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體輻射現象

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1900年為了克服經典物理學對黑體輻射現象解釋上 的困難,創立了物質輻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單位(能量量子)的整數倍的假說,即量子假說,對量子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體輻射現象
  • 提出者普朗克
  • 性質:科學
  • 類別:物理
定義,簡介,

定義

黑體輻射現象】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1900年為了克服經典物理學對黑體輻射現象解釋上 的困難,創立了物質輻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單位(能量量子)的整數倍的假說,即量子假說,對量子論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簡介

熱力學統計物理學方面,如關於熱力學定律的表述、非平衡態理論等,都有一定貢獻。當時他為了推導出一個與實驗結果相符合的黑體輻射公式,普朗克把黑體輻射看作是帶電諧振子振動時釋放的能量,並假設這些諧振子的能量不能連續變化,而只能取一些分立值,如果振子的固有頻率為v則它們只能有最小能量ε0=hv(h表示普朗克常數,物理學中普適常數之一,其數值為6.626×10∧-34焦耳/秒。)的整數倍:ε0,2ε0,3ε0,…,nε0…,這些分立的能量值稱為諧振子的能級。能量的變化竟然是不連續的,這不僅對古典物理理論是離經叛道的,而且也為常識所不容。量子論的出現,物理學界最初的反應是極其冷淡的。人們只承認普朗克那個同實驗一致的經驗性的輻射公式,而不承認他的理論性的量子假說。在當時的環境下,就連普朗克本人也對自己的冒昧行動惴惴不安,甚至一有機會就想倒退到古典立場。用他的話說,這“完全是一種孤注一擲的行動”,“由於當時考慮到這個問題對於物理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必須不惜任何代價去找出理論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