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印真鯊

黑印真鯊

黑印真鯊,學名:Carcharhinus menisorrah (Müller et Henle,1841),為真鯊科真鯊屬的一種鯊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印真鯊
  • 拉丁學名:Carcharhinus menisorrah (Müller et Henle,1841)
  • 別稱:HēiYìnZhēnShā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真鯊目
  • 亞目:真鯊亞目
  • :真鯊科
  • :真鯊屬
  • :黑印真鯊
  • 分布區域:紅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亞、西南太平洋、南海、東海和黃海等海域
  • 編號:5160
  • 模式產地:Java; 澳大利亞; 紅海
  • 中國特有:是
  • 國家保護級別:不詳
  • 分類等級:種
  • 紅皮書等級:未定
形態特徵,生存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紡綞形,頭、尾漸細小。頭寬扁,頭長約為全長1/4;尾比頭和軀幹稍長,吻背視三角形,前緣尖鈍。眼小,圓形,瞬膜發達,距吻端比距第一鰓孔為近,眼徑約與第五鰓孔等長。前鼻瓣後部具一小三角形突出。口弧形,口寬稍小於口前吻長,口寬為口長的1.3倍;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牙;僅上唇褶微露於口隅。上頜牙寬扁,三角形,邊緣具細鋸齒,齒頭外斜,外緣具一缺刻,下有2~3個小齒頭;下頜牙較狹,尖直,微有鋸齒;兩頜各有一正中牙,每頜每側13牙。噴水孔消失。鰓孔5個,中間3個較寬,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
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胸鰭里角相對,上角圓,後緣微突,下角延長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與臀鰭相對,上角圓,後緣微凹,下角延長尖突。尾鰭寬長,尾椎軸上翹,上葉見於尾端,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與後部間具一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起。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大,後緣深凹,外角圓突,里角延長尖突。腹鰭比臀鰭稍大,位於背鰭間隔中間下方,外角鈍圓,里角鈍尖。胸鰭寬大,稍呈鐮形,伸達第一背鰭基底中部。
黑印真鯊
第二背鰭上半部黑色,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瞬膜發達。噴水孔消失。上頜牙寬扁,三角形,下頜牙較狹直,齒頭外斜,外緣有一凹缺,其下具2—3小齒頭,下頜齒狹而直。體紡錘形。頭寬扁,頭長為全長1/5—2/9。尾長等於頭和軀幹長,尾基具凹窪。吻中長。眼較小,圓形,具瞬膜。鼻孔寬大,外側位。口弧形,口閉時不露齒。唇褶只微見於口隅。
體背面灰褐色,下側面和腹面白色。第二背鰭前半部上方黑色,其他各鰭後緣和尾鰭下葉邊緣淡褐色。

生存習性

暖水性中小型鯊魚,大量地在大陸棚和島嶼棚邊緣的附近發現, 也在開放海域中與偶然近海。時常發現於深水礁區與在島的斜坡附近.移動快速、具侵略性。獨居性,時常伴隨著鮪魚群。主要吃魚, 也捕食烏賊, 紙鸚鵡螺 , 與大洋性螃蟹 。主要食物為魚類、蝦類。卵胎生,生殖期不詳。為我國廣東沿海習見種,於夏、秋兩季黃海與渤海亦能捕到。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中國南海東海黃海渤海均產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