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羚行動敏捷,奔跑迅速,棲息在非洲南部和中部的森林和草原之中,經常大群地在水邊活動。黑斑羚以其優雅的姿勢和傑出的跳躍能力而出名。受驚的時候,它們可以跳起3米高,9米遠。肩高約75~100厘米。皮毛呈金黃色、紅色或紅褐色,腹部是白色。兩條腿上各有一條垂直的黑條紋,後蹄有一族黑毛。雄性黑斑羚有像小豎琴一樣的角。
肯亞奈洛比國家公園中養育著一群黑斑羚。黑斑羚中的一個亞種——黑臉黑斑羚已瀕臨絕種的危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臉黑斑羚
- 拉丁學名:Aepyceros melampus petersi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
黑臉黑斑羚,主要特徵,生活習性,
黑臉黑斑羚
黑臉黑斑羚(Aepyceros melampus petersi)
黑斑羚的壽命為12年。雄性黑斑羚在一歲半時便可交配,但它們要等到3歲以後,成功打敗對手奪得族群首領後,才有資格跟群隊的母羚交配。
黑斑羚的求偶方式非常特別,雄性在向雌性求偶時,往往是採取集體行動,會成群結隊、頭尾相接地繞著雌性打圈,直到獲得對方首肯,雙方才展開交配。黑斑羚的懷孕時間一般是180~210天,大都是單胎。在臨近生產時,母羚會獨自離群生產。小羚羊出生後的一兩天內會被藏在隱蔽的地方。大自然的奇妙處是幾乎所有小羚羊都會在數天內出生,這種“羚海戰術”可以防止小羚羊全部被吃掉。
黑斑羚的求偶方式非常特別,雄性在向雌性求偶時,往往是採取集體行動,會成群結隊、頭尾相接地繞著雌性打圈,直到獲得對方首肯,雙方才展開交配。黑斑羚的懷孕時間一般是180~210天,大都是單胎。在臨近生產時,母羚會獨自離群生產。小羚羊出生後的一兩天內會被藏在隱蔽的地方。大自然的奇妙處是幾乎所有小羚羊都會在數天內出生,這種“羚海戰術”可以防止小羚羊全部被吃掉。
主要特徵
體長1.2-1.5m,體重60-90kg。分布: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逐步北移到北緯33度左右的地區,分布範圍北起我國西北的秦嶺和青海的湟水河谷一帶,南至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昌都、林芝地區以及山南、那曲等地。習性及生境:棲息地海拔高度為4200m以下。常活動於亞熱帶山地及溫帶地區的森林中。 現狀: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瀕危動物。
識別特徵為中型獸類,體重約100-120kg,體長140-170cm,肩高85-95cm,尾長9-11cm。頭部似羊也似牛,但頭面部略短,耳寬大;頸背具長角,角微向後曲、圓形,角基部具有輪狀橫紋,角尖光滑而尖銳,雄獸角較大。身體大部棕黑,背脊有黑色條紋。體毛較粗硬,毛色較深,以黑為主,雜有灰褐色毛。。四肢長,略帶紅棕色。從頭部形狀可與近緣種相分開。足蹄短鈍結實。糞便呈散堆狀,每次排10粒。 生態習性棲于海拔3500m以下的森林茂密多岩石的山區。以雜草及植物的枝葉為食。足蹄短而結實,適於在岩石上行走。單獨或成對生活。多晨昏活動,常宿於陡岩底下。秋末交配,初夏產仔。
納板河保護區分布主要分布在保護區核心區的阿瑪多、岩羊中央、安麻山等陡崖岩石山區,在緩衝區的過門山附近、曼費後山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數量稀少,是保護區重點保護的動物。
生活習性
黑斑羚多生活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冬季也會轉移到海拔較低的地方,50年代曾有一頭黑斑羚在“小武夷”的岩後被農民趕到南門坂田中獵殺。黑斑羚一般是獨居生活,偶然也有三五隻成群的,主要生活在裸岩、環山、陡峭岩下和亂石河谷等環境中,在那裡取食苔草和一些灌木的葉子。
成年黑斑羚體重有100公斤左右,身高1米多,身體像羊,頭頂都長著一對短而尖的角,當地人叫它山羊或岩羊。它耳朵很長,好像驢子一樣,所以有些地方的民眾又叫它為“岩驢”。它的四肢很像黃牛的四肢,但尾巴又很短小。黑斑羚的頸背上聳起一排又密又長的鬣毛,頗有一副武士的神態,所以它的中文名叫“鬣羚”。 黑斑羚有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絕技。黑斑羚善於在懸崖峭壁間靈活地跳躍和在陡岩上攀跳,每當武夷山雲霧繚繞時,遠遠地看去,黑斑羚就好像傳說中的“神獸”那樣騰雲駕霧。一旦遇到敵害,它能在其它動物和人認為無路可行的地方,迅速往懸崖峭壁逃去,以驚人的彈跳和準確的起落,飛快地登上懸崖的最險峻之處。這一著足以令敵害瞠目卻步而化險為夷。如果敵害繼續向它進逼,它就會用兩後肢支起身子,兩隻前蹄有力地敲擊岩石,藉以恫嚇敵害,“戰鼓”在寂靜的山谷峭壁間迴響,頗具威力,許多野獸在這強大的“心理攻勢”面前,方寸頓亂,奪路而逃。也有一些敵害經驗豐富,未被嚇跑,仍繼續進犯。這時候,黑斑羚就會使用它的最後一招“殺手鐧”,把頭低下來,靜候來犯者,此時此刻,如果對方稍有不慎,被黑斑羚的利角一撩,就可能失去重心而葬身崖底。黑斑羚就是靠這逃、嚇、抵三招,在大自然的生存鬥爭中,一代代繁衍下來。
黑斑羚在每年10月前後交配,翌年6月前後產仔,每胎多為1仔,繁殖能力比較低。黑斑羚禦敵絕招對天敵野獸雖然有效,但對人來說,卻成了其致命的弱點。黑斑羚悠然自得地暴露在懸崖絕頂,成了獵人穩操勝券的射擊“靶子”。因此,近年來武夷山上黑斑羚越來越少。現在我國已把黑斑羚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但願“小武夷”能再次成為黑斑羚的樂園。
黑斑羚多棲于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下的森林茂密多岩石山區,武夷山脈一帶居多,保有數量十分稀少,在江西尤其罕見。黑斑羚有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絕技。它們善於在懸崖峭壁間靈活地跳躍和在陡岩上攀跳,每當山上雲霧繚繞時,遠遠地看去,黑斑羚就好像傳說中的“神獸”那樣騰雲駕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