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混淆是一個詞語,拼音hēi bái hùn xiáo,把黑的說成白的,將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製造混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白混淆
- 出處:《後漢書·楊震傳》
- 拼音:hēi bái hùn xiáo
- 語法:作謂語、賓語
- 近義詞:混淆黑白、是非不分
- 反義詞:黑白分明
- 結構:主謂式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故事,
成語解釋
把黑的說成白的,將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製造混亂。
成語典故
【出處】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後漢書·楊震傳》
成語示例
1、君子見斥,不人驟遷,章奏多決中旨,黑白混淆,邪正倒置。 《明史·聊讓傳》
2、太后擅權,皇帝傀儡,雄雞孵卵,雌雞司晨,陰陽顛倒,黑白混淆,小人得志,妖術橫行--這樣的朝廷,不完蛋才是咄咄怪事!夫人,你讓余痛快地說一次吧,否則余就要憋死了!大清朝啊,你這搖搖欲墜的大廈,要倒你就趁早倒了吧,要亡你就痛痛快快地亡了吧!何必這樣不死不活、不陰不陽地硬撐著。
詞語辨析
【結構】主謂式
【年代】古代
【近義詞】混淆黑白、是非不分
【相反詞】黑白分明
【同韻詞】蹠狗吠堯、負任蒙勞、口是心苗、矢志不搖、大敗而逃、百品千條、魂夢為勞、光棍一條、日昃之勞、三馬同槽
故事
中國東漢時期,有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名叫楊震。“黑白混淆”這個成語,就出自他的一篇奏疏。
楊震是東漢弘農華陰(今陝西潼關水峪口)人,字伯起,他少年時期聰明好學,博覽群書,20歲的時候就學富五車,開始設館授徒。楊震熱心教育事業,在長達30年的教育生涯中,堅持有教無類,不分貧富,門下弟子超過了3000人,他本人更是被時人譽為“關西孔子”、“關西夫子”。
楊震年已五旬的時候,當朝大將軍鄧鷺欽慕他的學識和品行,堅持要徵召他到自己的幕府任職。楊震出仕後,歷任襄城令、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涿郡太守等職,所到之處,造福一方。後來,他更是被升為太尉,掌管朝廷軍事大權。
出仕20多年間,楊震秉公辦事,勤政廉潔。他調任東萊太守時路過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恰好昌邑縣令王密是他舉薦的官員。王密為了報答楊震的恩情,特別準備黃金十斤,要送給他。楊震不但沒有接受,還狠狠地批評了王密。王密說:“現在是深夜,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楊震譴責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聽了這話,王密慚愧地攜金而出。從此以後,楊震又被人們稱為“四知先生”。
楊震為官,還因疾惡如仇、敢於直諫而聞名。漢安帝當政時期,十分昏庸,漢安帝的乳母王聖及樊豐、周廣等高官,在京都洛陽四處搜刮,圈占地皮,大建豪宅、園林。楊震對此十分痛恨,屢屢向皇帝上疏,揭露這些人的罪惡。在其中的一篇奏疏中,楊震直言:“現在,許多無能之輩,甚至是胡作非為的人都能通過行賄而得到高官顯位,以致黑白混淆,清濁不分,天下輿論譁然,都說上流地位是用金錢買來的,使朝廷落下無數譏諷謾罵!”他勸安帝嚴加整飭,防止百姓與朝廷離心離德。但是,漢安帝置若罔聞,在佞臣的誣陷下,還罷免了楊震的太尉一職。公元124年,楊震無奈返鄉,路過洛陽城西的幾陽亭時悲憤交加,飲毒酒而亡。
一年以後,漢順帝即位,將樊豐、周廣等人處死,下詔給楊震平反,並以極高的禮儀將其改葬於華陰潼亭。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路過楊震墓,還親自作文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