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黑頭噪鴉身長約30厘米。雄性成鳥:額、頭頂、頭側、頸側、眼先、耳羽及鼻須概黑色;新采標本嘴色向後至上頸色較暗呈不甚明顯的半環狀斑;肩、背、腰及尾上覆羽黑褐色沾藍或烏灰色沾褐、最長的尾上覆羽沾棕褐,翅羽黑褐色,羽軸輝黑(江達採得一雄鳥一側初級覆羽第1枚純白色,另一側具白色緣;青海斑瑪採得一雄鳥,初級覆羽一側有1枚為白色,另一側有2枚為白色)。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具隱斑,外側尾羽隱斑不著且愈向外側隱斑愈少。頦、喉黑色或暗菸灰色;胸、腹、脅輝黑褐色(狐化標本烏灰色沾褐);尾下覆羽淺灰沾淡黃。覆腿羽黑色;腋羽菸灰色。
雌性成鳥:羽色似雄鳥,但頦、喉色較淺淡,尾下覆羽灰色。
虹膜暗褐;嘴角褐,先端和下嘴底部亮乳白色;跗蹠和趾黑褐或角褐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00-108g,♀89-94g;體長♂290-315mm,♀285-308mm;嘴峰♂23-24mm,♀22-24mm;翅♂161-172mm,♀160-166mm;尾♂146-166mm,♀156-165mm;跗蹠♂40-42mm,♀40-43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於亞高山針葉林從海拔3050-4300米處。活動于山地針葉林較開闊的地帶。
生活習性
多單個或成對活動。成對活動時,二者一前一後的魚貫飛行於樹林間,前後相距不甚遠並不時發出鳴叫而相互呼應,鳴聲似“ga-a,ga-a”,第1音節重,第2音節較輕。林間飛行時,多直線飛行。每次飛行距離不遠,當遇驚時則飛往遠處。
雜食性鳥類,主要以蝗蟲、金龜甲、金針蟲、螻蛄、蠐螬等昆蟲、昆蟲幼蟲和蛹為食,也吃雛鳥、鳥卵、鼠類、腐肉、動物屍體以及植物葉、芽、果實、種子和農作物種子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中國特有。分布於甘肅卓尼,青海東南部斑瑪,四川松潘、馬爾康、德格,西藏江達。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樹頂部枝杈處,距地高5-20米。巢主要由枯枝構成,內墊有枯草、植物纖維、樹皮、草根、毛髮、苔蘚、羽毛等柔軟物質,巢呈碗狀。3月開始營巢,4月中下旬開始產卵,每窩產卵2-4枚。卵天藍色或深藍綠色、被有褐色和灰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雌雄鳥輪流孵卵,孵化期18±1天。雛鳥晚成性,由雌雄親鳥共同餵養留巢期26-30天。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