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中俄界河塌岸地質災害調查

《黑龍江中俄界河塌岸地質災害調查》是由黑龍江省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遜、張斌、倪長海、郭昂清、邢開、於長生、孫法德、董曉濱、左京生、孫淑芹、張海燕、朱曉民、趙新民、張桂芬、王景路、萬勵時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中俄界河塌岸地質災害調查
  • 成果登記號:20040167
  • 第一完成單位:黑龍江省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40167
項目名稱
黑龍江中俄界河塌岸地質災害調查
第一完成單位
黑龍江省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主要完成人
王遜、張斌、倪長海、郭昂清、邢開、於長生、孫法德、董曉濱、左京生、孫淑芹、張海燕、朱曉民、趙新民、張桂芬、王景路、萬勵時
研究起始日期
2000-07-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2-12-01
主題詞
地質災害;國土流失;地質調查
任務來源
02;03;
計畫名稱和編號
0200123056

成果摘要

通過三年努力,採用了水路調查、陸路調查、物探、鑽探、動態監測及遙感解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多種技術手段,查清了岸區的自然背景條件及塌岸現狀;首次劃分河穀類型及塌岸類型,首次提出了侵蝕塌岸分界水位,確定了塌岸速率,分析了塌岸的成因及時空分布規律,對岸區穩定性進行分區評價,尤其是運用多元數理統計方法對岸區穩定性進行了定量評價。這一方法對於提高岸區評價精度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嘗試。黑龍江、烏蘇里江是在特定的自然背景條件下形成的因而它的古水文網變遷、現代河道變化趨勢、塌岸地質災害的發育程度及分布特徵必將受其嚴格控制。在時間上主要發生在洪水期和洪水年,在空間上主要發生在平原區土體江岸,且我國一側明顯大於俄羅斯一側、下游明顯大於上游、黑龍江明顯大於烏蘇里江。區內不同速率的塌岸245段、累計長度539公里,年均塌岸面積2.29平方公里。在充分調查、分析基礎上,因地制宜提出了砼板、乾砌石、拋石插柳等護岸形式;提出了護岸高程、材料選擇、結構類型‘施工方法及生物工程等措施。同時根據需要提出了近期(近期優先)、中期(中期優先)、遠期規劃方案。為中俄界河塌岸地質災害的綜合治理提供了必要的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