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怪(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人物)

黑熊怪(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黑熊怪又稱熊羆怪、黑熊精,出自古典名著《西遊記》,是一個在黑風山上修煉成精的妖怪,因偷去了唐僧的錦鑭袈裟而與孫悟空爭鬥,後來孫悟空在觀音菩薩幫助下將其收服。

黑熊怪皈依佛門,摩頂受戒,在菩薩的落伽山後山當了守山大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熊怪
  • 別名:熊羆怪、黑熊精、黑風怪
  • 國籍:西番哈咇國
  • 民族:熊族
  • 逝世日期:永存於世
  • 職業:洞主,守山大神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竊袈裟,戰悟空
  • 兵器:黑纓槍
  • 居住地:黑風山黑風洞
  • 朋友:白衣秀士,凌虛子,金池長老
  • 結局:被觀音菩薩收走
  • 身份:妖精/神仙
  • 扮演者:項漢  1986版
角色形象,外形特徵,文化才華,老貪鬼,欲望,第一毒心,收伏黑熊精,

角色形象

外形特徵

黑熊精,又名熊羆怪,在觀音院正東南二十里黑風山黑風洞修行,雖生於魔界,然精於文墨,關心國家大事,喜高談闊論,觀音院二百七十歲高齡的老院長金池上人常與他講道;生得十分威猛,有詩為贊“碗子鐵盔火漆光,烏金鎧甲亮輝煌。皂羅袍罩風兜袖, 黑綠絲絛麃穗長。手執黑纓槍一桿,足踏烏皮靴一雙。眼幌金睛如掣電,正是山中黑風王。”善使一柄黑纓長槍,武藝高強,《西遊記》第十七回中,描述了黑熊精與悟空的二場打鬥,一次因肚子餓敗走,一次藉口天晚敗走。
《吳承恩與西遊記》中的黑熊怪《吳承恩與西遊記》中的黑熊怪

文化才華

觀音非常欣賞黑熊精的文化才華和武功,儘管兩次被悟空打的躲回家裡,但武藝神通也得到悟空的認可,雖然黑熊精有偷唐僧錦瀾佛衣的污點,但依然把它帶回落伽山,做守山大神。
央視版《西遊記》續集中的黑熊怪央視版《西遊記》續集中的黑熊怪

老貪鬼

黑風山的黑熊精也是一個“老貪鬼”。作為一名修道者,道士的幹活,要和尚的袈裟幹嗎?  當他看到朋友有難,想去幫忙救火時,見到方丈房間霞光彩氣,見是佛門異寶,馬上動了貪念,火也不救了,還趁火打劫。這說明。在財富面前,好人也會變成壞人的。  “貪心”喜歡與誰交“朋友”  在這個故事裡,吳承恩老爺想說明一個問題,唐僧取經是一個心路磨練的歷程,在這個歷程中,第一個要消除的,就是“貪心”。

欲望

只要是人,就會有欲望,有欲望就有貪心。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只要是人都有貪心的一面。每個人的貪心不一樣,有的注重金錢,有的注重愛情,有的注重美色,等等。像“老貪鬼”注重的是“袈裟”。控制在一定範圍的貪心,對自己對社會都有好處,突破一定的“度”,就貽害無窮了。  在黑風山的故事裡,還描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代表“貪心”的黑熊精跟誰是好朋友呢?一個是“老貪心”金池長老,另外還有兩個,一個是以道士形象出現的“蒼狼”,一個是以白衣秀士形象出現的“白花蛇”。  貪心跟貪心是朋友,這個是自然的。跟蒼狼和白花蛇為朋友,就值得玩味了。  我認為,蒼狼代表的是“野心”,要不稱為“狼子野心”?白花蛇代表“狠毒心”,要不稱為“心如蛇蠍”?

第一毒心

孫大聖在比丘國降妖時,曾經答應那位昏君的要求,自己將心挖出來,撿出來給眾人觀看,分別是“紅心、白心、黃心、慳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侮慢心、殺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謹慎心、邪妄心、無名隱暗之心、種種不善之心。”  這些“心”中,貪心永遠是第一位的,萬罪都由貪心而起,貪心就是“第一毒心”。  人有了不良欲望,就會有了蒼狼的野心,就像金池長老一樣,馬上動了非法占有袈裟的念頭。有了野心就要付諸行動,“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要將袈裟“產權”據為己有,就必須消滅“所有權人”,沒有狠毒心能夠做到?  貪心的黑熊精,肯定是和野心的蒼狼、狠毒的白花蛇做朋友的。  “黑熊精”就是觀音菩薩你信嗎  西遊記中,每一個故事、每一個細節、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如黑熊精象徵貪心,或者是嫉妒心、慳吝心,這個“貪心”究竟是誰的呢?  有人分析,黑熊精本來就是觀音菩薩的守山大神,為了服從佛祖的“傳經事業”,觀音將這個老兄放出來了。正如彌勒佛所言,“你師徒們魔障未完,故此百靈下界,應該受難。”也就是說,這些妖怪,大多都是觀音菩薩安排的。即使不是她安排的,也納入她的“編制”了。  觀音菩薩將自己魚塘里的鯉魚放出來,成為通天河的“靈感大王”;將坐騎金毛犼放出來,成就了孫大聖“智盜紫金鈴”的功果。菩薩還有把太上老君的燒火童子也拉來當壯丁。難怪孫大聖聽了太上老君的話後,生氣地說,該她“一世無夫”啊。一輩子沒有丈夫的懲罰,夠苦的啦。  轉了半天,還是沒有說清楚“貪心”是誰的?也可以這么說,“貪心”是“老貪鬼”金池長老的,老貪鬼見計謀不成,撞牆而死,“貪心”的冤魂幻化為黑風山的黑熊精,死不瞑目,死了變成妖怪,也是“貪心鬼”。  “貪心”也可能是唐長老的,也可能是孫大聖的。因為,西遊是煉魔的過程,取經團隊依然要除卻心魔,消除貪慾。  不過,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標準答案”!標準答案:這顆“貪心”是觀音菩薩的。  為什麼說是觀音菩薩的?其實本章節中,菩薩已經將答案告訴我們了。
黑熊怪黑熊怪
張紀中版《新西遊記》中的黑熊精張紀中版《新西遊記》中的黑熊精

收伏黑熊精

為了收伏黑熊精,觀音菩薩變成了“蒼狼”——凌虛子,孫大聖笑的說,“妙啊,妙啊!還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菩薩也笑了,“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  孫大聖一時“頓悟”,轉身變做一粒仙丹,恢復了本來的“面目”。  由此可見,菩薩與妖精的差別,就是“一念”。在珞珈山的前山,因為此心向善,心就是“善心”,妖精就是菩薩;在珞珈山的後山,菩薩還存在貪慾,心就是“貪心”,菩薩就是妖精。  觀音菩薩為啥將“貪心”鎖在後山  妙祥法師說得好: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貪嗔痴”是每個人墜入苦海的主要原因。“貪”排在第一位。  “貪嗔痴”即貪心、嗔心、痴心是三兄弟,被命名為“三毒心”。從這方面來解釋,黑熊精、蒼狼和白花蛇三個妖怪是好朋友,是否也代表“三毒心”呢?  貪就是貪心,欲望太強;嗔就是嗔怒,容易動怒;痴就是愚昧,盲人摸象。  除了“貪嗔痴”三毒心外,還有的將“慢心”、“疑心”合在一起,稱為“五毒心”。慢心是驕傲自大,疑心是懷疑一切。這些都是修煉成佛的最大敵人。  實際上,“貪嗔痴”是人心的不良表現形式,也是造成生命痛苦的主要原因。  芸芸眾生,“貪嗔痴”起源於“無知”,無知不是沒有文化,有文化也可能是無知的。無知是指人缺乏認知這個世界的智慧。由於無知而生執著,由執著而生煩惱,由煩惱而生惡業,由惡業而生苦果。  “貪嗔痴”最終產生“苦果”。萬惡皆由貪慾所起,如果沒有將貪慾控制在一定限度,好人也會變成惡人。  觀音菩薩將黑熊精封為守山大神,看守珞珈山的後山,就是將“貪心”收住,不要讓它危害世間啊!
1986年《西遊記》項漢飾演黑熊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