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狼(動物(灰狼變種))

黑狼(動物(灰狼變種))

黑狼(學名:Canis lupus ‘Black):是灰狼的黑色變種。在紅狼中也有這類變種。這些顏色的變種一直存在。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和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遺傳研究表明,黑色毛皮的狼是對其在家犬的雜交中發生的突變而具有的獨特的色彩,並通過狼狗雜交傳播到狼群中。除了毛色外,它們還是正常的灰狼。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開展的水鳥調查中,拍攝到一隻非常稀有的雌性黑狼影像。這是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黑狼這一物種,證明黑狼在中國野外真實存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黑化功能,新聞報導,

形態特徵

黑狼是灰狼的變種,在加拿大森林狼東部森林狼阿拉斯加內陸狼阿拉斯加苔原狼中都有產生。平均肩高64-80厘米;腳趾到頭大約高1米;體長從1-1.5米(鼻子到尾巴)。成狼的體重為45-65千克,雌性的體重比雄性減少大約10%-20%。該物種頭骨大約30厘米長,強大的下顎和頸部肌肉的組合,使它們能夠破壞大型獵物的骨骼。其長而有力的腿,讓它們一天可行走110千米,通過崎嶇的地形或厚厚的積雪。在短時間內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65千米。這種狼的皮毛顏色是單一的黑色。有些胸以下有褐紅色皮毛,有的臉頰或下腹摻雜有白色皮毛。
體型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裂齒發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具光澤。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在寒冷的天氣中狼可以減少血流接近皮膚,以保存體溫。腳掌墊保暖的調節獨立於與身體其餘部份,當掌墊接觸冰雪時,可以維持在略高於組織凍傷的溫度。尾多毛,較發達。

生活習性

狼是夜行性的動物,黑色皮毛便於該物種在森林中被隱蔽和掩護。白天常獨自或成對在洞穴中蜷臥,但在人煙稀少的地帶白天也出來活動。夜晚覓食的時候常在在空曠的山林中發出大聲的嚎叫,聲震四野,聽了令人毛骨涑然。它的食量很大,一次能吃10-15千克食物,但當獵物容易捕到時,常有捕殺後並不吃掉的現象。在食物不足或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也有著驚人的耐飢餓能力,最多可以17天不進食,通過少活動多睡覺的方法來減少能量消耗。它善於游泳,當遇到危險時便跳進水中,藉此將身上的氣味消失,以擺脫敵人的追擊。有時也會從尾巴基部的小孔中分泌出惡臭的物質來攻擊對方,藉以逃脫。集群的時候也敢於向強敵發動反攻,並把尾巴豎起來,嘴巴觸地,發出怪聲怪調的嚎叫,以此向同伴發出求援信號。但是它很怕火光,如果點起火堆或舉起火把,傾刻之間就會跑的無影無蹤。

分布範圍

由於野狼種群的衰減,過去一千年來與家犬的相互作用減少了。它們偶爾會出現,狼狗雜交種在俄羅斯被稱為“黑狼”。在義大利20-50%的狼群由黑色皮毛的物種組成。它們在北美更常見,在美國懷俄明州黃石國家公園重新引入的狼群中約有一半的狼是黑色的。像庇里牛斯獒一樣,黑狼在法國不存在。在加拿大南部和明尼蘇達州,儘管灰色的狼占主導地位,但黑狼比白色更常見。
(東部森林狼圖片網址:)

黑化功能

遺傳學的鼻祖阿道夫·穆里(Adolph Murie)是最早的狼生物學家之一,他推測灰狼的顏色發生廣泛變異是由於與狗雜交而引起的。
美國科學家曾經對北美黑狼做過基因檢測,最終結果也證實了狼的黑色皮毛基因來自於狗。2009年發表在美國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中稱,野生動物基因中的黑素皮質激素受體的突變導致動物皮毛顏色的多樣性。而北美黑狼的這種突變的原因是因為過去與家養狗的雜交引起的。而這種突變,也就是黑色皮毛的出現,導致在森林裡生活的狼在生存方面得到了很多好處,因為黑色在森林中更不容易被發現。
由於黑色狼在森林地區的出現比在苔原上出現的頻率更高,在加拿大北極森林地區大約62%的狼出現黑色皮毛,而冰冷的苔原大約有7%,研究人員認為,黑毛給這些狼提供了適應性優勢。突變的目的尚未確定。排除偽裝,因為狼幾乎沒有天敵,並且沒有證據表明黑色皮毛顏色會導致其狩獵成功率增加。Barsh博士觀察到β-防禦素參與提供對病毒和細菌皮膚感染的免疫力,這在森林溫暖的環境中可能更常見。有人認為,突變與森林棲息地的聯繫意味著隨著森林向北擴展,黑化現象的發生率會增加。據信暗毛皮在狼群中占主導地位。黑狼和灰狼之間的交配導致十隻幼崽中有十隻黑皮毛。

新聞報導

2018年11月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開展的水鳥調查中,拍攝到一隻非常稀有的雌性黑狼影像。這是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黑狼這一物種,證明黑狼在中國野外真實存在。
中國三江源地區首次拍攝到黑狼中國三江源地區首次拍攝到黑狼
全球著名生物多樣性保護學家約翰.馬敬能博士(Dr. John Mackinnon)在查看了調查隊拍攝的影像後,證實這是一匹黑狼無疑。他解釋說:“純黑個體意味著其父親和母親都有相同的黑色體色隱性基因。這樣的基因本身就十分稀少,雙親都正好有這樣基因的機率就更小。三江源是開闊的地區,樹木稀少,大部分時候被雪覆蓋,所以對狼而言,淺色個體存活的可能性更高,因而這樣的黑色基因很稀少。這可能說明的是在這裡有很好的狼的種群,所以這些古老的黑色基因會偶然地再次組合在一起,這樣就會出現了這隻奇特的黑色個體。”
近些年(2000-2018年),在三江源地區出現了大量的流浪藏狗。曾有人拍到流浪藏狗圍堵雪豹並與之搶食,亦有線索表明,流浪藏狗可能會對當地熊和狼等野生物種形成某種競爭。在三江源地區,流浪狗儼然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個動物種群。“而黑狼的出現,不僅僅是三江源地區的首次發現,還可能反映出草原上流浪狗對野生狼群的基因滲透。
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解焱博士認為這次發現意義重大,對在中國研究狼這個物種有很高的價值。她表示,北美和歐洲對黑狼從20世紀20年代起就有關注,但在中國記錄它們的文獻報導幾乎沒有。這次能夠拍攝到黑狼說明公眾對生態的關注程度有所提高,也是當地保護成效的一種展示。希望這個信息能引導更多學者對中國的狼進行深入研究,也希望公眾和相關機構提高保護重視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