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和氣候條件
土壤和氣候條件較好。全鄉基本屬紅黃紫泥和棕紫泥區,肥力較好。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在15℃—16.8℃之間,年降雨量為900—1100毫米。全年無霜期平均為259天,適宜一年兩熟,是發展農牧業和經濟作物的有利條件。
在地上資源方面,除有近9000畝耕地,盛產糧食、經濟作物和各種經貿土特產品外,境內荒山草場和人工植造的成片小塊森林約占總面積的66%左右,是發展林業和種養殖業的寶貴資源。
自然資源
水資源比較豐富。全鄉擁有小型水庫及山坪塘共730口(座),可蓄水52萬立方米,加上159條活水埝,保灌面積3050畝,保灌面為51.4%,小溝小溪,全境密布,大多可供開發利用。
黑潭沒有礦產資源,區位優勢薄弱,也無重要名勝古蹟。但黑潭山清水秀,地靈人傑。具有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和觀光農業的有利條件。
歷史沿革
黑潭歷史悠久。自清道光七年(1827)《南江縣誌》有隻記載以來,由場至鄉,五易其名,已有170餘年。1950年12月19日,易黑水潭為黑潭,廢除民國保甲制,改保為村,改甲為組,成立黑潭鄉政府。1981年1月,撤銷黑潭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黑潭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3月,中共南江縣委、南江縣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公社管理委員會,建立鄉人民政府。同時改大隊為村,改生產隊為居民組。1984年3月21日,在原公社禮堂召開了黑潭鄉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黑潭鄉人民政府。大會選舉何省修為鄉長,邱和平為副鄉長。鄉政府內設辦公室、武裝、民政、治保、財政、國土、農經、企辦、林業、畜牧、計畫生育等工作機構,各配專(兼)職人員。時有編制人員17人(包括鄉黨委書記1人,副書記1人,紀檢委員1人)。2005年鄉鎮機構改革,黑潭鄉設四大辦公室,現任書記米廣、鄉長曹述武。
民俗文化
舊時黑潭人民有很多習俗和禁忌。諸如“迎春”、“忌戌”、“保苗”、“祈雨”、“嘗新”、“掃圈”、“破土”、“上樑”;農曆正月初一日忌用針、掃地;婚壽喜慶日忌啼哭;天旱忌屠宰;婦女懷孕期間忌食兔、羊肉,忌搬動屋內東西;客死在外的屍體忌抬入中堂;燒瓦忌說“紅”、“火”;蒜皮、四季豆殼忌火燒;抬工忌說“打鑼”;船工忌說“翻”、“沉”;醫生忌給病死者送終等等。
解放後,破“四舊”,很多習俗和禁忌大都停止。但仍有部分在人們腦海中根深蒂固。如“掃圈”、“破土”、“上樑”;婦女懷孕忌食兔、羊肉;客死在外的屍體忌入中堂等至今尚存。農村晏席一般是“十大碗”、“砣子肉”,黑潭人自古喜歡喝烈性白酒。在服飾方面,六七十年代,黑潭人在服飾上,都是各種棉布、勞動布、華達泥、燈草泥,到了九十年代後期,款式花樣不變翻新,西裝、裙子多了,穿補丁衣服的基本沒有了。黑潭鄉自古是禮儀之邦,諸如結婚、喪葬、慶壽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傳統節日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月半節、中秋節、重陽節。黑潭人對每個節日過得很隆重。
社會事業
一是強化九年義務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強對社會力量辦學的管理引導,對各類私校進行清理整頓和規範。九義校果園分校成功吸引澳門客商的捐助資金20萬元,現已改建完工。二是深入宣傳貫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及其實施辦法。深入宣傳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條理,繼續加強計生科技服務體系和幹部隊伍建設,組織隊伍進行了計生執法清理。三是穩步推進衛生系統改革,加強防疫保健工作。改善村級衛生室建設和鄉村醫療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加強對集體聚餐的衛生監管,對學校在校學生進行健康體檢,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制定防範預案,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四是切實加強信訪工作,及時辦理信訪案件和上級交辦案件,杜絕惡性上訪和群體上訪。深入開展下訪工作,摸排上訪苗頭,實行信訪工作領導包案制和幹部包片制,及時解決處理,民眾上訪明顯減少。五是加強農村社會保障工作,建立了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機制。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勞務輸出和就地轉移。加強城鎮貧困居民和低收入群體的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救災救濟、職工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工作,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初步建立。六是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紮實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各單位積極開展文明單位、文明視窗、文明崗位創建活動,開創服務三農良好風尚,在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各村社在農村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爭創精神文明戶、雙文明戶、遵紀守法戶的創建活動,用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占領農村陣地。統戰、共青團、婦聯、檔案、保密工作有序開展。武裝、民兵預備役及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鄉志續編工作基本完成。
綜合經濟
基本情況
生豬飼養量達4.9萬頭,其中:出欄肉豬2.1萬頭,現存欄生豬2.8萬頭,出欄100頭以上的大戶30戶,出欄300頭以上的大戶26戶;黃羊飼養量達1.4萬餘只,年出欄0.7萬隻,黃羊養殖大戶29戶;
西門塔爾牛飼養量達0.5萬頭,小家禽達10餘萬隻;銀花規範種植面積達到230畝,已陸續投產,當年產量達到6000公斤,發展大戶54戶;茶葉新植面積400畝,低改400畝,茶園面積已達到2877畝,茶葉年產量達53噸,茶葉種植加工大戶116戶;核桃總面積達到300畝,產量達18噸,核桃種植大戶51戶;全鄉水果面積已達600畝,產量達到331噸。發展綠色經濟重點戶306戶,綠色經濟總產值達到3508萬元,增加值達到1758萬元,占全鄉GDP的74%。中梁山村無公害三元雜交仔豬繁殖基地發展勢頭良好,南鷹村無公害茶葉基地和李家營村無公害水果基地的建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窩坪村、景坪村銀花連片種植初具規模。
近年發展
全面落實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各種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個體民營經濟向種養加工販運等方向發展,新發展個體民營經濟大戶31戶,個體民營經濟大戶達到181戶,營業收入達到3400餘萬元,實現增加值1927萬元。農產品流通市場進一步繁榮。新橋河大牲畜交易市場進一步發展,成為臨近幾個鄉的大牲畜集散地,吸引了省內外大量的客商。南鷹村茶葉生產技術協會與工商部門在黑潭新建了茶葉交易市場,解決了該鄉茶農茶葉賣難的問題,促進了茶葉的生產技術發展。大力開展了“鄉村院落大改善”活動。完成了六村、七村、十村的村道公路改造,申報驗收9公里。一村、五村、六村新建村社公路20公里,整治村道公路水毀70公里,清除坍方200餘處。新建了集鎮垃圾場,改造水泥街面20米,整治了街道排污管線,完善了對街道電網的改造,更新了自來水管線。對街道滑坡進行了初步治理。落實了環保工作“一把手”責任制,努力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加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新建石河渠堰5600米,維修塘庫25口。九義校住宿樓新建和果園分校改建成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政府出台優惠政策,鼓勵農戶到集鎮建房,大力繁榮集鎮商貿經濟。
旅遊景點
1.石筍村的石筍,石筍村制高點有一對巨石,分公母,遠看猶如人的頭像,巨石身上枝蔓如衣,巨石高聳入雲,被當地人們當作風水膜拜,旅遊路線由黑潭街道乘坐鄉村摩的或小巴到譚家祠堂。沿小路10分鐘即可到達!
2.樟木村的九重岩,山勢陡峭氣勢磅礴,九重岩分九層每層大約50米間隔,傳說攀登九重岩後事業步步高,是人們野炊登山的好去處,此山雨季中雲霧繚繞一派仙境,山下即是滔滔的黑潭河,水清見底魚蝦成群,還有傳奇的黑埂灘,水深漆黑不見底據說12根竹子插不到底,常有巨魚出沒。灘上有12米高寬10米的瀑布,瀑布上端是巨大的整片石,露在山外的為等邊三角形,長300約米,為片石中罕見的巨大,黑埂灘上面是筆直陡峭的山勢,緊鄰九重岩,大約在500米的高度上是進入黑潭鄉的標誌性巨岩洞,上面寫著幾米寬大的石灰大字“共產黨萬歲”!山洞極淺當地叫做“岩殼”洞頂有天然形成的圓形凹槽,槽內與本石質不一樣為青石標準圓形,被看做太陽,左邊有圓月,岩洞內可容納百人生活,古代作為抗擊滿清、賊寇、的寨子,大石條砌成的防禦牆,留下一條單獨的上下小道,古代的寨樓遺蹟依稀可見,成為當時保生存的重要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