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底狼蛛

黑底狼蛛

黑底狼蛛,Lycosa phipsoni (Pocock,1899),為蛛形目,狼蛛科狼蛛屬的一個物種。分布於四川、台灣等。寄主危害作物有水稻、果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底狼蛛
  • 拉丁學名:Lycosa phipsoni (Pocock,1899)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蛛形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狼蛛科
  • 亞科:狼蛛亞科
  • :狼蛛屬
  • :黑底狼蛛
  • 分布區域:四川、台灣等
  •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形態特徵,雌蛛,雄蛛,生物學特性,

形態特徵

編號:
13831
拉丁目名:
ARANEAE
中文目名:
拉丁亞目:
Metathelae
中文亞目:
新蛛亞目
中文科名:
狼蛛科
拉丁科名:
Lycosidae
中文亞科:
狼蛛亞科
拉丁亞科:
Lycosinae
中文屬名:
狼蛛屬
拉丁屬名:
Lycosa
拉丁種名:
phipsoni
定名人:
Pocock
年代:
1899
中文名:
黑底狼蛛
原始文獻:
Pocock,1899 J.Bom.N.H.Soc. 12:751
模式產地:
?
生境:
缺水稻田,果園,草叢
國內分布:
台灣,四川
國外分布:
印度
資料來源:
陳孝恩 高君川,1990 P.124

雌蛛

體長20~21毫米。頭胸部背甲棕褐色,密布白色細毛。頭部向前突出,兩側傾斜,前緣平直。胸部較寬,正中斑棕色,由第2眼列的後方開始直達胸部末端,其中央有1褐色細紋通過中窩直達胸末端。中窩前方有2對褐色小圓點。頸溝、放射溝黑渴色。第1、2眼列等寬,前中眼大於前側眼,螯肢強大,背面具紅棕色毛,前、後齒堤均3齒。顎葉、下唇皆為黑色,、上端淺褐色,顎葉內側具毛叢。胸板黑色,末端尖,並插入第Ⅳ步足基節之間。步足強大,足式為4、1、2、3。跗節灰褐色,末端黑褐色,其他各節均為棕黃色。各足基節腹面黑色。腹背長卵形,密被黑、灰色長毛,心臟斑處有1紅褐色條斑,後方有3~4個“山”形黑斑。腹背兩側各有1條黑褐色縱條斑,腹末端處色漸淺。腹部腹面黑色。

雄蛛

體長17毫米。體色較雌蛛更紅些。胸部較寬圓。背甲邊緣有黑、白色長毛。

生物學特性

喜在熱帶,亞熱帶的缺水稻田、果園與草叢中遊獵捕食害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