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短腳鵯四川亞種

黑短腳鵯四川亞種(學名: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leucothorax)。分布於緬甸、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大陸陝西四川貴州雲南、東抵湖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四川中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短腳鵯四川亞種
  • 拉丁學名: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leucothorax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鵯科
  • :短腳鵯屬
  • 黑短腳鵯
  • 亞種:黑短腳鵯四川亞種
  • 分布區域: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緬甸、印尼
  • 定名人及年代:Mayr,1941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本種羽色變化較大,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白色一直到胸,羽級具藍綠色光澤,翅上覆羽與背同色,飛羽和尾羽黑褐色;下體自胸或自腹往後黑褐色或黑色,尾下覆羽暗褐色具灰白色羽緣。另一種通體全黑色或黑褐色,上體羽緣亦具藍綠色光澤,有的背和下體較灰。 虹膜黑褐色,嘴鮮紅色,腳橘紅色。
大小量度:體重♂41-67g,♀44-63g;體長♂216-276mm,♀213-255mm;嘴峰♂23-8mm,♀21-24mm;翅♂113-132mm,♀106-126mm;尾♂96-120mm,♀95-108mm;跗蹠♂17-21mm,♀17-21mm。

棲息環境

冬季主要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樹林中,夏季可上到海拔1000-2000米,有的地方(如雲南玉龍山)甚至進到海拔2500-3000米的中高山地帶,垂直遷徙現象極明顯。通常生活在次生林、闊葉林、常綠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及其林緣地帶,冬季有時也出現在疏林荒坡、路邊或地頭樹上。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有時亦集成大群,特別是冬季,集群有時達100隻以上,偶爾也見和黃臀鵯混群。性活潑,常在樹冠上來回不停地飛翔,有時也在樹枝間跳來跳去,或站於枝頭。偶爾也見棲立於電線上,很少到地上活動。善鳴叫,有時站在樹頂梢鳴叫,有時成群邊飛邊鳴,鳴聲粗厲,單調而多變,顯得較為嘈雜。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陝西(嵐皋)、四川(西南部、峨眉山)、貴州(雷山、江口、榕江)、雲南(綏江、永善、西南部、盈江、耿馬、滄源、孟連、勐臘、昆明),東抵湖北
國外分布:緬甸(東北部)、印度尼西亞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營巢于山地森林中樹上,巢多置於喬木樹水平枝上,距地高15-18米。巢呈杯狀,主要由細枝、枯草、樹皮、樹葉、苔蘚等植物材料構成,內墊有松針和細草莖葉,巢外還有蛛網。每窩產卵2-4枚,卵呈卵圓形,卵的顏色變化較大,從白色、淡紅色到粉紅色,被有紫色、褐色或紅褐色斑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