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

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

山西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2年6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保護區總面積71592公頃,涉及獨峪鄉、白崖台鄉等5個鄉鎮、51個行政村,是山西省目前面積最大、氣候地理條件較為優越、野生物種較為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一級保護珍禽黑鸛、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青羊和省級保護稀有樹種青檀及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內地理環境複雜,森林景觀豐富多樣,動植物分布種類繁多。據初步調查統計:區內植物約有48科400多種;鳥類14科目37科200多種;獸類6目15科40多種;兩棲爬行類7目9科18種。其中國家瀕危植物10多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0多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
  • 級別:省級
  • 區域面積:71592公頃
  • 保護對象:黑鸛、青羊和省級保護稀有樹種青檀及森林生態系統
  • 管理單位:山西省人民政府
  • 批准時間:2002年6月
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簡介,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簡介

山西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山西省北部靈丘縣南山區,總面積71592公頃,為山西省面積最大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地處太行山系唯一以國家一級保護瀕危動物黑鸛命名的自然保護區。該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9.9℃,極端最高氣溫37℃,極端最低氣溫-30.7℃,年降水量480~560mm,海拔為550~1918m之間,無霜期150~180天。境內動植物分布種類繁多,據初步調查統計:區內植物約有48科400多種;鳥類有14目37科200多種;獸類6目15科40多種;兩棲類1目3科5種;爬行類3目6科13種。其中國家瀕危動物30多種,占保護區動物種類的11.63%;國家瀕危植物10多種,占保護區植物種類的2.5%;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鳥類20多種,占保護區鳥類的10%;屬於中日合作保護候鳥80多種,占保護區鳥類的40%;屬於中澳合作保護候鳥20多種,占保護區鳥類的10%。
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動物黑鸛、國家二級保護瀕危動物青羊和國家珍稀瀕危樹種青檀及森林生態系統。

靈丘黑鸛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目前在局機關設立綜合辦公室、資源保護室、科研技術室、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疫源疫病監測站)四個科室,在地處核心區域的鄉鎮設立森林生態系統四個保護管理站。
保護區境內的實驗區自然生態旅遊景點較多,如桃花山不但風景優美,且有華北地區少有的尚處於生成性的溶洞,地球環境植物園、曲回寺石佛冢群以及多處自然生態景觀都極具遊覽和科研開發價值,歡迎有識之士前來開發生態旅遊。
“十一五”期間,保護區管理局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自然保護區工作全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針,實現森林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水源涵養能力不斷提高,珍稀瀕危物種生存棲息環境得到改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爭取將靈丘黑鸛自然保護區建設成為自然生態環境優美、管理科學、持續發展,並具國內先進水平,集水源保護、生態保護、科學教育、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綜合型自然保護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