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尾胡蜂
- 拉丁學名:Vespa ducalis
- 別稱:雙金環虎頭蜂、黑尾胡蜂
- 二名法:Vespa ducalis Smith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具顎亞門
- 綱: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膜翅目
- 亞目:細腰亞目
- 科:胡蜂科
- 屬:胡蜂屬
- 種:黑尾胡蜂
- 分布區域:中國、尼泊爾、印度、日本、法國
- 功能類別:捕食性昆蟲
- 總科:胡蜂總科
形態特徵,雌蜂,雄蜂,生活習性,寄主,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雌蜂
頭部:略窄於胸部。兩觸角窩之間三角形平面隆起,向下伸達唇基基部,額溝可見,棕色單眼呈倒三角形排列於兩複眼頂部之間,單眼區略呈黑色,其餘各部呈桔黃色,稀布淺刻點,額部及後頭邊緣布有棕色毛。觸角支角突棕色,柄節上部棕色,下部黃色,鞭節銹褐色。唇基略隆起,基部中央有小凹陷,端部突起呈2齒狀,全呈桔黃色,密布刻點,沿端部邊緣布有棕色毛。上顎棕褐色,粗壯近三角形,深褐色,端部齒黑色,下半部有3個齒,上半部刃狀,最上有1不明顯的齒。上顎布有刻點。
胸部:前胸背板前緣截狀,兩肩角可見,除兩側下角之外為黑色,余為棕色,布有細淺刻點,覆以黃棕色毛。中胸背板略隆起,有1細縱隆線,全呈黑色,僅於前緣中央兩側各有1棕色條狀斑,有時此斑不可見,刻點細淺,覆有棕色毛。小盾片矩形,棕黃色,端部及兩側向下傾斜,中央有淺溝,布有棕色毛。後小盾片橫帶狀,端部中央突出,桔黃色,覆有棕色毛。並胸腹節向下垂直,中央有1縱溝,全呈黑色,有時端部兩側各略呈棕色,覆有棕色毛。中胸側板刻點細密,覆有棕色毛,全呈黑色,有時下側片後緣略呈棕色。後胸側板窄,全呈黑色。翅基片棕色,內緣色略深,光滑,後緣覆有短毛。翅呈棕色,前翅前緣色略深。前足、中足和後足之基節和轉節均呈黑色。前足股節棕色,僅內側基部略呈黑色,脛節棕色,僅背面有1黃色縱帶,跗節棕色。中足股節黑色,膝部棕色,脛節、跗節全為棕色。後足股節基半部黑色,端半部棕色,脛節、跗節亦為棕色。各足爪無齒,端半部色略深。
腹部:第1、2節背板為棕黃色,有時每節中部有1褐色帶,有時基半部為褐色,端半部黃色,第1節腹板寬而短,棕黑色,第2節腹板,基部三分之二黑色,端部三分之一呈棕色,第3至第6節背板全呈黑色。第3節腹板黑色,僅端部邊緣有1棕色窄帶,第4至6節腹板全為黑色。各節均布有淺細的刻點,並覆有棕色毛。
體長約24—36毫米。
雄蜂
近似雌蜂。各足基節外側棕色。
胸部棕色斑略多。
腹部7節。
體長約32毫米。
生活習性
寄主
地理分布
國內:黑龍江、遼寧,河北、湖北、四川、浙江、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福建、貴州、台灣。
國外:尼泊爾、印度、日本、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