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效應

黑暗效應

黑暗效應(Dark Effect)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雙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於光線比較亮的場所。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另外,相對來說,黑夜能夠給人一定的偽裝空間。在白天的時候,人們往往很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無論面對任何人,總會把自己偽裝起來,因為人是群體性、社會性的,在心理學中,這也是一種保護機制。黑夜的時候,人們的感知降到很低,就意味著更加安全,同時,黑夜的空間也讓人有了一層偽裝的空間,這時候能夠展示自己的另一面,同時也不用擔心如同白天一般在意行為細節而導致產生的距離感。另一方面,黑夜中,雙方交談所給予的由於地位、身份等所產生的壓迫感也會降到最低,利於能夠更加愉快地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暗效應
  • 外文名:Dark effect
  • 類別:現象
  • 例子:在一些例如酒吧、練歌廳等場所
心理實驗,效應本質,案例,

心理實驗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將參試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置身燈光較強的房間,另一組置身燈光較暗的房間。第一項試驗中,參試者觀看一段假想廣告片,主人公因為上班遲到而可能具有攻擊性的行為。結果發現,認為廣告片主人公具有攻擊性的參與者,大多來自光線較強的房間中。第二項試驗中, 研究人員讓另外兩組參試者對一組辭彙所表達的情緒感覺進行分類,如積極詞、消極詞和中立詞等。結果發現,燈光較強房間裡的參試者認為“鮮花”和“微笑”等 辭彙更積極,“牙醫”和“醫學”等辭彙更消極。兩組參試者對中立辭彙的評價沒有區別。
研究人員認為,兩組參試者對情感表達的差異,與燈光下人們對熱量的感知增強有關。心理學家認為,燈光太亮更容易讓當事雙方察覺並放大對方的“攻擊性”,同時也會增強人們對情緒化言辭的敏感性。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雙方彼此看不太清對方的表情,戒備更少,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會遠遠高於光線比較亮的場所。

效應本質

光線會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消費心理學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人的情感反應在較強燈光下更激烈,在光線較暗環境中,人更溫和。如果夫妻交談前調暗燈光,那么吵架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在正常情況下,一般的人都能根據對方和外界條件來決定自己應該掏出多少心裡話,特別是對還不十分了解但又願意繼續交往的人,既有一種戒備感,又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儘量展示出來,把自己弱點和缺點儘量隱藏起來。因此,這時雙方就相對難以溝通。而黑暗登場,對方感官失效後,自己便沒了危險,不需要偽裝,表情不需要安排,自然而然的自我流露;而自己的感官失效後,人就會變得脆弱而敏感,傾向於在黑暗中抓住同伴的安全感,這種吸附性非常強。所以說,黑暗效應就產生了。
心理學家表示,“黑暗效應”還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燈光昏暗的酒吧和舞廳,陌生人之間比在普通場合更容易相互認識,甚至產生戀情。原因是,太明亮的光線會令人難以放鬆,從而提高警惕性和戒備心。

案例

有個這樣的案例:有一位男子鐘情於一位女子,但每次約會,他總覺得雙方談話不投機。有一天晚上,他約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線比較暗的酒吧,結果這次談話融洽投機。從此以後,這位男子將約會的地點都選擇在光線比較暗的酒吧。幾次約會之後,他倆終於決定結下百年之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