠化、審批管理等數據“落地上圖”,實現森林資源增減變化實時動態更新。加強林業“一張圖”套用和輔助決策。建立林長制管理系統,實現森林資源和林長履責動態管理,為實現“林長治”提供信息化智慧型化支撐。建立碳匯監測及交易系統,開展森林資源年度監測評價和森林碳匯計量監測,推進林業碳匯交易。 |
(五)深化智慧融合的社會治理體系。
圍繞公共安全、應急治理與基層治理等重點領域,推動數位化技術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提升科學化、信息化、智慧型化、精細化治理水平。
1.深化公共安全數位化建設。
全力推進“數智警務”新生態建設。集成建立公安超算中心,推動全省公安信息化資源資產全部上雲。統建“數字身份證”系統,逐步實現全省公安信息化各類資源資產和主體、行為均接受統一調控。打造全省公安大數據智慧型化體系,匯聚各類數據資源,提高大數據預處理效能,形成龍江公安數據資源“大水庫”。持續最佳化“雪亮工程”建設。擴大重點區域物聯網監控設備覆蓋範圍,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公共區域、重點部位的視頻監控建設和覆蓋,推進農村視頻監控建設和聯網。大力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充分利用數位化技術,建設一個基礎支撐綜合平台與六個套用平台,實現支撐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推進公路、水路、道路運輸、綜合執法等核心業務系統整合與提檔升級,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實現共治慧治,為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提供科技支撐。
|
建設數智警務。依託省級政務雲平台,構建全省公安“安全雲”,統建“數字身份證”系統,逐步實現全省公安信息化各類資源資產和主體、行為均接受統一調控;構建全省公安“數據云”,高水平打造全省公安大數據智慧型化體系,匯聚各類數據資源,提高大數據預處理效能,形成龍江公安數據資源“大水庫”;依託省級政務雲,構建全省公安“套用雲”,高水平打造全省公安大數據智慧型化體系“用戶域”,形成龍江公安數據套用“大基座”;構建全省公安“網路雲”,總體規劃實現全省公安各類網路上雲疊代,以“一通一合”為標準,實現實質化全省公安“一張網”。 建設智慧交通。依託省級政務雲,打造全省交通運輸信息化統一支撐基礎,建設綜合交通運輸決策支持平台,實現綜合交通運輸行業治理信息的一屏統管;推進交通地理信息系統,面向全行業提供高精實景可視化地圖服務。推進公路、水路、道路運輸、綜合執法等業務板塊的套用系統整合與提檔升級,形成“一板塊一平台”。建設全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促進物流市場高質量發展。 |
2.推進應急治理協同化建設。
加強重點領域應急安全數位化建設。深化感知網路和應急通信網路的“雙網”建設,建設綜合性的應急管理綜合套用平台,匯聚各種類數據,推進危險化學品、地質災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震、物資儲備等重點領域應急系統建設,提高監測預警、監管執法、輔助指揮決策、救援實戰、社會動員等能力。提升協同應急指揮決策水平。發揮我省作為國家應急測繪保障省級節點作用,充分利用已配備先進應急保障裝備與技術儲備,配合國家完成東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推動應急指揮中心和數據監控套用中心建設,保障我省應急管理工作和區域救援工作穩步推進。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逐步推進全省公共衛生和疫情防控相關數據歸集,建立疫情精準防控、症狀監測、早期預警關鍵閾值和觸發機制,提升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早期發現和自動預警能力,並通過大數據匯集、實時分析、集中研判能力建設,輔助決策者精準制定措施。加強智慧應急國家試點建設。以數據驅動應急管理業務為核心,深化大數據、雲計算、物聯感知、邊緣計算等前沿科技手段在智慧應急領域套用,切實提升自然災害防治、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能力。
|
加強智慧應急國家試點建設。採用“省級統建,省、市(地)、縣(市、區)分級套用”的模式,建設綜合性的應急管理綜合套用平台,整合各業務系統,匯聚各種類數據,集成危險化學品、地質災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地震、物資儲備等重點領域應急系統,實現全省所有用戶“一站式”訪問、日常所有工作“一平台”處理。深化感知網路和應急通信網路的“雙網”建設,最佳化升級智慧監測預警、智慧輔助決策、智慧監管執法、智慧救援實戰和智慧社會動員套用體系,實現精準預防、精準研判、精準治理、精準處置和精準服務。 推進全省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建設。採用“省市分建、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的模式,建設橫向聯通、上下貫通、過程透明、安全保密的疫情防控管理平台,通過有效整合各類涉疫數據,建立協同高效的涉疫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實現對疫情研判、追蹤、溯源與預警等全流程的數據支撐,提升我省疫情精準防控工作效率。 |
3.加強基層治理智慧化建設。
實施“網際網路+基層治理”行動。完善鄉鎮(街道)、村(社區)地理信息等基礎數據,推動基層治理數據資源共享。推進各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強化系統集成、數據融合和網路安全保障。最佳化完善各級格線化綜合治理平台。以格線為載體,推動相關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開放兼容,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多元網路化聯動治理體系。加強數字住建建設。整合集成全省住建領域信息資源,推動全省城鄉建設管理數位化轉型,加快推進“數字住建”建設,重點圍繞住房管理、工程建造、城鄉建設和城市管理等方面,重點推進“數字住建”主題數據資源中心、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數字住房、數字建設、數字建造、數字城鄉,大力推進全省住建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推進“數字住建”數據資源中心建設。對房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企業、人員、建設、管理等主題的全量全要素數據進行採集、歸集、治理、共享,實現數據協同,支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設。 推進“數字住房”類套用系統建設。對城鎮住房實施全周期、全鏈條數位化管理,改善民生服務,助力“智慧社區”建設。 推進“數字建設”類套用系統建設。對房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建設實施全周期、全方位數位化管理,推動房地產業和建築業實現數位化轉型。 推進“數字城鄉”類套用系統建設。在城市建設、管理和更新等全領域推廣CIM+套用,建設數字鄉村,提升城鄉建設治理能力。 |
(六)打造協同創新的龍江特色體系。
拓展數位技術在經濟調節、智慧農業、智慧旅遊等領域開發套用場景,以數字政府建設帶動數字經濟發展,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
1.提升全省經濟調節能力。
加強巨觀經濟運行情況分析監測。圍繞財政、審計、稅務、統計、產業、投資、消費、金融、能源等經濟運行重點領域,將與經濟運行調控相關的,分散在各單位、各環節、各領域的基礎數據進行分類採集、集成共享,從產業、行業、區域、時間等多維度實時展現全省經濟運行狀態,加強對實體經濟政策和重大決策落實效果的監測分析。構建重點領域分析模型。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手段,深化科技創新、數字經濟、先進制造等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探索經濟政策仿真推演,加強金融地產等領域風險監測預警與防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推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建設。
以數位化技術支撐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核心區建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黑土地保護,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建設高標準農田地理信息監管平台。完善自然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大力推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的套用,鞏牢農業數位化發展根基。強化數字農業綜合服務。推動信息化與農機裝備、作業和管理融合套用,探索建立農業氣象災害、動植物重大病蟲害、生物災害、生態環境災害、供需監測等預警監測平台和農業應急指揮數位化體系,推廣普惠金融數位化服務,全面提高農業農村智慧型化服務水平。加強農業農村數位化監管。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台,建立以食用農產品質量合格為核心內容的產地準出管理與市場準入管理銜接機制。建設黑土地土壤養分數字檔案,推進合理施肥,減少無機化學肥料施入,提升黑土地地力。建設農作(動)物安全監管數位化體系,推進黑土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工業大麻全產業鏈和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數位化監管。
|
建設高標準農田地理信息監管平台。探索建立農業氣象災害、動植物重大病蟲害、生物災害、生態環境災害、供需監測等預警監測平台和農業應急指揮數位化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農作(動)物安全監管數位化體系,推進黑土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工業大麻全產業鏈和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數位化監管。 |
3.推動智慧旅遊、智慧文化建設。
以數位化技術支撐,著力發展邊疆特色文化,打造宜居宜行宜游宜養全域旅遊品牌,構建文化強省、旅遊強省新格局。最佳化升級智慧旅遊平台建設。整合全域旅遊數據資源,推動冰雪游、森林游、邊境游、濕地游、避暑游等特色旅遊發展,形成“全省旅遊一張網”。提高“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品牌認知度和市場影響力。充分利用大數據精準開展靶向行銷,加強運用新媒體新技術傳播推廣旅遊品牌產品,多元培育細分旅遊產品品牌、特色節慶品牌、文創品牌,加快智慧城市、智慧景區、智慧酒店建設,提升旅行服務體驗。推進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和數位化,建立開放共享的文化資源數據平台,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最佳化升級智慧旅遊平台建設,整合全域旅遊數據資源,形成“全省旅遊一張網”。加快智慧景區、智慧酒店建設。推進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和數位化建設。 |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數字政府統籌規劃、協同聯動,協調解決數字政府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省營商環境局要加強組織協調,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推進機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各地各部門要建立數字政府建設主要領導負責制,成立數字政府建設工作專班,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強資金保障。
加大數字政府建設資金支持力度,將數字政府建設項目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建立支撐政務信息化項目快速疊代建設的資金審核程式和機制。制定科學的項目評價指標體系,實現項目經費與績效評價結果掛鈎,建立項目退出機制,提升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
(三)加強人才支撐。
加大政府數位化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加快建立數字政府領域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培育機制。以數位化重塑幹部能力結構,完善數據技術人才評價體系,暢通職稱、崗位晉升通道,健全考核競爭激勵機制。創新大數據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多層次、多渠道開展業務培訓,探索政、校、企合作培養的人才培育新模式,儲備一批高層次人才,並持續最佳化人才結構。
(四)加強監督考核。
制定全省數字政府建設重點任務考核指標,建立任務台賬,明確責任分工,加強對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考核評估。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以利企惠民效果和企業民眾評價結果檢驗數字政府建設成效。
(五)加強多元參與。
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數字政府建設,探索“政企合作,聯合創新”的數字政府運營模式。充分利用專家委員會、研究院、第三方智庫等資源,在前瞻探索、理論研究、地方立法、標準建設等領域深度合作。加強公共數據有序共享開放,鼓勵社會數據共享共用,培育多元參與的數字生態。
(六)加強宣傳培訓。
開展規劃宣貫培訓,確保規劃內容、要求的準確理解和落實。開展數字能力培訓,不斷提升領導幹部對數位化的把握能力、領導能力和駕馭能力。加強對數字政府建設創新案例的宣傳推廣,不斷提升我省數字政府品牌的影響力,增強公眾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加強數字技能普及,通過舉辦創新大賽、成果展等系列活動,提高全民數字素養,營造良好的數位化發展氛圍。
名詞解釋
1.按需分配,按實結算:指省政務雲服務費用按服務目錄計算並按“先用後付、先審再付”原則進行結算,省級各部門按照需求申請雲服務資源,省營商環境局根據實際產生的服務類別、內容和實際採購價格核算服務費用。
2.公共數據:指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經依法授權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提供供水、供電、供氣、公共運輸等公共服務的組織在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責過程中,收集和產生的各類數據。
3.數據普查:圍繞政府治理和服務需求,摸清政務信息系統和政務數據資源底數,建立完善全省統一的政務信息系統清單、政務數據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
4.數據治理:對數據進行處置、格式化、規範化的過程,主要包括組織架構、政策制度、技術工具、標準體系、作業流程、監督考核等方面。
5.“一屏統覽”:聚焦各地各部門數字政府建設熱點專題和創新套用,匯聚數字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過程中相關的實時運行數據,實現全省數位化建設成果“一屏統覽”。
6.“一體協同”:依託“龍政通”協同辦公平台,實現政府機關辦文、辦會、辦事跨部門、跨層級、實時化業務協同聯動。
7.“一網通辦”:依託全省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通過規範網上辦事標準、最佳化網上辦事流程、搭建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網、整合政務服務數據資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務服務事項“一張網”辦理。
8.辦好一件事:通過多服務、多部門、多地區的系統、數據、業務協同,以申請人視角提供“辦好一件事”主題集成服務。
9.跨省通辦:依託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台,按照國家政策要求,突破戶籍地、學校所在地、企業註冊地、不動產登記地等省域辦事限制,實現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跨省辦理。
10.政務服務“好差評”:對各級政務服務機構、各類政務服務平台開展“好差評”,以“評”為手段推動政府進一步改善政務服務。
11.免申即享:通過政務數據共享與綜合服務平台建設等方式,實現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予申報、直接享受惠企政策。
12.三通兩平台:在教育信息化領域,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
13.“一網通管”:依託“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全面梳理形成監管事項目錄清單,推進各類監管業務信息系統和數據加強整合歸集,建立監管數據推送反饋機制和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監管工作協同聯動機制,實現“一處發現、多方聯動、協同監管”。
14.“雙隨機、一公開”: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15.生態銀行:借鑑傳統商業銀行零存整取的方式,將分散化的自然資源“權”與“益”進行運營管理,通過對山水林田湖草等分散化的生態資源權益進行規模化整合、收儲,由生態自然資源平台進行運營,引入產業運營商,吸引市場資本注入,將生態自然資源變成資產資本財富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16.雪亮工程:以縣、鄉、村為指揮平台、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格線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套用為重點的“民眾性治安防控工程”。
17.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的縮寫,指網際網路協定第6版,是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設計的用於替代IPv4的下一代IP協定。具有海量地址,更高的傳輸速度和安全性能,特別是能夠解決目前網際網路地址不足的問題。
18.區塊鏈:指在對等網路環境下,通過透明和可信規則,構建不可偽造、不可篡改和塊鏈式數據結構,實現和管理事務處理的模式。
19.量子通信: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通過“量子通道”來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最大的優勢就是絕對安全和高效率性。
20.邊緣計算: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路、計算、存儲、套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
內容解讀
《規劃》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省一體化數字政府,數字基礎支撐能力大幅度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力爭全省數字政府建設主要指標達到全國中上游水平。政府運行協同效能大幅提升,移動化服務與辦公模式全面普及,基礎底座集約共享能力全面升級,企業民眾服務獲得感顯著提升,政府智慧治理能力加快升級。到2035年,建成以數據要素驅動的現代化數字政府,數位化驅動政府深化改革成效凸顯,建成全國營商環境最優、企業和民眾獲得感最強的省份之一。
《規劃》提出三個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務
一是構建一個數字政府平台。全省統一組織保障,兩大移動服務入口,集約共享技術架構。
二是夯實四大數字基礎支撐底座。構建全省一體化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構建全省一體化政務數據體系,構建全省一體化公共支撐體系,建全省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
三是深化六大專題領域數位化建設發展。構建智慧型高效的政府運行體系,強化便民惠企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公平公正的智慧監管體系,構築智慧型協同的生態銀行體系,深化智慧融合的社會治理體系,打造協同創新的龍江特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