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介紹
黑紙扇有“等級”之分,級高者多為製作檔次較高的如金面扇、鏟畫扇,而級低者則作為一般的用途,如戲劇裡面經常出現的泥金扇等等。
工藝概述
黑紙扇是傳統產品,以毛全本”、“全棕本”為上品。產品經,歷時才能完工。“毛全本”用6年以上冬竹,經劈削後精製而成,色澤文雅,不易蟲蛀。“全棕”用高山棕竹作扇骨,質地堅韌,紋細色美。
黑紙扇面畫法多樣,有金銀色畫,有彩繪,有融雕刻和繪畫於一體的鏟貼畫,有用金箔、銀箔刻成圖案人物的全鏟貼,還在扇背寫上金色微書,工精藝巧,匠心獨運。
扇骨製作
由於黑紙扇製作工藝複雜、耗時長、難度大、製作成本高、扇面不能印刷、難以適應高節奏的現代社會等多種原因,現今已極少生產。而製作黑紙扇的藝人也隨著時光的流逝年邁體衰,製作工藝面臨失傳。雖說紹興市政府已將“紹興王星記紙扇”製作工藝列入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如何保護,有誰傳承均沒有具體的措施。
鑒於黑紙扇的生產工藝,其86道工序,究竟是哪些具體內容,現今已經很少有人能講得清楚。
黑紙扇的製作首當其衝是扇骨。現以一尺二寸六十襉“全棕本”黑紙扇的製作為例述說。
該扇骨外形尺寸為長395毫米、肩部寬40毫米、邊板高13毫米,上稍寬度32毫米、底部寬度30毫米。底部扇頭起鼓,呈中間高兩邊低類似腰鼓故俗稱起鼓。平放俯視中間寬兩頭小,形狀亦類似腰鼓。上稍開肩為230毫米。棕竹小骨的長度為195毫米,上寬度為5毫米,下部寬度為15毫米,厚度為0.5毫米的棕竹為小骨的毛料,小骨裱糊在扇面內部部分採用頭青竹篾,料寬5毫米,厚度0.38毫米,長度240毫米。扇骨大邊的棕竹長405毫米,寬15毫米,厚度為3.5毫米。在離扇子底部30毫米出的正中部位打孔,孔眼直徑2.8毫米
全棕扇骨的製作大致可以分為選料、劈竹、鋸料、削篾、耪生料、煮掏、落料、耪二稿料、選篾、纏把、鑽眼、串釘、鏟芯、出芯、耪節、接稍、部高節、扎稍、蘸油頭、上邊、剪稍、平身、銼頭、斷邊料、劈邊料、牽邊、挖項、燒掏、直邊、削二稿邊、座邊、劃數、鑽孔、屜里場、修孔、接篾、削篾、撕篾、纏把、扎稍、鏟稍兒、搭稍兒、修整等四十六道工序。
選料
全棕扇骨的棕竹采自雲南、貴州等地的深山野林之中,是一種野生的多年生全天然植物棕竹性喜溫暖、陰濕及通風良好的環境,它秀麗青翠,四季常青,葉形優美,株叢緊湊富有熱帶
風韻。棕竹雖不是竹但卻具竹的瀟灑。由於棕竹生長在陰濕的環境裡,陽光直射的時間短,因此要挑選一支上好的材竹需要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竹齡短,棕竹去掉表皮以後,其顏色為淺白色,而全棕扇骨的顏色必須呈棕黑色,只有光照度好、竹齡長的棕竹才能用作扇骨。這樣劈出來的
篾片烏黑溜亮,看上去竹紋象公雞項毛那樣靚麗美觀。
棕竹扇骨小骨用料只取表皮內的頭層竹肉。先將棕竹截成需要的長度,用扇刀將其居中一劈為二,然後將棕竹片圓背朝上用弓鋸依竹片的對角鋸成三角形。將鋸好的竹片浸泡在石灰水中。時間大約半月左右。
削篾
將扇刀固定在刀架上,左高右底呈斜狀。刀口朝外,刀架以下用
棉布纏繞以免傷手。削篾時手拿棕竹片,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雙手握住棕竹上部,下頭對準刀口穩穩用力,將棕竹外皮以及內層的肉竹削掉,只剩棕黑色部分。厚度大約毫米左右。
耪生料
削好的棕竹片謂生料。將棕竹生料用耪具耪到厚度為0.45毫米左右,注意務必使竹片兩面光潔,稍尖和下口部位要稍薄於中間腰部。
剪料 煮掏 曬料
將耪好的毛料頭稍部位用桑剪剪齊。放入掏鍋中用生石灰水水煮。生石灰和水的比例為25公斤的水加1公斤塊狀生石灰,待石灰水燒開以後,放入毛料繼續燒煮5個小時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晾曬。
烙料
小骨片料經過石灰水燒煮以後,由於棕片內部的養分狠石灰水反應遭到破壞而起到一定的防蛀效果,同時棕片外形也會產生變形現象。故此小骨御用烙具烙平,烙頭形狀類似於梯形,上部寬約30毫米,下部寬約40毫米,厚度約25毫米,材料為原銅,用8毫米直徑的鋼筋為手把,手把長約350--400毫米。以加熱後的烙具將棕竹小骨熨燙,小骨下面以平整的鐵板為墊,注意要求必須熨燙至平、直、不矯、不焦為好。
耪二稿料
棕竹小骨毛料經過石灰水煮掏,燙烙以後表面有一層白色的碳酸鈣附著物以及焦跡,需要用耪具刮除。耪料時注意要將片料耪到厚度為38絲左右,其中從扇頭到頸椎部位80毫米距離厚度相同約37絲左右,肚子部位相對厚一點約39絲左右,止末部位約30毫米為刀口狀,以方便接稍。
選篾
片料耪好以後,按片料的色澤、老嫩程度分選,以保持扇骨的色差、柔韌度一致。
纏把頭
將選好的片料以58片為一組纏把,注意將寬度大的排在中間部位,兩邊排相對狹小的片料,同時將表面光潔烏黑、羽紋相對明顯的排在同一面上。排好以後在片料上稍用棉線纏扎。
鑽眼 串釘
將纏好的把頭按捺整齊,用手鑽在片料32毫米處中間部位打孔,孔徑2.8毫米,用長40毫米、直徑2.8毫米的竹籤將58片片料串聯在一起備用。
鏟芯 出芯
扇子小骨經過以上工藝以後,其排列基本上是一把扇骨的內芯雛形,對於正反兩個平面要給以剷平。具體做法是先用扇刀將片料棱面鏟削平,呈一個中間高兩邊低的平面,俗稱馬面,然後用左手握住扇芯下部,右手用耪具在扇芯馬面上耪刨,使其平、直、闊狹一致。小骨出芯以後的形狀從側面看類似梯形,其規格一般扇頭為14毫米,止末口的寬度以月華(圓弧)大小定,60襉的扇骨如果要求達到180圓弧度,止末口的寬度為4毫米。
耪接
為使整把扇子在使用時手感結實,同時也出於棕竹成本要高於毛竹,一般全棕扇骨小骨上部大都採用毛竹接稍。在接稍以前要對連線部位進行耪節處理。膠接部位長度大約在25毫米左右。自止口向下25毫米啟用耪具分別將棕片和毛竹片料耪呈刀口形,即其厚度從38絲順勢到刀口狀為止備用。
揭篾、削篾、撕篾、纏把、扎稍、鏟稍兒、搭稍兒
這七道工序均屬於扇子小骨裱糊在扇面內部的頭青竹篾的加工成型工藝,每支棕骨片配一支毛竹篾,寬度4毫米,厚度38絲,粘接處耪成刀口狀,與棕骨片配套使用。
接稍
接稍工序在整把扇骨里是很關鍵一步。它的牢固度、平直度直接影響到整把扇子的質量以及實用性和美觀度。一旦接稍不平不直,則整把小骨均成了廢品,而粘接小骨的垂直度全憑藝人的眼力。
用作接稍的粘接膠水必須採用黃魚膠。黃魚膠取自我國東南沿海的黃花魚腹內,上好的黃魚膠呈微黃色,為半透明的片狀物。燉製黃魚膠的工藝比較複雜,首先要將乾燥的魚膠用清水髮膠,水溫要控制在攝氏度左右,過高魚膠的有機物會遭到細菌的破壞影響膠水的牢固度,反而因水溫太低而不能將魚膠充分發透。待魚膠發透以後,將魚膠剪成大小1厘米左右,換清水繼續水發24小時後,放在不鏽鋼器皿或者小石臼裡面,用土音叫“柿桑”的工具(柿桑為一支約長250毫米、直徑35毫米的黃檀木圓棍),用力把魚膠充分搗至糯米糊狀態,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隔水邊攪邊燉,直到魚膠呈柔韌狀態後倒入瓷器內在攝氏5度左右環境下冷卻備用。
接稍前,先點旺蜂窩爐。因魚膠只能一次性使用,過多會造成浪費,故按需量將燉好的魚膠放入不鏽鋼杯,加適量清水隔水加熱燉製,用刮膠板不停攪動魚膠,直到魚膠充分熔化備用。注意魚膠的糅粘程度,太稀影響粘接牢固,過於糅粘很難將魚膠均勻的塗刮到粘接處。接稍時,將棕竹小骨均勻散開呈扇形狀,左手握住棕骨在蜂窩爐上面10厘米處加熱,右手以刮膠板蘸魚膠迅速將膠水均勻的刮塗到粘接處,移開到操作台前,將毛竹小骨按序編插到棕骨間收攏,緊靠在工作檯邊使其呈90度直角,迅速將毛竹小骨向上扳直,平放再工作檯面上捺平呈直線狀,再將捺平的小骨輕輕的放到蜂窩爐上加熱3-4秒鐘,然後馬上用麻絲將膠接處緊緊的扎結實。整把小骨的粘接過程須在分鐘內完成。
粘接完成5—10分鐘後,看粘接牢固度,如果沒有異狀,解開麻絲將小骨扇形散開,發現有脫膠現象的,馬上將脫膠的小骨重新粘接。待魚膠凝固以後,收攏小骨,將小骨粘接處在扇刀上剷平,務使小骨平、直、不化稍、不褪稍、不開稍。
捕膠漬、扎稍、蘸油頭
小骨接稍完工後,片料粘接處兩個平面附近有魚膠跡,還有不平直的地方都需要用耪具耪平。然後收攏重新以棉線扎稍。在扇頭處還要蘸上菜子油或芝麻油,以保持扇頭的油潤度,使其烏黑油亮。
斷邊料、劈邊料
]選擇竹齡長、竹身挺而直、竹肉烏黑、紋路明顯的棕竹為全棕扇骨大邊料。截取竹竿靠根部的老頭部分,長41厘米,視竹竿直徑大小劈成2—[4片備用。
將大邊料用扇刀將棕竹外表皮削掉,同時削掉竹肉使其成寬16毫米、長405毫米、厚4毫米的圓背狀竹條;在大邊兩側用扇刀將其順勢削成對稱的中間狹,兩頭寬的“亞”字形狀;按“煮掏”工藝將大邊在石灰水裡燒煮5—6小時;用耪具將大邊兩側棱口耪光潔,規格以兩個頭稍寬15毫米、腰部距扇頭160毫米處寬度6毫米、厚度3.5毫米,兩側凹勢順暢對稱,里場平滑,圓背光潔流暢為宜。
座邊
棕骨大邊因其限於只取其紋路明顯烏黑部分,形狀曲直不等,需要採用定形俗稱座邊處理。將大邊加熱放到定做的模具里,採用槓桿原理人坐在槓桿上面壓制,待冷卻後即成。
劃數、鑽孔
在扇骨大邊上按規定的數據劃十字線以確定打孔位;自大邊正面按十字線位置用手鑽打孔。
貼里場、修孔
由於棕竹大邊內平面沒有外面那種羽紋,顏色呈淺黃色,打開扇子就會看到,影響整把扇子美觀,需要在大邊內面貼上棕片,以遮蓋外露的淺黃色竹肉,達到表里一致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取一支寬度同大邊,厚度為15絲、長度略長於扇面以下部分的棕片,將黃魚膠塗在大邊貼上部位,將棕片貼上上去壓緊,再尚未乾透前用烙具烙實。待完全乾透後,再孔眼位置將棕片打孔,修正毛躁的地方。在大邊兩側用]耪具將棕葉耪修到與大邊一致。
上邊、剪稍
全棕扇骨至此已經完成全部備料,只剩下裝配修正工序。將兩支大邊分別圓背朝外裝配到扇子小骨兩邊,在小骨稍尖低於大邊3毫米處將多餘部分用桑剪剪掉修平。
平身、銼頭、光頭
用耪具耪平扇骨正反兩面,注意馬面形狀必須起鼓呈中間高兩邊低狀態,扇頭部位大邊和扇芯必須協調一致。用板銼將扇頭銼平。用32片耪具光頭,倒角收棱。
修正
扇骨完成以後,必須仔細檢查是否存在瑕疵,拔掉扇釘查看每片小骨是否完整,是否有開裂現象,粘接部分是否有脫膠是否平直,有沒有毛刺等等均需要仔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其他描述
]杭扇與杭州的
龍井茶、絲綢並稱“杭城三絕”,有多種形式的製作,其中又以黑紙扇最為著名,它以柿汁塗扇面,色澤烏黑,經久耐用,既可消暑又可遮陽。黑紙扇,不僅要制扇骨,還要經過糊面、折面、上色、整殂、砂磨、整理等八十六道工序。它的扉面要用質地綿韌的純桑皮紙做原料,兩面還要塗刷幾層柿漆。塗刷扇面的柿漆要用力攪拌,攪拌後提至二尺高,漆液下垂成絲而不斷,顏色烏黑而透亮時,才合用。經過這一系列精湛的工藝創作,使黑紙扇具有雨淋不透、日曬不翹、經久耐用的特點,既可消暑納涼,又可遮陽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