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脊倒刺䰾亦稱光倒刺䰾,俗稱溪魁等,屬鯉科,䰾亞科,倒刺䰾屬。生長速度中等,當年魚體長可達15厘米左右,2冬齡魚體長可達22厘米以上,最大個體可達7.5千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脊倒刺䰾
- 別稱:光魚
- 界:動物界
- 目:鯉形目
- 科:鯉科
基本信息,分布,習性,食性,經濟價值,苗種培育,魚苗培育,魚種培育,病害防治,胚胎髮育,
基本信息
分布
主要分布於錢塘江、閩江、珠江等,為重要的淡水經濟魚類。2013年由農業部設立的 福建省永春縣湖洋溪黑脊倒刺䰾中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習性
黑脊倒刺䰾為淡水中下層魚類,喜生活於水流湍急、水質清澈且多礫石的溪河中;屬廣溫性魚類,水溫0~38℃均可存活;性情急躁善跳,喜集群,不耐低氧,懼渾水,喜陰。
食性
黑脊倒刺䰾食性頗雜,自然條件下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及其幼蟲,兼攝食小型魚類、蝦及高等植物的種子和碎屑、腐殖質及絲狀藻類等,人工飼養下經馴化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經濟價值
黑脊倒刺䰾肉質鮮美,並且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抗病力強,易於養殖和運輸,是一種極具有開發潛力的優良品種。近年來,黑脊倒刺䰾已成為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市池塘及水庫網箱養殖的優質新品種,深受民眾喜愛,其人工批量育苗技術也基本成熟,可為規模化人工養殖提供優質苗種。
苗種培育
魚苗培育
魚苗放養前用生石灰消毒後,第4天注水60厘米,進水時要用密網過濾,防止野雜魚等敵害生物進入池內。之後按每畝施用發酵後的糞肥100千克,增加池水中營養成份,培養浮游生物餌料。清塘後10天左右方可放養魚苗,每畝放養1-1.3厘米魚苗5萬-6萬尾。由於魚苗經過長途運輸,能量消耗大,且每年5-6月份氣溫與水溫差異大。因此,魚苗運到塘邊後,先把魚苗袋放在池塘水面上約15-20分鐘,減少魚苗應激反應。
魚苗入池後,每日投餌3次以上,前5天以投餵豆漿和蛋黃為主,第5天后投餵含粗蛋白42%-45%粉狀全價料,粉狀飼料要先溶於水,沿池潑灑,每天三次,每畝每天用飼料量2.5千克。到了第10天后,開始用飼料台馴食,把飼料做成軟團,每天飼料台放3-4團,飼料台高出水面20-30厘米,由淺到深,飼料用量以魚苗30分鐘吃光和魚苗基本離開為度。在拌飼料餵一段時間後,要逐漸少投全價料(單用幼鰻料粘性太強不便使用),引誘其攝食微(顆)粒料。
經過一個月的飼養,魚苗達3厘米以上,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拉網鍛鍊、過篩、清除野雜魚,分塘培育。分塘時要小心操作,避免魚苗受傷。
魚種培育
魚種培育在魚場的土池進行,面積4.3畝,水深1.2-1.5米,在魚放養前7-10天用生石灰消毒後備用,魚苗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溯水性強的個體放養。魚苗下塘前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浸泡消毒15分鐘左右。池塘放養密度5-6尾/米²。
魚種以投餵含粗蛋白35%以上的全價飼料為好。魚種下塘後的第3天開始馴食,初期因分塘操作受驚嚇等原因,吃食較不正常,投餵時應少量多次。5-7天后,隨著魚種轉入正常,投餵時間要適當減少。每日上、下午和傍晚各投餵一次,每日投餵量為魚體重量的3%-5%,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增減。10天后,魚長成4-5厘米,此時,投餵原則為“八成飽”,即大部分的魚苗吃飽離開,或者所有魚苗吃至八成飽為度。因黑脊倒刺䰾具有一定的植物食性,平時定期投餵少量鮮嫩的青料以補充部分維生素,有利於魚種的生長。
黑脊倒刺䰾喜水質清新的環境,水質寧瘦勿肥。因此,池內應根據水質及魚的活動情況不定期地加注新水,遇有天氣不正常情況浮頭,應加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同時,每半個月用生石灰對魚池進行消毒,用量為10-20千克/畝,溶解後全池潑灑,以抑制有害細菌的生長和池底有機物的分解。保證魚種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生長。經過100-120天的精心飼養,魚種可由體長3厘米長至尾重50-80克的規格,成活率一般可達90%以上。
病害防治
黑脊倒刺䰾抗病力較強,但是,由於人工養殖密度高,生態環境改變,病害的危害也相應增多。在生產中要注意防治:每隔半個月用0.4毫升/米³的殺蟲靈全池均勻潑灑,殺滅魚鯴、錨頭鰠、小瓜蟲、指環蟲等。每次捕苗時,提前一天停食和拉網鍛鍊,起捕魚苗先集中在網箱,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稀釋消毒。苗種入池後用水霉淨0.4克/米³連續潑灑3天,預防水霉病。魚苗長至3-4厘米應及時分塘,如用野生苗培育魚種,則要清除野雜魚。同時,要架設防護網,防—上鳥類叼食。
胚胎髮育
黑脊倒刺䰾的胚胎髮育劃分為 6個階段 ,22個胚期 .在 2 5~ 2 8℃水溫條件下 ,從受精到孵化出膜 ,胚胎髮育歷時 4 5h1 5min.和其他鯉科魚類的胚胎髮育相比 ,黑脊倒刺的胚胎髮育時間較長 .黑脊倒刺胚胎的胚盤下包卵黃 3 /4時就進入神經胚期 ,而一般淡水魚類往往在胚盤下包卵黃 4 /5時才進入神經胚期 .仔魚孵出時 ,器官發育程度與其他鯉科魚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