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鴷(英文名:Black Nunbird,學名:Monasa atra),是鴷形目蓬頭鴷科黑鴷屬的鳥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鴷
- 拉丁學名:Monasa atra
- 目:鴷形目
- 科:蓬頭鴷科
- 屬:黑鴷屬
黑鴷(英文名:Black Nunbird,學名:Monasa atra),是鴷形目蓬頭鴷科黑鴷屬的鳥類。
黑鴷(英文名:Black Nunbird,學名:Monasa atra),是鴷形目蓬頭鴷科黑鴷屬的鳥類。1...
噴鴷科(學名:Bucconidae)也稱蓬頭鴷科,是鴷形目的一個科,現存10屬30餘種,分布於拉丁美洲熱帶地區(新熱帶界),背部多為黑色或褐色,以昆蟲、蜥蜴等為食。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鴷形目 Piciformes 科: 噴鴷科 Bucconidae Horsfield,1821 下級...
黑紋蓬頭鴷 黑紋蓬頭鴷(英文名:Black-streaked Puffbird,學名:Malacoptila fulvogularis),是鴷形目蓬頭鴷科須蓬頭鴷屬的鳥類。
小鴷雀(拉丁學名:Lepidocolaptes fuscus)是分布於南美洲的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鴷雀科的一種鳥類。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
蟻鴷屬鳥類體長約170毫米,翅長約85毫米。嘴中等長,成尖錐形;鼻孔大,具鼻膜;羽毛柔軟,褐灰色;尾略呈方形,超過翅長的四分之三,羽尾柔韌。中國所產的蟻鴷的上體大都銀灰色,滿雜以黑褐色細斑和粗紋,猶如蛇蛻或老樹皮狀。下體近白色,前部和兩趾均具橫斑。生活習性 蟻鴷屬鳥類遷徙時常停在開闊林地的...
點斑鴷雀 點斑鴷雀分布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褐斑蓬頭鴷 褐斑蓬頭鴷(英文名:Brown-banded Puffbird,學名:Notharchus ordii),是鴷形目蓬頭鴷科黑胸蓬頭鴷屬的鳥 類。
白頸蓬頭鴷 白頸蓬頭鴷(英文名:White-necked Puffbird,學名:Notharchus hyperrhynchus),是鴷形目蓬頭鴷科黑胸蓬頭鴷屬的鳥類。
蟻鴷是鴷形目啄木鳥科蟻鴷屬鳥類,又名扭脖子鳥。體長16-19厘米,體重35-47克。成鳥上體銀灰色,密布黑褐色和棕白色蠹狀斑點;下體淺白或淡棕白色,具細窄的暗褐色橫斑;虹膜淺栗色,嘴、跗跖和趾鉛灰色,爪褐色。蟻鴷主要分布於歐洲、亞洲和非洲北部等地。在中國分布於東北、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四川...
非洲擬啄木鳥科(學名:Lybiidae):是鳥綱、啄木鳥目的一科鳥類。該科有10屬53個物種,大多數體長約20-25厘米,體型豐滿,頭部較大,它們沉重的鳥喙上布滿了剛毛。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該科的物種包括在新大陸和分布在亞洲的須鴷科(Capitonidae)中。現已被證實該科僅限於主要的新世界譜系,屬於獨立的科。該科...
啄木鳥目的標準中文譯名曾經是“鴷形目”,2017年12月出版的《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前言:將舊稱“鴷形目”改為啄木鳥目,更便於廣大民眾讀寫。2019年發布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和2021年發布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都將中文名稱重新修訂為——啄木鳥目。形態特徵 啄木...
東美鳴角鴞幾乎只在樹洞中築巢,首選擴大的天然洞穴,但它們也會使用舊的啄木鳥和北撲翅鴷的洞穴。巢穴通常距地面2-6米,但也可能高達15米。它們很容易在合適的巢箱中築巢,偶爾也會在廢棄建築物或穀倉的鬆散木板後面築巢。巢幾乎總是在落葉樹上,如橡樹、榆樹、楓樹、梧桐樹、柳樹和蘋果樹;偶爾在松樹上。成對...
主材料:魔喉蜜鴷的心臟,黑暗潛伏者的毒囊。輔助材料:純水100毫升,魔喉蜜鴷的鳴管,藍色曼陀羅汁液5滴,水蕨草粉末10克,沒剝皮的胡桃一顆。序列7:女巫 男性會變成女性。獲得容貌和魅力的極大提升。初步掌握各種黑魔法,在預備好材料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隱形”和施展一些較少見的法術。能通過血液等媒介詛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