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鷓鴣是鳥類的一種。雄鳥羽色由黑,棕,栗和白色組成多彩的斑紋,十分醒目。雌雄鳥均能發出傳得很遠的粗厲的叫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鷓鴣
- 拉丁學名:Francolinus francolinu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鳥綱
- 目:雞形目
- 科:雉科
- 種:黑鷓鴣
- 分布區域:歐亞大陸南部,由賽普勒斯和土耳其東部延伸到巴基斯坦和印度東部
- 命名人、時間:Linnaeus, 1766
名稱,描述,習性,分布棲所,
名稱
中名:黑鷓鴣
英名:Black Francolin
科名:雉科
學名:Francolinus francolinus
描述
特徵:雄鳥羽色由黑,棕,栗和白色組成多彩的斑紋,十分醒目。雌雄鳥均能發出傳得很遠的粗厲的叫聲。取食種子,嫩芽和花蕾,也捕食昆蟲,蠕蟲和其它無脊椎動物。
巢位於灌木叢的淺坑,內鋪有雜草。體長:55/42cm
羽色:雌雄不同
遷徙:不遷徙
習性
( 1 )早成性:黑鷓鴣為早成鳥,出殼絨毛乾後,就會走動,覓食,飲水和斗架。
( 2 )好鬥性:黑鷓鴣生性好鬥,尤其是交配季節,常為爭奪配偶,雄鷓鴣之間大動干戈。黑鷓鴣平時嗜互啄羽毛、肛門以及血跡,一旦有鷓鴣受傷流血。其他鷓鴣群起啄之。人工飼養鷓鴣時,要經常觀察,防止打架傷亡。若發現傷情,應立即隔離療傷。人工飼養時,養至 20 周齡,雄、雌要分開飼養,開產前按一雄配數雌的比例,分小群籠養。
( 3 )喜溫暖乾燥:黑鷓鴣性喜溫暖乾燥的環境,忌潮濕、酷熱和嚴寒。氣溫低於 10 ℃ 或高於 30 ℃ ,對鷓鴣的生長發育不利。鷓鴣在 20~24 ℃ 、相對濕度 60 %時生長良好。
( 4 )喜群居:黑鷓鴣喜群居生活,散養時常成群結隊一起覓食,每群的數量 10~14 只不等。
( 5 )喜活動:野生狀態下,黑鷓鴣多在地面活動,能飛翔(從 2 周齡開始有飛翔能力),飛翔快而有力,但不能持久。愛登高棲息,表現出明顯的野性。籠養時好動,喜頻頻走動,善於鑽空隙逃跑。黑鷓鴣若放出籠外,又飛又叫,顯得十分活躍,從早到晚叫聲不絕。馴熟的鷓鴣,若破籠而逃,在不被驚嚇的情況下,大部分都能飛回來。
( 6 )應激性:黑鷓鴣聽覺敏感,視覺發達,對外界刺激敏感,易引起驚慌(如生人走近、噪音等)。休息或採食時,只要有一隻鷓鴣帶頭跳躍驚叫,則整籠鷓鴣會群起騷動。人工飼養時,應保持環境寧靜,儘量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一般不要隨意改變飼養工序和抓鷓鴣,以免引起鷓鴣驚群而不食造成損失。為防止鷓鴣飼養中出現過於劇烈的應激性反應,可對出殼後3日齡以內的鷓鴣進行人的頻繁接觸和各種聲音、光暗變化等刺激的鍛鍊。這對防止鷓鴣飼養過程中的應激反應,有一定作用。
( 7 )雜食性:黑鷓鴣為雜食性鳥類,多以野生植物種子、穀物籽實、幼小植物的漿果、嫩芽、苔鮮、地衣和昆蟲(如炸錳、螞蟻)等為食。在馴養條件下,喜愛顆粒狀飼料,但對飼料的種類更替和營養成分反映很敏感。人工飼養時,配合飼料營養成分要平衡,要製成顆粒狀飼喂,不宜頻繁、大幅度改變飼料的組成。鷓鴣對發霉的飼料非常敏感,尤其是褐麴黴毒素和黃麴黴毒素。因此,飼料必須是新鮮的,在加工顆粒狀飼料時,除採用新鮮的飼料原料,還應加入高效飼料防霉劑。鷓鴣喜歡經常採食,善連續吞食,但食量不大,黃昏時分採食較為積極。飲水也採取啄食狀,或頭呈水平姿勢飲水。
( 8 )趨光性:在黑暗的環境中,黑鷓鴣如發現有光,就會向光亮處飛竄。因此,舍內玻璃窗及燈,都應加上金屬網罩,以免損失。
( 9 )就巢性:野生黑鷓鴣多在 4~5 月間繁殖,營巢產卵孵卵。營巢地點多在草叢、灌木叢的石堆中,或在石制山上的石板下或鐵桿蒿叢中,也有的把巢築在懸崖基部、山澗和峽谷間。巢呈土坑狀,內墊乾草。產卵期每日 1 枚 ,卵每窩 9~20枚,卵光滑呈棕白色,而具暗紅色大小不等的斑點,卵重19~20克,長徑38.6~40.5毫米,短徑30.3~31毫米。家養情況下,雌雄鷓鴣均不營巢,產卵也不一定入巢,改變了野生雌雄鷓鴣共同建巢、孵卵的習性。
分布棲所
分布:亞歐大陸南部,由賽普勒斯和土耳其東部延伸到巴基斯坦和印度東部
棲所:低洼地區以及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