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工程學院是我校歷史最為悠久的學院之一。1958年建校之初,開設了農業機械化專業。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具備了培養工學博士、碩士、學士多層次人才的能力,形成了“唯實、進取、團結、拼搏”的學院精神。
學院以農業工程學科為龍頭學科,針對黑龍江省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需求,利用黑龍江墾區大規模農業生產所獨有的高度機械化資源優勢,以“依託大農業、研發大設備、集成大技術、支撐大產業、服務大墾區”為宗旨,重點研究寒地黑土條件下的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中的農業工程關鍵技術,形成了集現代化大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人才培養及服務墾區經濟發展為一體的特色學科,已經成為黑龍江發展現代化大農業不可或缺的人才和技術支撐。經過50餘年的積澱,在學科學術隊伍、科研能力與水平、試驗研究條件、人才培養能力與水平和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形成了寒區大規模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大規模現代化農業數位化關鍵技術與裝備、大規模旱作植物生產機械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研究四個具有優勢與特色的研究方向。
學院設有農業機械化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農業機械化工程、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交通運輸、工業設計和飛行技術7個本科專業。其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重點專業;“黑龍江優質米生產全程產業化技術學科群”為省級重點學科群,農業工程學科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汪春教授為省級學科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張偉教授為農墾總局領軍人才梯隊帶頭人。學院現有教職員工108人,專職教師88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34名,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1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9名,碩士學位69名,在讀博士19名。共有學生267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人、碩士研究生199人、本科生2254人、專升本199人、進修生61人。學院實踐教學與科研設施齊全,學院設有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交通運輸、工業設計、工程基礎、工程訓練中心8個實驗室。其中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實驗室為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實驗室面積13462平方米,擁有噴霧機械綜合實驗台、精密排種器試驗台、液體施肥試驗台、高速攝像機等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近1000多台套,設備總值2000餘萬元,為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院還擁有農業部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稻植質缽育栽植技術中心、典型農產品乾燥中心、玉米植質缽育栽植技術中心、生物質能綜合利用技術研發中心、等5個部級研究中心,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1個,省教育廳(校企共建)保護性耕作技術研究中心、省農墾總局精準農業和數字農業研究中心、均坐落在我院,目前在水稻植質缽育栽植技術、精準農業和數字農業技術方面研究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近五年,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863”計畫、科技支撐計畫等國家課題10餘項,省部級重大科技攻關及橫向課題130餘項,鑑定課題40餘項,課題實施經費達到2.8億元。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其他科技進步獎6項,廳局級成果獎29項,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水稻植質缽育機械化栽植技術”獲得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2012年“寒地精準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再次獲得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37項,在《農業機械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50餘篇,其中SCI、EI等收錄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8部,主編、副主編教材32部,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教學成果、教材獎及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省優秀研究生導師等榮譽稱號10餘項。目前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廳局級科研項目30餘項,省級教學研究項目 17 項,省級精品課1門,校級精品課8門。近幾年先後承辦國際學術會議 1 次,國家級學術會議8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500餘人次;與中國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吉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等建立了良好的科研教學合作關係;並先後與美國伊利諾大學、聖地亞哥大學、美國南方平原農業研究所、JOHN DEERE公司等多所大學和國際農機企業建立了研究合作關係,聘任國外名譽教授、客座教授 4 人。機構設定
學院設有農業機械化工程博士學科和
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水土工程、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等碩士學科;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交通運輸、工業設計等6個本科專業;農業機械化、汽車運用與維修、工程監理、建築工程技術、機械製造與工藝、數控加工技術、機電一體化等高職專業。其中農業機械化工程為省級重點學科,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為省級重點專業。師資力量
工程學院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教職員工總數為98名,其中教師74名,教授7名、副教授23名,包括博士後1名、博士6名、碩士34名。絕大部分教師年齡在40歲以下,已建立了一支理論基礎紮實、教學經驗豐富、生機勃勃的師資隊伍。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的人才、科研、儀器設備等優勢,加強農業工程博士點的建設,利用我院機械設計及理論學科發展的自身特點,積極融入到農業工程學科的建設過程中,發揮在寒區大規模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研究、墾區大規模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大規模現代化農業數位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等研究方向所起的作用,為墾區及周邊經濟的發展提供高層次管理和技術人才。加強土木專業的人才梯隊、科研能力及辦學條件的規劃與建設,啟動土木工程學科建設。
科研成就
結合墾區現代化大農業,開展農業工程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
2001年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獲得省級重點專業建設項目。幾十年來,在教學、科研、技術開發與推廣中,取得了豐碩成果,鍛鍊了一支過硬的學科梯隊,培養了一批具有實幹精神的人才。
形成了寒區大規模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研究、墾區大規模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大規模現代化農業數位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等三個以上的研究方向。其中寒區大規模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研究獲國家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水稻乾燥技術研製的5GSH型系列穀物乾燥機和WRFL型系列臥式熱風爐,處於國內同類產品領先水平,榮獲農業部、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等獎項;
墾區大規模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先後研製了2BJ系列聯合耕播機(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榮獲黑龍江省省長特別獎)、2BD系列多功能精密聯合耕播機(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專業介紹
農業機械化
1、培養目標(省級重點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裝備的基礎理論知識、構造原理、性能設計研究、使用管理知識,能在農業機械設計、機械化生產管理及服務部門從事農業機械及相關裝備性能設計、農業機械化規劃與管理、教學與研究、行銷與服務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具有農業生產機械化系統的規劃設計、企業經營管理和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裝備的研究開發、推廣運用等基本能力。
2、主幹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汽車與拖拉機、農業機械學、農業生產機械化、液壓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農業機械化管理。專業實踐:金工實習、機械綜合設計、農機化生產實習、拆裝與測量實習、專業課程設計、汽車駕駛、畢業設計調研等。
3、畢業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在墾區、各企事業單位和科研所從事有關農業機械化規劃與管理、機械設計與製造、推廣開發等工作。工業設計
1、培養目標:工業設計專業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應運而生的新興專業,集機械學、計算機學、藝術美學等於一體,其交叉性極強。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業設計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具有套用造型設計原理和法規處理各種產品的造型與色彩、形式與外觀、結構與功能、結構與材料、外形與工藝、產品與人、產品與環境、市場的關係,並將這些關係統一表現在產品的造型設計上的基本能力。
2、主幹課程: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力學、電工學、機械設計基礎、素描、色彩構成、平面設計、立體構成、模型設計與製作、造型設計基礎、工程材料、人機工程學、計算機輔助設計。
3、畢業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在工業設計領域從事工業產品造型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和教學、科研等工作。
機械自動化
1、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方面及相關領域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能從事機械領域內的設計、製造、科研開發、研究及行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主幹課程:高等數學、英語、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製造基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電工及電子學、金屬切削工具機、機械製造工藝學、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工具機夾具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工具機數控技術、模具成形、機械CAD技術以及計算機系列課程。
3、畢業就業方向:主要面向機械、汽車、冶金、石油等行業,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設備自動化技術改造、生產現場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交通運輸
1、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汽車學、交通設備、運籌學、管理學、物流工程學、交通運輸工程、交通規劃與設計、智慧型交通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交通運輸與物流工程的運用管理、規劃、設計、研究開發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在國家及省、市、縣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大型運輸集團、運輸場、港、站、物流中心、交通設施投資與開發建設部門、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育部門從事組織、指揮、決策與運作;適應二十一世紀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
2、主幹課程:汽車學、運籌學、管理學、電工電子學、汽車運用工程學、交通運輸工程學、交通管理工程學、運輸組織學、運輸系統工程、運輸企業管理學、交通控制、智慧型交通、物流工程學、物流技術、汽車維修工程、交通安全工程學。
3、畢業就業方向:國家及省、市、縣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交通局、交通運輸管理站、運輸公司)、大型運輸集團(國際聯運、國內聯運)、運輸場、港、站、物流中心、交通運輸企、事業單位、運輸經營部門、維修企業、交通設施投資與開發建設部門、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育部門從事組織、指揮、決策與運作。
土木工程
1、培養目標:掌握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土力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土木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築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和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主幹課程:建築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土力學、土木工程材料、地基與基礎工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土木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結構抗震設計。
3、畢業就業方向:畢業後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房屋建築設計、房屋建築施工與管理、建設監理和項目規劃及開發等方面工作。
建築工程
1、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室內環境設備系統及建築公共設施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運行管理及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特殊環境的研究開發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能力,能在設計研究院、建築工程公司、物業管理公司及相關的科研、生產、教學等單位從事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能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採暖、通風與空氣調節系統、區域集中供熱、供冷系統、中小型製冷系統、樓宇自動控制系統以及室內外給排水、燃氣和消防工程的設計、生產、安裝工作,在房地產開發、賓館、商場、建築小區等物業從事大型建築的空調、製冷、供熱、樓宇自動化等設備的策劃、物業管理、施工管理、經營管理工作,也可從事教學研究工作或攻讀研究生學位繼續深造。
2、主幹課程:包括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流體輸配管網、熱質交換原理與設備、電工與電子技術、建築環境學、建築熱源、空調冷源、採暖通風與空調工程、建築電氣與自動化。
3、畢業就業方向:目前我國對本專業的人才需求廣泛,學生就業形勢很好。學生畢業後可在建築設計院、規劃設計院等設計部門;政府機關;建築與安裝施工等企業和教學科研單位;供熱空調製冷產品開發生產的工廠;房地產開發和物業公司等單位從事採暖、製冷、通風與空氣調節設備的設計和管理工作。2006年畢業生就業率100%,其中工作在建築設備安裝工程公司的占46%,空調製冷鍋爐設備工廠及公司的占21%,熱力供應、物業管理公司的占17%,規劃設計研究院占4%;黑龍江省內占60%,省外占40%。
學院展望
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以培養“一流套用型人才”為指導,鍛鍊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使我院畢業生達到“有本事、能力強、善合作、適應快”的良好狀態。工程學院具有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多年來學院不斷加大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度,鼓勵教師進行實習教學內容、模式和體系的改革,使學生不僅具有堅實的專業基礎,而且具有較強的動手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