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國內分布,國外分布,
形態特徵
體長23~37 mm;翅展♂70~83mm、♀86~89 mm。頭和觸角黑褐色。頸板、翅基片和前、中胸背面灰黃褐色,各有2條褐色線,前胸中央有2個黑點,冠形毛簇端部、後胸、腹部背面、臀毛簇和匙形毛簇黑褐色。前翅灰黃褐色,基部有1個黑點,前緣有5~6個暗褐色斑點,從翅頂到後緣近基部的暗褐色略呈1大三角形斑,中央的暗褐色斜帶不清晰,亞基線、內線和外線灰白色,亞基線不清晰,內線呈不規則鋸齒形,外線清晰,斜伸雙曲形,亞端線(雙道)和端線均由脈間月牙形灰白色線組成,緣毛暗褐色;後翅暗褐色,前緣基部和臀角灰褐色,亞端線和端線同前翅。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二岔形,基部不特別膨大;顎形突細長;背兜豆英形;抱器瓣略呈三角形;抱器背基突圓大;抱器端圓具叢毛;抱器腹平滑無突起;陽莖細長,端部耳形彎曲,陽莖刺密生、齒形。
雌性外生殖器:肛瓣圓大;前陰片在開口處略弧形凹;囊導管端部較骨化、喇叭形;無囊突。
幼蟲與著蕊舟蛾D.nobilis近似,體色除檸檬黃外尚有赭紅、赭黃等變異,但胸部無環形黑帶,第1腹節氣門後方有1個圓形大白斑。
生活習性:在北京1年1代,成蟲7月羽化,8月幼蟲開始出現,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最盛,9月中旬以後老熟幼蟲入土化蛹越冬。幼蟲群棲性不強,靜止時靠第2~4腹足固著葉柄或枝條,前、後端翹起如龍舟,受驚後前端不斷顫動以示警戒。
觀察標本:北京三堡5♂1♀,1965.Ⅶ.16~21,八達嶺1♂,1963.Ⅶ.25;湖北興山龍門河1350m,4♂,1993.Ⅵ.23~Ⅶ.17,鶴峰1240m,1♂,1989.Ⅶ.25,利川星斗山860m,1♂,1989.Ⅵ.6;四川西昌瀘山1700m,2♂♂,1980.Ⅷ.1~9,峨眉山2♂♂,1957.Ⅵ.24;陝西太白黃柏塬1350m,1♂,1980.Ⅶ.11~17;福建武夷山三港720m,3♂♂,1979.Ⅶ.17;浙江天目山1♂,1926.Ⅶ.22;江西廬山1♂,1975.Ⅶ.6;湖南古丈高望界850m,1♂,1988.Ⅶ.25;廣西苗兒山1♂,1985.Ⅶ.8,那坡德孚1350m,6♂♂,2000.Ⅵ.19;雲南西盟1960m,1♂,1980.Ⅵ.29;貴州江口梵淨山500m,1♂,1988.Ⅶ.11。
生活習性
在北京,9月中旬以後老熟幼蟲入土化蛹越冬。寄主植物:奕樹、槭屬。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北京(三堡,香山,八達嶺),河北,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掛墩),江西(廬山),山東,河南,湖北(興山,鶴峰,利川),湖南(古丈高望界),廣西(苗兒山,金秀,那坡),四川(西昌,峨眉山,青城山,武隆),貴州(梵淨山),雲南(西盟,麗江),陝西
國外分布
朝鮮,日本,緬甸,錫金,印度,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