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頂蛙嘴鴟
- 拉丁學名:Batrachostomus hodgsoni
- 別名:黑頂蛙嘴夜鷹
- 二名法:Hodgsons Frogmouth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目:夜鷹目
- 科:蟆口鴟科
- 屬:蟆口鴟屬
- 種:黑頂蛙嘴鴟
- 超目:今顎總目
外形特徵,生活環境,繁殖狀況,分布範圍,
外形特徵
黑頂蛙嘴鴟額棕白色而綴以黑色,額基具前伸的黑色剛毛狀羽,與額羽一起蓋住鼻孔。頭頂黑褐色,具綴有灰白色的紅棕色波浪狀斑;眉紋棕白色;枕部沾棕,後頸具不完整的,雜有黑斑的白色領環;頭、喉側和耳羽羽乾特形延長如發。頭、頸、喉的兩側淺棕紅色,密布黑斑;其餘上體,包括兩翅覆羽暗棕紅色,具黑褐色蟲蠹斑和斑點;背、大覆羽和外側覆羽更綴有白斑,最內側飛羽和肩羽多為白色,具黑色中央斑和端斑;飛羽黑褐色,先端雜有棕色斑點,外側具淺棕白色橫斑,內側飛羽橫斑為紅棕色;尾羽較長,呈凸尾,中央一對尾羽呈大理石樣的灰褐色,具有黑色和4道大理石樣黑白色寬闊橫斑;外側尾羽更多棕紅色,最外側一對尾羽具白色V形斑。頦淡棕白色,前頸近白色,具黑色次端斑;胸暗棕紅色,具黑褐色蟲蠹斑和雜有大形白斑;下體餘部白而沾紅棕色,也具黑色次端斑。
大小量度為:體重52克,體長240毫米,嘴峰16一18毫米;翅126—141毫米;尾127—143毫米,跗跖15一16毫米。
生活環境
黑頂蛙嘴鴟棲息於20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和次生林中。單獨或成對活動,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常沿著大的喬木樹幹水平枝伏臥或站於樹枝上,因體色與樹枝較相似,難於發現。晚上和黃昏才開始活動和捕食。飛行輕快,毫無聲響。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小型鼠類。
繁殖狀況
黑頂蛙嘴鴟的繁殖期主要在4—6月。最早在3月末,最遲到8月末。通常營巢于海拔400—2000米的山地森林中。尤其喜歡在陡的山邊溝谷營巢。巢多置於小樹水平枝分枝處,距地高多在1.5—5米之間。巢完全由雌鳥從自己腹部拔下的絨羽和細羽構成,大小直徑為6—9厘米,深2厘米,巢中間稍凹;營巢材料多深深的插入樹皮裂縫中,巢外面再加以苔蘚、地衣和蜘蛛的卵袋等,將巢緊緊的固定在一起,因此巢不僅相當結實,而且外表看起來,好像樹本身長出的瘤狀突起。每窩產卵通常2枚,有時少至一枚,卵的顏色為白色,光滑無斑,形狀為長卵圓形或卵圓形。大小為24.4—28.1×16.3—19.5毫米,平均26.5×17.6毫米;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進行。雄鳥通常白天孵卵,雌鳥晚上孵卵。雛鳥晚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