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帶石斑魚

黑帶石斑魚

黑帶石斑魚,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屬鱸形目鮨科石斑魚屬的一種魚類。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被小櫛鱗,有時常埋於皮下。背鰭和臀鰭棘發達。尾鰭圓形或凹形。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並具條紋和斑點,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帶石斑魚
  • 拉丁學名: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鮨科
  • 亞科:石斑魚亞科
  • :石斑魚屬
  • :黑帶石斑魚
  • 英文名:Malabar grouper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體大,側扁。體被細櫛鱗,側線完全。口大,稍傾斜。有發達的輔上頜骨。兩頜前端有少數大犬牙,兩側牙細尖。赤點石斑魚和雲紋石斑魚。青石斑魚因體色為青褐色,故又稱青斑。是福建產量較多的一種。石斑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櫛鱗,背鰭強大,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30厘米。
黑帶石斑魚

生長環境

喜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岩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一般不成群。棲息水層隨水溫變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於水深10~30米處,盛夏季節也會在水深2~3米處出現;秋冬季當水溫下降時,則游向40~80米較深水域。適溫範圍為15~34℃,最適水溫為22~28℃。適鹽範圍廣,可在鹽度10‰以上海域生存。為肉食性兇猛魚類,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
主要棲息於水深10-50公尺處之石礫區或沙泥區海域,幼魚則常出現在潮池區。以魚類為主食。親魚適合產卵的水溫為23.2-23.4℃,鹽度20-34%。,產卵期在6、7月份,通常在傍晚6到 8時進行產卵,為分批多次產卵型,受精卵約在27小時後孵化成仔魚。最大體長:60cm

地理分布

分布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韓國日本、南中國、越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