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名,為異蝽科。中國的河北、山西、山東、浙江、四川有分布;另外還分布於日本、朝鮮、蒙古及蘇聯遠東地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門嬌異蝽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昆蟲綱 Isecta
- 科:異蝽科
- 分布區域:河北、山西、山東、浙江、四川等
形態特徵,成蟲,若蟲,生物學特性,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體草綠色。寬梭形,長12.0—13.2mm,寬4.8-6.0mm。頭近圓形,無刻點,中葉較兩側葉稍短。複眼黑色、單眼暗紅色。觸角與體等長或稍長;橙黃色;第一、二節較長,第三節最短,僅為第四節的1/2;第三、四、五節的端半部為褐色。前胸背板、小盾片和前翅的革片有稀疏的赧色刻點;前胸背板側緣和前翅革片前線米黃色。足黃色或草綠色,上有淡黃色細毛,第三附節端都褐色,爪深褐色。體腹面草綠色,稍帶赧色。氣門6對圓形黑色。體末端有較密的黃褐色剛毛。雄蟲體較雌蟲體瘦小,生殖器外觀呈三叉狀;雌蟲生殖器外觀呈半圓形。
若蟲
5齡若蟲體長7.0mm,寬4.9mm。翅芽草綠色。胸部有3個明顯的腎狀紋,兩側邊緣各有8個黑色斑紋,末端有2個並排的長方形黑褐色斑
生物學特性
生活習性
1年1代,以卵在樹幹粗皮縫、傷疤等處越冬。在魯中低山區,2月下旬開始孵化,3月中、下旬大量孵化,4月上旬孵化基本結束。若蟲共5齡。l齡歷期較長,一般為15夭,2齡多為10-14天,以後隨著氣溫的升高,齡期逐漸縮短,多為10天左右。l、2齡若蟲停留於卵塊上,吸食卵塊膠質物。至3齡才分散尋找幼芽、嫩葉吸食危害。若蟲、成蟲在5、6月間,晝夜群集於技梢的葉叢間食害。棲息時,多靜伏於技梢葉背面,兩觸角前伸,且常合攏在一起。成蟲多在白天羽化,羽化後片刻即可爬行。不善飛翔,但爬行較快,常橫向爬行。此蟲補充營養期長達5個月以上,幾乎整個生長季都在奇主樹冠上潛居危害,以4.5月危害最重。至10月下旬,氣溫下降至12oC以下時,開始從樹冠遷移至奇主枝幹上靜伏。常在晴天10—14時交尾。卵產於樹皮縫間。卵單層,排列整齊,卵塊呈長條狀。卵上覆被褐綠色膠質物,兩側明顯可見卵端部的白色球杯狀附屬物。每個卵塊有卵粒15一40個。單雌產卵100粒左右。在海拔高的山區,越冬卵的孵化期遲於低海拔地區。在背風的林區發生較重,其數量變動與大氣的溫度變化有一定關係,特別是與秋後11月中、下旬氣溫的變幅和低溫關係最為密切。據1叮9年至1987年在魯中林區試驗林地連續9年的調查表明,越冬卵株率均在80%以上。1987年晚秋,氣溫反常,寒潮來得早,強度大,氣溫由11月26目的10.8℃驟然降至27日的一1.2℃,28日氣溫繼續下降至一5℃,即在48小時內日溫差達15.5℃,且一5℃的日均氣溫持續6天。當時,林間產卵及未產卵的成蟲均因低溫而大量死亡。1988年早春在同一試驗林地調查,卵株率僅5%左右。1989年早春調查,卵株率也只有15%,林間很少見到該蟲。
防治方法
1.冬季人工刮除枝條和樹幹上的越冬卵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