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鱗短腸蕨(原變種)

黑鱗短腸蕨(原變種)

夏綠中型植物。根狀莖細長橫走,黑色,直徑2-3毫米,先端被鱗片;鱗片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澤,闊披針形,邊緣有稀疏的小齒;葉二列疏生或近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鱗短腸蕨(原變種)
  • 拉丁學名:Allantodia crenata (Sommerf.) Ching var. crenata
  • 蹄蓋蕨科
  • :短腸蕨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能育葉長達80厘米;葉柄長達45厘米,基部黑色,向上禾稈色,中部以下疏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葉片闊三角形,長寬近相等,達35厘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一小羽片羽狀深裂;側生羽片達10對以上,互生,略斜向上,矩圓闊披針形或披針形,基部一對較大,長達18厘米,寬達8厘米,先端羽裂漸尖,向基部縮狹,有柄;側生小羽片達10對以上,近平展,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通常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平截,有短柄或無柄,下部的2-3對略縮短,常呈長卵形,先端鈍,中部的較大,長達3.5厘米,寬達1厘米,羽狀深裂;小羽片的裂片約達10對,矩圓形,先端鈍,邊緣有粗圓齒或近全緣,偶為淺羽裂,基部的1-2對有時幾完全分離;葉脈羽狀,上面可見,下面稍隆起而明顯,常呈紫褐色,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小脈約可達5對,單一或分叉,伸達裂片邊緣。葉乾後草質,綠色或褐綠色,葉軸和羽軸禾稈色,下面沿羽軸、小羽片中肋及主脈或多或少有灰白色柔毛,幼嫩時毛較多。孢子囊群矩圓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可達3對,生於小脈中部或上部,單生或基部上出小脈雙生;囊群蓋成熟時淺褐色,膜質,從一側張開,邊緣齧蝕狀,宿存。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100-2400米的針闊混交林或闊葉林下。

分布範圍

分布於黑龍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吉林(安圖長白山)、遼寧(鳳城)、內蒙古(大興安嶺、赤峰、大青山、額爾古納旗烏拉山、陰山)、河北(赤城黑龍山、遵化、東陵、興隆霧靈山、蔚縣小五台山、懷來、淶源、阜平)、北京(百花山、密雲、懷柔)、山西(寧武蘆牙山、交城、霍縣、關帝山)、陝西(眉縣太白山、寧陝)、河南(伏牛山區欒川老君山)。日本(本州北部、北海道)、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西伯利亞至歐洲部分)至歐洲北部廣布。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歐洲北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