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泥箐村

黑泥箐村

黑泥箐村隸屬於雲南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勐先鄉,地處勐先鄉東南邊,距勐先鄉政府所在地18公里,交通不方便,距縣40公里。

東鄰普義鄉甘塘村,南鄰宣德村大箐礦山,西鄰宣德村三道橋組,北鄰和平村曼片大山 。轄陽寨、上中寨等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68戶,有鄉村人口734人,其中農業人口734人,勞動力44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61人。全村國土面積21.13 平方公里,海拔1430 米,年平均氣溫18.4 ℃,年降水量16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200畝,人均耕地4.11畝,林地21600 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泥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
  • 地理位置:東鄰普義鄉甘塘村,南鄰宣德村大箐礦山,西鄰宣德村三道橋組
  • 面積:耕地面積3200畝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主要產業:養殖、種植業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特色產業,自然資源,文化教育,村務公開,新農村建設,人文地理,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6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00.00畝(其中:田736.00畝,地2,464.00畝),人均耕地4.1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1,6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56.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 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0.00畝,其中無養殖面積、草地,有荒山荒地65.00畝,其他面積6,535.00畝。有森林、河流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68戶通自來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有168戶通電,有16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6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6%和9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2戶(分別占總數的55%和55%)。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7.0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有農用車1輛;有1輛拖拉機,有機車76輛。全村耕無地有效灌溉面積,無高穩產農田地。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7戶;無小水窖 ;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10戶。全村有3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3個自然村已通路;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路燈。有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無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00 萬元,占總收入43%;畜牧業收入81萬元,占總收入的36.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940頭,肉牛21頭,肉羊8頭);漁業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0.5%;林業收入9.00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14.0%;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2.3%。農民人均純收入136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00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占勞動力的9.5%),在省內務工20人,無到省外務工人員。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00戶,共鄉村人口772人,其中男性407人,女性328人。其中農業人口772人,勞動力444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5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8.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菸葉、養豬,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48.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菸葉、養豬產業。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00.00畝(其中:田736.00畝,地2464.00畝),人均耕地4.11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216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5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0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6535.00畝。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宣德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勐先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00公里,距離中學2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8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5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15.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15.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76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60萬元,有固定資產41.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新農村建設

2014年以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村積極回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帶領民眾發展生產,根據當地的實際,調整產業結構,抓住機遇,引進項目資金,農民生活有所提高,思想有所改變,社會穩定,管理辦法有所更新。2014年,全村3個自然村200戶已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建有沼氣143戶,其中完成"一池三改"110戶,裝有太陽能95戶。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地處山區,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7%。人們從事著原始的刀耕火種的生產勞動,信仰民族宗教,每逢每年農曆的“6月24日”,全村人以趕集或聚集在一起的方式,殺牛祭祖,共同歡慶節日。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問題:村內道路均屬土路,道路附屬設施不夠齊全,晴通雨阻。村民住宅布局散亂,房屋多為土木結構,建築風貌參差不齊。公共設施,無醫療設施,村內僅有2家小賣鋪,無良好的醫療設施和商業氣息,村內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環境衛生較差,無排水溝,無垃圾處理點,電網尚未改造,居民家庭多為簡易廁所,無公共活動場所。。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重點:1、鋪設三道橋至村委會沙石路面; 2、建造老陽寨河、大平寨河橋各一座; 3、上寨人畜便道、串戶路硬化,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4、修復定箐農田壩埂; 5、電網改造; 6、村衛生室建設; 7、新開發茶園190畝,新建180噸茶葉蹙初加工廠; 8、公廁三所; 9、處理垃圾污染點三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