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拉里亞是埃及民間史詩形式中最受愛戴的史詩(Sirah)文類,也是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都通曉的一個詩歌傳統。Bani Hilal部落的史詩記錄了該部落從家鄉“Najd”遷徙至阿拉伯半島(即現在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旅居於埃及、後來征服北非(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以及一百年後戰敗等歷程。遷徙、征服北非、和戰敗都是公元10至11世紀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當時的史詩很多都已消失,只有黑拉里亞史詩仍然得以保留,包括其四個部分和各種演述形式,無論在技術或是文化層面都極其豐富。
基本介紹
內容介紹,歷史,價值,相關介紹,
內容介紹
這部長篇口頭流傳的詩歌,又稱黑拉里亞史詩。它講述的是貝都因人巴尼·黑拉勒(Bani Hilal)部落,在公元10世紀從阿拉伯半島移民至北非的傳奇故事。這 個傳奇式的部落曾統治了北非中部的大片領土長達一個多世紀之久,後來被摩洛哥人消滅了。
歷史
從中世紀到19世紀,阿拉伯的民間文化中出現了12部口頭傳唱的史詩,其中只有黑拉里亞史詩以其完整的音樂形式流傳了下來。而且,這種曾經在中東阿拉伯世界廣為流傳的藝術形式,到今天只存在於埃及這一個國家了。
14世紀以來,史詩由專業詩人吟唱並自奏打擊樂或“拉巴布” (一種二弦琴)。這種表演一般出現在婚禮、割禮儀式和私人聚會等場合,可持續50—100個小時。
14世紀以來,史詩由專業詩人吟唱並自奏打擊樂或“拉巴布” (一種二弦琴)。這種表演一般出現在婚禮、割禮儀式和私人聚會等場合,可持續50—100個小時。
現在在埃及城市裡已經無法聽到史詩演述,但在鄉村,人們仍然以散文、詩歌、歌曲的形式演述著史詩。上埃及地區的史詩歌手用韻律敘事詩演述,一般在夜晚,以Rababa,Tar或Kamanga(小提琴)伴奏,主要在婚禮或其他場合演述。
為了促進埃及傳統的可持續性發展,2000年成立了埃及民間傳統學會,其主要目的是保護和發展埃及物質和非物質民間傳統。
價值
史詩語言為高度風格化的韻語,演述者往往調用戲劇化的手段,發出不同的嗓音,改變聲音以匹配具有不同個性的人物,並用手勢、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現有難度的部分。
與埃及其他史詩相比,黑拉里亞史詩是唯一一部仍然以民間口頭傳統演述的史詩,且包含眾多地名和事件,是一部歷史記錄;同時也涉及到很多傳統飲食、習俗、行為慣例,因此有很重要的社會價值。它含詩歌、謎語,反映了藝術傳統、服裝、首飾等,同時展示了整個社區的行為標準、禮儀等等,實現了數百年間的交流和互動。黑拉里亞史詩中涉及到不同地區和民族,對於塑造社區倫理體系大有幫助,也一定程度上作出了文化多樣性的表率。
作為早期文學與音樂的表達形式,該史詩可以被認為是阿拉伯豐富的民間文化的寶庫的一部分,其中涵蓋了其歷史、風俗、信仰、象徵和傳統。進入當代社會以來,大眾娛樂形式如電視廣播對史詩表演形成巨大的衝擊,年輕人也越來越不能承受長期苛刻的表演訓練,古老的藝術瀕臨消逝。而且,埃及旅遊業的飛速發展使得一些年輕詩人放棄了完整的藝術寶庫,反而只是挑揀其中一些簡單的段落在餐館和酒店裡作民俗表演,以迎合非阿拉伯籍旅遊者的簡單欣賞。現在,能夠表演全部史詩的詩人都已年逾70了。
相關介紹
吟唱史詩是一種重要的獨特的文學和音樂表現形式,同時它還匯集了阿拉伯民族歷史、習俗以及宗教信仰。許多與史網詩相關的諺語和謎語現在仍在整箇中東流傳著,而且很多地區的地名以英雄名字命名。過去,傳承人是在家族內部培養出來的,吟唱史詩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直至今日,勤奮的學徒五歲便開始了學習,而且要堅持十年。學徒們要進行提高記憶能力的特殊培訓,進行聲樂和器樂的學習演練。同時他們還必須學會即興評說,使故事情節更加貼近當代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