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黑名單:誰是金融危機的元兇?》對發生在2007年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反思。作者整理了金融危機過程中各個相關領域出現的問題,通過羅列各方對危機產生的原因的不同意見和看法,並審視各界應對危機的事後思考、解釋和採取的相機決策,試圖引導讀者與作者共同探尋危機產生的真正起因,並嘗試著對各國在某些領域中正在制定或者正處於討論之中的經濟救助方案可產生的預期效果,給出自己的理解、觀點和立場。
《黑名單:誰是金融危機的元兇?》共分七篇,39篇文章。第一篇描述了危機產生的政治背景和經濟背景;第二篇指出了危機爆發的導火索:次貸證券化市場的崩潰;第三篇思考了導致危機的可能原因:監管失靈,包括銀行系統及美、英兩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存在的制度構架缺陷,以及它們的監管不當行為造成的嚴重後果。第四篇回顧了危機爆發前準監管機構包括會計師、審計師以及評級機構的失范行為,及其所引發的不同立場方各自持有的爭議性探討。第五章探討了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包括董事會結構和職責、銀行高管的收入問題)對此次危機爆發所應承擔的責任。第六章羅列了經濟學領域和金融學領域的經濟分析和市場學說被指為“次貸危機”潛在肇事者的種種理由。第七章關注了媒體和新聞記者在此次危機中可能起到了某種推波助瀾的負面作用,同時關注到了人類本身的貪婪本性、長期沉迷於電子遊戲以至於脫離現實、荷爾蒙的分泌異常可能導致的判斷失誤,等等這些全新的解釋視角。在最後的一篇中,作者總結了所有的觀點,給出了自己認為最重要的觀點。作者在考察和反思每一種觀點時,都簡要介紹了相關責任人所持的觀點、各方對其觀點的批駁和指控,並羅列了持有不同觀點的主要代表人。
編輯推薦
《黑名單:誰是金融危機的元兇?》編輯推薦:關於是誰或者說是什麼造成了自2007年夏以來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人們尚未取得一致意見。從貪得無厭的投資銀行家、缺乏責任心的借款人,到反應遲緩的監管者、短視的央行官員,再到宣揚暴力的電子遊戲以及交易大廳內諸君的睪丸素水平,大量的嫌疑犯被指認了出來。甚至連這次危機的教訓究竟支持更多還是更少的政府干預,我們都沒有取得共識:一些人堅持認為處於問題中心的正是政府對自有住房的鼓勵,在美國尤其如此。
在這本《黑名單:誰是金融危機的元兇?》中,霍華德·戴維斯為試圖了解各方觀點及論據的讀者引領了航程。讀者因而可以據此來權衡各方觀點的分量,並對制定之中的經濟救助方案可望產生的效果,形成自己的觀點。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霍華德·戴維斯 (Howard Davies) 譯者:王萌 蔡宇
霍華德·戴維斯爵士(Sir Howard Davies),於2003年10月—2011年4月就任倫敦經濟學院校長。
目錄
序
第一篇 背景
第1章 弗蘭肯斯坦的怪物:自由放任資本主義之死
第2章 富者愈富,貧者舉債
第3章 儲蓄過剩:全球失衡
第4章 持續寬鬆:美國的貨幣政策
第二篇 導火索
第5章 明斯基時刻
第6章 次貸的崩潰:政府的失敗?
第三篇 監管失靈
第7章 資本短缺
第8章 順周期效應
第9章 礦井裡的金絲雀:表外業務工具
第10章 車站裡的計程車:流動性
第11章 盲人摸象:美國金融監管
第12章 證券交易委員會:安息吧?
第13章 大規模殺傷性金融武器:衍生品
第14章 抵押貸款的聯邦監管
第15章 賭場式銀行業:《格拉斯—斯蒂高爾法案》的終結
第16章 大而不倒
第17章 點燃引信:輕描淡寫的監管
第18章 三人婚姻:英國監管
第19章 合作失靈
第20章 失樂園:離岸中心
第四篇 會計師、審計師與評級機構
第21章 射殺信使:公允價值會計
第22章 管中窺豹:審計師
第23章 利益衝突:信用評級機構
第五篇 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
第24章 資金斷鏈:貸款並證券化
第25章 過於複雜,難以交易:衍生品
第26章 災難短視:風險管理
第27章 捕蟑器:公司治理
第28章 布蘭克費恩的紅利:收入與激勵
第29章 吸血烏賊:金融欺詐
第30章 蝗蟲之禍:對沖基金
第31章 賣空交易
第六篇 經濟學與金融學:非理性預期
第32章 經濟學的葬禮
第33章 市場無效率
第34章 道德真空地帶:商學院
第七篇 萬能牌
第35章 監督者的失語:媒體
第36章 貪婪是美德?
第37章 《古墓麗影》:電子遊戲
第38章 荷爾蒙
最終篇
第39章 易燃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